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事件一
圖片來源:攝圖網
回顧:5月16日,中國記協發布《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以下稱《報告》)。《報告》重點關注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的深度融合與數字化轉型,展示媒體平臺技術、數字化傳輸技術、高新視頻技術、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驅動下的媒體變革與創新發展,以及在此背景下中國百萬新聞從業人員素質、結構等方面呈現的新特點和新變化。
觀點解讀
在報紙領域,《報告》顯示,2020年,全國共出版報紙1810種,較去年降低2.22%;總印數289.14億份,較去年降低8.96%;總印張654.69億,較去年降低17.81%。由此可見,報紙作為最具傳統媒體特征的業態,在報紙種數、總印數、定價總金額等指標方面,仍然持下降趨勢,在戰略整合與媒體融合背景下的挑戰依然嚴峻,結構性改革仍在繼續。
值得一提的是,《報告》強調,2020年,報業利潤總額增幅較大。報紙出版實現營業收入539.45億元,降低6.36%;利潤總額50.43億元,增長32.12%。這是《報告》帶給我們的重要驚喜,雖然營業收入仍處萎縮態勢,但利潤總額的有效增長,顯示出近兩年間紙媒向新興業態升級和實現媒體深度融合等方面,尤其是構建全媒體矩陣和數字化運營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并逐步成為拉動產業增長“三駕馬車”的新興力量。
在廣播電視領域,近兩年來無論是在收入規模上或內容生產上,均有長足的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共有廣播電視播出機構2542家,較 2020年減少49家,其中縣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包括廣播電視臺、縣級融媒體中心)2106家,占播出機構總量的83%,地市級以上廣播電視播出機構401家,教育電視臺35座;共有地市級以上廣播電視播出機構開辦的廣播電視頻率頻道2366套,其中廣播頻率1166套、電視頻道1200套,另有各級教育電視臺開辦的38套教育教學類頻道。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著媒體融合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在幾年前就提出要對廣播電視頻率頻道實施精簡精辦,徹底扭轉多而不精、同質化運營、生產力低下、創新力不足等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也是頻道資源供給側改革的必然要求。
面對沒有退路的變革,報業和廣播電視在初始之時的迷茫過后,全面投入到媒體深度融合的戰役中來,特別是近兩年新媒體不斷涌現并爆發式增長的信息時代,傳統媒體通過努力終于站到媒體融合的主戰場上。
《新聞文化建設》梁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