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賢亮
根據《疫苗管理法》的規定,我國疫苗分免疫規劃疫苗和非免疫規劃疫苗兩類。其中,免疫規劃疫苗由政府向居民免費提供,經國家有關部門集中招標或者統一談判后形成中標價格或者成交價格,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一采購;非免疫規劃疫苗則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省級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組織采購,由居民根據自身需求自費購買。
目前,部分地區對非免疫規劃疫苗實施統一招標后確定各疫苗單價,再由各縣區疾控中心進行采購。然而,實踐中,部分地區存在非免疫規劃疫苗采購合同不規范、非免疫規劃疫苗采購支付模式不完善、疫苗免疫規劃信息系統數據不準確等問題,建議通過重新制定非免疫規劃疫苗專用的采購合同模板、統一建立科學的疫苗款收付模式、加大疫苗免疫規劃信息系統錄入質量核查力度等措施予以完善。
存在的問題
首先,非免疫規劃疫苗采購合同不規范。一是合同法規依據已經失效。如,因部分地區非免疫規劃疫苗均在省藥品交易中心網站上統一采購,采購合同模板與藥品采購合同一致。截止到2021年12月底,該合同訂立基礎仍然為已經廢止的《合同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的《民法典》,已經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同時廢止。二是合同結算條款顯失公平。該合同約定:“在合同履行期間,如遇政策性調價,尚未履行交付的藥品,按交易平臺更新后的價格執行”。雖然《民法典》規定“執行政府定價或指導價的,交付期限內遇政府價格調整時,按照交付時的價格計價”,但根據《中央定價目錄》,非免疫規劃疫苗不屬于政府定價或指導價范圍,設置上述條款顯失公平。2021年初,部分地區部分非免疫規劃疫苗價格上漲。如,某基層疾控部門在年初訂購了某品牌的狂犬疫苗28800支,價格為每支55元,但該廠商以缺貨為由終止執行該訂單,后續再采購時只能以漲價后每支120元的價格購買。三是違約條款不明確。針對疫苗供應商不及時、不足量或拒絕供貨的情況,該合同僅約定“按照《合同法》的規定承擔違約責任”,并未明確規定如何處罰,如何賠償。針對上述提到的合同簽訂后拒絕交付的案例,基層單位也無法有效維權,無法保障購買方的合法權益。
其次,非免疫規劃疫苗采購支付模式不完善。目前基層疾控部門對非免疫規劃疫苗的采購支付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財政資金代付模式。疾控部門每年將疫苗費用納入財政預算,根據接種單位需求采購疫苗后,用財政資金支付疫苗費用;再向接種單位收取對應的疫苗費用,作為非稅收入上繳財政。這類支付模式雖然可以及時與疫苗供應商結算,筆筆付清且支付情況一目了然,但非免疫規劃疫苗的購買更多屬于市場行為,群眾需求的種類和數量不確定、疫苗價格也存在調整空間,不宜在財政預算中進行安排。二是供應商往來款結算模式。由疾控部門確定接種單位需求,向疫苗供應商發出訂單;供應商根據訂單先發貨到各接種單位后,疾控部門再通過單位基本戶從接種單位收取疫苗款,并支付給供應商。此種模式不再影響疫苗預算執行進度,但也存在諸多弊端:一方面,通過基本戶進行資金收付流轉,全過程脫離財政監管,不符合基本戶的管理規定,還可能存在其他支出擠占疫苗款的情況;另一方面,疾控部門難以將接種單位上交的疫苗款與應付疫苗款筆筆對應,整個疫苗款處于“新款還舊債”的滾動狀態。為了保障疫苗使用,疾控部門通常會多采購一些疫苗作為儲備,該批次疫苗費用無接種單位支付,處于賒欠狀態。長此以往可能造成隱性債務,存在法律風險。
再次,疫苗免疫規劃信息系統數據不準確。根據《疫苗管理法》的規定,國家實行疫苗全程電子追溯制度,即實現生產、流通和預防接種全過程最小包裝單位疫苗可追溯、可核查。各地區疾控部門和接種單位大多采用電子信息系統對疫苗接種人信息進行登記。但目前在用的疫苗免疫規劃信息系統(以下簡稱“信息系統”)數據不夠準確。以某地區某品牌重組乙型肝炎疫苗(CHO細胞)為例,疫苗出庫數量與信息系統顯示的實際接種數量存在較大差異。有11家接種單位在2017至2018年期間共領用8606支該類疫苗,卻在信息系統上無相應接種信息。經排查主要有三類情況:一是接種人員錄入信息錯誤,有2家接種單位在錄入信息時將重組乙肝疫苗(CHO細胞)誤登記為重組乙肝疫苗(釀酒酵母),1家接種單位將疫苗接種數據錄入全科診療系統,未錄入免疫規劃系統;二是醫院產科、急診科等部分接種單位相關接種信息未與信息系統對接,相關接種數據未錄入統一的信息系統;三是部分已關停的接種單位數據丟失,共涉及5個接種單位,因系統切換等原因,目前該批疫苗接種數據已無法查詢。上述情況不僅影響國家疫苗可追溯政策的落實,也導致主管部門無法準確掌握每種疫苗的接種總量,不利于精準采購管理,易導致缺苗現象或采購過剩。
最后,部分集中采購的疫苗儲存管理設備未充分發揮作用。針對以往排查出的疫苗儲存設施設備不完善、溫度監測不達標等問題,某市于2019年出臺疫苗智能冷鏈安全監控項目工作方案,并統一招標了一批智能疫苗柜和實時溫濕度遠程監測設備,配置到各接種單位,但相關設備到位后未充分發揮作用。以某基層區縣為例,一是部分實時溫濕度遠程監測設備處于離線狀態。如,2021年12月2日,該監測平臺顯示共有532臺疫苗冷藏冰箱接入,但其中122臺處于離線狀態,無法遠程掌握該冰箱的實時溫濕度。二是個別民營疫苗接種單位的冷藏冰箱尚未安裝遠程監測設備,未接入實時監控系統,監管存在盲區。三是智能疫苗柜利用率較低。接種單位普遍反映該款疫苗柜設計不夠科學,無法實現單只疫苗自動取出和自動登記功能,與普通醫用冰箱差別不大,但存放量有限,只能將該類疫苗柜閑置;個別接種單位為方便開柜取苗甚至將疫苗柜抽屜虛掩,可能影響疫苗低溫儲存效果。筆者走訪了某地區的36個疫苗接種單位,有關單位共分配得到57個智能疫苗柜,其中21個疫苗柜未連接系統,僅作普通冰箱使用;另有34個疫苗柜完全閑置。
對策建議
重新制定非免疫規劃疫苗專用的采購合同模板。一是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變化情況,修訂合同條款。二是設置保護公共利益的條款,約定合同價格以雙方確認成交的時間為準,如交付期間價格上漲,即使遇到臨時缺貨等突發情況,也應在恢復供應時先履行未完成的訂單;如交付期間價格下調,還應設置價格保護條款。三是增加違約條款,明確疫苗供應商的違約責任,可設置賠償違約金、清理出供應商庫等懲罰措施,防范疫苗供應商無正當理由的延遲、拒絕交付。如因不可抗力等特殊原因造成無法交貨的,則應提供充分的證據爭取豁免。
統一建立科學的疫苗款收付模式。一是衛生主管部門和財政主管部門應探索更適合非免疫規劃疫苗款收付的管理模式,并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可考慮設置統一專戶對疫苗款進行核算,督促疾控部門和接種單位加快支付效率,保障疫苗貨款按時付清。二是接種單位在提交疫苗采購需求時即應科學考慮疫苗儲備數量,疾控部門審核后按照接種單位需求采購疫苗,不再自行備苗,從而避免無資金支付備苗費用的問題,同時避免因疫苗儲備過多,造成臨期疫苗偏多甚至疫苗過期的問題。
加大疫苗免疫規劃信息系統錄入質量核查力度。一是建立健全錄入質量核查機制,針對領用量和實際接種數據相差較大的疫苗和相關接種單位,要重點核查,厘清原因并及時糾正。二是優化信息系統構架,將醫院產科、犬傷門診等接種單位的接種信息納入免疫規劃信息系統,確保接種信息完整、準確。三是優化信息系統相關流程,對于關停的接種單位做好數據保存備份工作,確保疫苗全過程數據可追溯,有據可查。
加強對疫苗儲存設備的管理和維護。一是建立通報等考核機制,由主管部門定期對設備運行情況進行抽查,督促接種單位維護好各類疫苗儲存設備,對離線的溫濕度監控設備及時查明原因并予以解決,確保在用的設備都能起到實時監控作用。二是重新評估智能疫苗柜的使用情況。對基層接種工作人員進行走訪調研,了解疫苗接種的實際工作流程,并結合免疫規劃信息系統,對現有的智能疫苗管理方案進行升級和優化,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充分保障疫苗接種管理的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作者單位:深圳市南山區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
(責編:彭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