王思文 王欽文 殷瀟瀟



摘 ? ?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持續深入,以及大學生自主擇業制度的不斷完善,大學生對自身專業的認同就顯得尤為重要。大學生專業認同是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后,在情感上對所學專業接受、認可,并伴隨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和行為表現。大學生的專業認同不僅會影響到大學生專業學業的投入程度和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 影響大學生整個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涯;專業認同還會促進個體心理健康水平的發展有效預測大學生主觀幸福 感。通過調查,一方面了解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現狀,并為大學生未來發展提供一些理論和實踐上的幫助,另 一方面發現,在不同年級,不同生源地,以及不同學科這三個維度的大學生專業認同存在差異;同時也發現 性別這一維度上大學生專業認同不存在差異。
關鍵詞|大學生;專業認同;專業認同現狀
Copyright ? 2022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和教育改革持續深入,高校的擴招政策也在逐漸完善。上大學已經成為國民教育的趨勢,此時大學生專業認同調查就顯得尤為重要。現有的對專業認同的調查都表明,個體專業認同會影響自身未來的職業方向[1]。專業認同主要作用是促進了學習行為出現,這種作用正向預測了大 學生大學成績,未來也會深刻地影響其畢生發展。通過研究大學生專業認同現狀可以在未來大學生選擇專業時提供更合理可行的建議并進行有效的指導[2]。
1 專業認同的有關定義及相關研究
專業認同的概念
認同一詞最初是由精神分析學派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提出,他認為認同是自我常見的防御機制之一,
通過認同可以減輕自我的焦慮,增加自我對環境的適應性以達到機體的平衡[3]。《新華詞典》將“認同” 解釋為認可、贊同。
專業認同是指,個體認同他所從事專業工作的社會價值,以及個體的自身能力可以勝任其所從事的工作,自我認同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就是專業認同,專業認同可以正向促進自我認同[4]。國外一般將 專業認同的研究從職業認同展開,較多集中在教師職業、律師職業和醫護職業的研究[5]。
本研究采用專業認同的概念是學生基于認知和對于所學專業的了解,在情感上對所學專業的接受和認可,同時會伴隨出現積極的學習動機和行為表現[6]。
專業認同的研究
國外專業認同的相關研究
國外對專業認同的研究起步較早,較多以職業認同為研究的起點。例如摩爾姆(Moorem)通過研究教師得出的一般結論是,專業認同和心理健康、工作滿意度三者之間呈正相關[7]。內哈米(Nehami) 對從事當地社會工作專業的大學畢業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會影響專業認同度的因素為:自身與專業需求的矛盾、個體對空間的需求與專業責任的矛盾、專業能力上的矛盾[8]。特蕾西(Tracy L)通過調查高中生和大學生的專業認同度,發現影響專業認同度的三個因素分別為性別、年級與成績[9]。帕蒂(Patty) 等人以博士生為被試研究專業認同,結果表明同伴、家庭和社區等外在的支持系統對專業認同的影響尤為重要[10]。
國內專業認同的相關研究
國內對專業認同研究時,一般將專業認同分為幾個維度。在鐘佳燕的研究中,專業認同是指學生了解所學專業后,產生了接受和認可的積極態度,并想要去主動地探究自己所學專業[11]。在有關專業認 同的界定中,秦攀博認為專業認同是指個體對某一事物或對象在認知了解的基礎上的接受和認可,是一種情感、態度乃至認識的移入過程[12]。張艷梅指出專業認同是學習者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可和接受, 是一種狀態也是一種過程,這種過程是會不斷變化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靜態過程[13]。譚金鳳研究得出, 大學生有更高的專業認同可以幫助學生在校期間取得更優異的成績,克服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盡早做出應對措施[14]。
如今,我國對專業認同的研究出現了一些針對某一個學科或者職業的研究。比如針對專科生,本科生, 甚至出現了關于某一個具體學科的研究。這種更細化的研究方式將是專業認同的下一步研究趨勢,這也更有利于找到影響專業認同的根本原因。
2 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被試的選取
采用隨機取樣的方法,隨機抽取 260 名寶雞文理學院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問卷星收集數據, 錄入 SPSS 25 進行統計分析。最終得到有效問卷 222 份,對其進行數據處理,有效回收率為 85%,具體分布情況如下表 1。
研究方法與工具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閱讀法了解現狀、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統計法進行數據處理。
通過文獻閱讀法來閱讀現有文獻,對國內外在此領域上的研究進行深入的了解。在分析現有研究的基礎上,找到本研究的研究路線。
通過問卷調查法,收集現實數據。問卷填寫前,本人向問卷填寫者說明本問卷的研究目的和意圖, 取得問卷填寫者的知情同意,以便收集到最真實可靠的數據。當所有數據回收后,再根據相關的一些指標進行問卷的篩選。
通過應用統計法,主要是應用心理統計學的原理,對所收集的數據選取適當的統計方法進行數據處理,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研究工具
本次調查,使用余婷所編制的大學生專業認同度調查問卷。該問卷將大學生專業認同劃分為四個維度:第一認知性(題號為 1,2,3,4,23)、第二情感性(題號為 5,6,7,8,9)、第三行為性(題號為 10,11,12,13,14,15,16,17,18)、第四適切性(題號為 19,20,21,22)。認知性是指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了解,它是產生其專業認同的基礎;情感性是指個人與專業的情感聯結程度,在學習與研究過程中,對所學專業的情感認同使個體獲得心理上的安全與情感愉悅滿足;行為性是指由于對專業產生情感上的愉悅與滿足而直接引發積極的行為動機和外顯行為;適切性是指個人與專業的融合程度,即自我與專業的同一程度[12]。此問卷包括 23 個題目,量表四個維度的 Cronbachα 系數 0.937,其余各項指標良好。本問卷計分使用李克特五點計分法,其中選擇 1 表示“非常不符合”,2 表示“不符合”, 3 表示“不確定”,4 表示“符合”,5 表示“非常符合”。
數據分析
本次研究將收集到的數據錄入 SPSS 25 進行數據分析。根據統計學的原理,在性別和戶口所在地兩個變量上采用獨立樣本 T 檢驗進行數據分析。在年級和學科兩個變量上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統計分析。
3 大學生專業認同現狀調查的結果及討論分析
大學生專業認同現狀調查結果
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總體情況
為了更清楚地了解到大學生專業認同總體情況,對 222 個收集到的有效數據在專業認同各維度及總得分計算平均值,結果如圖1 所示。
由圖1 可知,專業認同總分的平均分為 3.909,由此可得大學生專業認同處于中上水平。其中四個維度的平均分的排序為:情感 > 行為 > 適切 > 認知,其中情感的平均值最高。
不同性別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
對不同性別大學生的專業認同四個維度及總分進行獨立樣本 T 檢驗,結果如表2 所示。
由表2 可知,參加實驗的男大學生有 105 人,女大學生有 117 人。性別變量在專業認同總分及情感和行為兩個維度的獨立樣本 T 檢驗,p 值大于 0.05。表明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專業認同總分和行為、情感兩個維度上不存在差異。但是,在認知和適切兩個維度上 p 值均小于 0.05,表明男生、女生在認知和適切兩個維度上存在差異,兩個維度的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得分。
不同年級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
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專業認同各維度及總問卷做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 ?所示。
由表3 可得,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專業認同總分及認知、行為兩個維度上存在差異,在適切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通過多重比較LSD 得出:在認知因子上,大一學生的得分高于大三學生的得分。在適切因子上, 大一學生的得分高于大三、大四學生的得分;大二學生的得分高于大三、大四學生的得分。在行為因子上, 大一學生的得分高于大四學生的得分。在專業認同上,大一學生的得分高于大三、大四學生的得分。
不同學科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
不同學科大學生在專業認同各維度及總問卷做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 ?所示。
由表4 ?可得,文科生、理科生、文體藝術生在大學生專業認同總分及認知、適切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行為維度上存在差異。由多重比較 LSD 的結果可得:在認知維度上,文科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的得分,文體藝術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的得分。在適切維度上,文體藝術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的得分, 文科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的得分。在行為維度上,文體藝術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的得分。在專業認同總分上,文體藝術生的得分高于理科生的得分。
總體來看,在專業認同總分及認知、適切、行為三個維度,理科生的專業認同都較文體藝術生和文科生的專業認同低。
不同戶口所在地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
通過調查結果發現,不同戶口所在地的大學生在認知、情感、行為三個維度上的結果均不存在差異。在大學生專業認同總得分上存在差異。在適切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結果如表5 所示。
由表5 得,在大學生專業認同總得分上存在差異,在適切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城市學生的得分均高于農村學生的得分。
大學生專業認同現狀討論分析
大學生專業認同總體情況討論分析
對 222 名大學生進行調查發現,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總體情況及各維度的得分是中等偏上,其中情感維度的得分最高。這表明現階段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現狀較好,這種結果的出現可能存在以下幾點原因。第一,由于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民的精神和物質水平都在不斷地提高,這正向促進了大學生對專業的滿意程度。第二,現階段許多大學都實行了大類招生和轉專業的政策,此類政策的實行,更有利于大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從而正向促進了大學生專業認同。第三,在信息化社會,學生在選擇專業時可以獲得更多的專業相關信息,因此在選擇專業時,就減少了盲目性,更有利于做出更合理的選擇。以上多種因素都正向促進了大學生專業認同,使得當下大學生專業認同總量表及各維度的得分呈現中等偏上的結果。
不同性別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討論分析
不同性別大學生的專業認同總量表的得分上不存在差異,原因較多:第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很多封建的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在不斷地淡化,女生的地位在逐漸提高,女孩子也有了更多的選擇權。第二,本次數據收集主要集中在 1998—2002 年出生的學生,這個時間的孩子較多為獨生子女, 這個年代的孩子成長過程中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愛護。以上的原因,究其根本是這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影響,現代社會更看重個人能力,所以由性別導致的個人差異在逐漸地減少。尤其到了高等教育階段, 不同性別的學生根據自己的性別特點和個人優勢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這就使得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專業認同沒有較大的差異。因此,在性別對專業認同的影響就得出不顯著的結論。
但是大學生專業認同在認知和適切兩個維度上存在差異,兩個維度上均是男生的得分要高于女生。產生這一結果的可能原因是,男生相較女生更為理性,在選擇專業時更能結合自身的優勢選擇專業。女生在選擇專業時則往往摻雜更多的情感因素,比如離家遠近等因素。以上的諸多因素都會對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專業認同產生影響。
不同年級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討論分析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生在專業認同總量表及認知、行為這兩個維度上存在差異,在適切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大一學生在認知、適切兩個維度和專業認同總量表上的得分均高于大三學生。大一學生在專業認同總量表和適切維度上的得分高于大四學生。首先,這可能因為大一學生剛來大學對大學的生活充滿期待,對專業的了解不足的情況容易表現出更好的評價,就容易對自身所學專業有較高的認同感。其次,大一學生主要是以公共課學習為主,相比較大三學生主要以核心專業課為主要學習內容, 大一學生課程難度較簡單,學業壓力較小,就容易更加認同自己所學的專業。最后,大一學生剛剛經過高考,在進行大學學習時還保留著較好的學習習慣,這種好的習慣更有利于在大學的期末考試中取得一個優異的成績,這對自身專業認同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因此,大一學生的專業認同得分在認識、適切和專業認同總分上均高于大三學生的得分。同時大三、大四學生也面臨升學、就業、考證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可能是大三、大四學生專業認同度降低的原因。
大二學生在適切維度的得分高于大三、大四學生。這可能由于大三、大四學生面臨升學和擇業的壓力, 對于專業的認同情況就有了更多的評價標準。而大二學生初步了解了專業課的相關知識并且學習的更多是通俗易懂的基礎專業課,對于本專業的興趣會更加強烈,更容易認為自己與專業的融合度更好。因此, 在適切這個維度上的得分高于大三、大四學生的得分。
從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專業認同總體來看,是大一、大二學生的得分高于大三、大四學生的得分。這可能是大一學生在剛入大學時,經過了高考的巨大壓力,來到大學后由于大學管理更為放松,使大一新生更容易對所學專業產生認同。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來自多方面的壓力到大三、大四時就會更加地突出和明顯,學生們在專業認同上的得分就會出現下降的趨勢。為了預防這種情況,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學習、提前對學習做好規劃等,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地預防大三、大四學生專業認同下降的情況。
不同學科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討論分析
不同學科的專業認同總量表及認知、適切兩個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在行為維度上存在差異。其中理科生的專業認同比文科生和文體藝術生的專業認同更低。
首先,導致這一結果可能跟學科的特點有關。理科生在學業難度上高于文科生和文體藝術生,學生學習更累也更需要去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就會有較少的時間去享受輕松,愉快的大學時光,更多體會的是學業的巨大壓力,這使得理科生的專業認同就更低。
其次,理科的考試對于平時學習的要求更高,很難在期末突擊取得好成績,相比較而言,文科生和文體藝術生的學業壓力就較輕。這可能也是文科生和文體藝術生的專業認同得分較高的原因之一。
最后,中國理科學生相較別的學科,人數更多,現階段我國大學的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到更好的工作,理科生由于人口基數的增多,在就業、升學這一方面也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以上的諸多原因可能導致理科生在大學的壓力更大,這不利于提升理科學生的專業認同。
不同戶口所在地大學生專業認同情況討論分析
不同戶口所在地的學生的專業認同總量表存在差異。在適切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其中農村學生在專業認同總量表及適切維度上的得分均低于城市學生的得分。
第一,這一結果的產生原因可能是大學主要集中在城市,這與農村學生以往的生活環境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對于農村大學生來說適應城市的生活就需要分散一部分精力。生活環境的巨大改變,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適應環境的變化,在對自身專業的精力投入上就更少。
第二,城市學生在以往的生活經歷較為豐富,在處理各種突發情況時也更有經驗,因此在適應自身專業方面就更快,更有可能有更高的專業認同。
第三,相比較城市學生,農村學生無論是在家長的受教育程度還是社會資源方面都更加欠缺,這使得農村學生在選擇專業時都有更多的盲目性。這不利于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專業,從而導致了專業認同較低的結果。
促進大學生專業認同的建議
現階段大學生專業認同的情況較為樂觀,未來想維持和進一步促進大學生的專業認同,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學生層面
第一,全面了解自己。在選擇專業前,學生可以做一些專業的職業和興趣測評幫助自己更全面地認識自己。在選專業時,個體要注意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慎重地進行選擇,更理性的選擇有利于我們更高效地選擇自己的專業,從而提高專業認同。
第二,全面了解專業。高中生在進行大學專業選擇時,往往只考慮片面的信息或者聽從家人的建議。因此,在選擇專業前,要全方位地了解專業的相關內容,比如專業課程,畢業后從事的主要工作內容等。只有全面地了解專業的相關內容,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理性的選擇,才更有利于在大學生更好地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認同。
第三,制定更適合自己的大學規劃。大學低年級的課程較為基礎,相比較核心專業課程內容較為簡單, 學習起來較為輕松,加上沒有實習和就業升學等其他多因素綜合干擾,因此低年級的學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業上,則低年級學生的專業認同就較高年級更高。而低年級的基礎課程的學習程度也會影響高年級的學習成績和興趣。在低年級就做好計劃,扎實學習專業知識,才更有利于在未來的學習上更加得心應手。因此,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對學業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就顯得意義重大。
第四,合理規劃。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一個長遠的規劃,再按部就班地實現目標,不僅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更有利于學生制定計劃和付出實際的行動,達到提高專業認同的目的。
家庭層面
第一,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相比較國外,中國家長在孩子日常生活中總是有更多的干涉,父母往往安排孩子的一切事務,使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發展受到限制。父母教養方式對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很
大的影響,在平時教育中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嘗試讓孩子自己做決定,這樣在專業選擇或面對其他選擇的時候,孩子往往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在做選擇和決定時也表現得更加從容和理性。
第二,給予孩子更多的機會去探索自身的優勢。發展心理學中提出,權威型的父母給孩子更多的要求和回報,更有利益孩子形成自我同一性[15]。這樣的孩子更有目標感和責任感,更有利于孩子在面對問題時調動自身的資源去解決問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予一些機會去解決問題,更有益于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在未來也更有利于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
學校層面
第一,對專業做更詳盡的介紹。在大學進行招生時,對學校的相關專業做出更詳細的介紹,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專業情況,再根據自身的特點,做出最合適自己的決定。或者在學校設立電話或網絡咨詢的方式,幫助報考學生了解信息。學生在深思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這不僅利于學生自身的發展, 而且對學校來說也增大培養優秀人才的概率。
第二,入學后安排學業規劃課程。在新生入學后學校可以在大一可以安排一些學業規劃指導的課程, 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大學生活,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自己的專業。學業規劃課程可以從主要課程介紹、發展前景、就業形勢等方面多維度地進行介紹。
第三,學校可以出臺便捷轉專業的相關政策。在一段時間內的新生,可以根據自己在校期間的了解, 再綜合評估自身的需求更換專業。由于進入大學后的學生有了直接接觸不同專業課程的機會,新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就可以做出更為理智的判斷,這有利于提高專業認同。
社會層面
第一,創造實踐機會。在校學習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有利于學生全方面、多角度地了解自己專業。社會上可以提供更多大學生實習崗位,這有利于為社會各個崗位注入新鮮的血液,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自己所學專業。
第二,幫助就業。專業認同在高年級出現走低現象,這也與社會壓力大、學生認為自己的專業不能在社會上找到合適的工作等因素有關。加上應屆畢業生在招聘時因為沒有工作經驗,在找工作時沒有優勢。因此,政府和社會對于更有朝氣的年輕人應該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幫助更多的應屆大學生就業, 有利于提高專業認同。
4 研究不足與展望
被試選擇
本文在被試選取上是從一所大學進行被試選擇(寶雞文理學院的男女比例是 2 ∶ 7),這對于研究男生、女生對專業認同現狀本身就是一種很大的影響,且本次的調查研究顯示不同性別專業認同總分上是不存在差異的,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不同。今后的研究可以在選擇取樣的學校上進行隨機取樣,進行改進。
與之前的研究相比,不同性別大學生的專業認同不存在差異,可能是由于本次被試選擇的學校在男女比例上失調。學校男女比例對大學生的專業認同是否存在影響,可以在今后的研究中繼續深入討論。
維度選取
本次研究是從宏觀上討論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現狀,并沒有細化到具體的專業,這種研究有利于看到整體的大學生專業認同的趨勢,但是對于不同專業大學生專業認同具體情況卻知之甚少。未來的研究中可以在大學生專業認同上進行細化到專業的分析和討論,這樣更有利于了解當下不同專業認同的現狀, 并給出更合理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韓永楠.大學生專業認同與職業決策困難的關系[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張慧超.內蒙古師范大學本科生專業認同的現狀調查[J].呼倫貝爾學院學報期刊,2018(6):130- 133.
[3]許燕.人格心理學:第二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4]安芹,賈曉明.高校心理咨詢員專業認同的初步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6(2):203- 206.
[5]王李艷.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學生專業認同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3):52-55.
[6]余婷.大學生專業認同度與職業決策困難關系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17(2).
[7]Moorem,Hofman J E.Professional identity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in Israel[J].Higher Education, 1988(171):69-79.
[8]Nehami Baum.Social Work Students Cope with Terror[J].Clinical Social Work Journal,2004(4).
[9]Tracy L.Cross from the editor desk[J].Journal for the education of the gifted,2006(29):269.
[10]Patty Kuo,Hongryun Woo,Ahmad Washington.Professional Identity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Counselor Education Doctoral Students[J].Journal of Counselor Leadership and Advocacy,2018(2):153-169.
[11]鐘佳燕,曾玲娟.大學生專業認同與擇業焦慮的關系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12): 150-151.
[12]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10).
[13]張艷梅.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專業認同研究:基于南京農業大學的調查[C].南京:南京農林大 學,2018.
[14]譚金鳳,陳語萱,鄭雪艷.專業認同對大學生職業決策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 院學報,2022(1):68-71.
[15]林崇德.發展心理學: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Survey on the Current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Wang Siwen Wang Qinwen Yin Xiaoxiao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independent career choice, college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ir own majors is important.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s that students emotionally accept and recognize their major based o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major, and are accompanied by positive learning motivations and behavioral performanc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degree of investment in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tudies and the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but also further affect the learning career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out the university stage; professional recognition will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ental health level and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subjective happi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on the one hand,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provides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help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On the other hand, in previous studies, it has also been found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different grades, different student origins, and different discipline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dimension of gender.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