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朋君
【摘要】建筑地基工程的造價控制與地基施工的技術選型、地質條件、施工圖設計、招標以及施工等各個環節存在直接聯系。在招標階段,應根據圖紙詳細統計工程量清單、設計招標上限選擇有利的合同類型。在工程施工階段,需提前掌握每一階段施工內容的造價情況,并嚴格落實質量要求,有效控制工期、人力和機械等造價影響因素。
【關鍵詞】建筑地基工程;造價;優化控制
建筑地基工程造價控制主要體現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兩個階段,事前控制的關鍵是優化地基技術選型、施工圖設計以及招標管理,事中控制的要點在于施工質量、進度以及人工和機械的運用,其他管理環節也會影響最終的項目造價。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都要明確自身在項目管理中的角色定位,結合實際業務制定出合理的地基工程造價優化管控措施。
建筑工程地基工程造價管理的基本思路
造價在本質上反映了工程項目中涉及的施工材料采購費、人工制造安裝費、機械設備使用費以及項目措施管理費等各種成本的總和,常用來評價建造構成項目時的經濟效益。建筑物的地基工程存在多種技術選型,例如,采用預應力管樁作為建筑物的基礎時,管樁的采購費用、沉樁或者打樁時花費的機械費、人工管理和施工的費用等都是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因素。在造價管理中,首先要根據設計圖紙明確地基工程的具體施工內容以及每一項施工內容對應的工程量,形成清單,然后根據設計圖紙套用定額,形成單位造價,最后求取整體造價,不同施工內容的工程量與其綜合單價相乘,再加合在一起,就產生了總體造價。造價管理通常分為多個階段,從招標、設計、施工,再到竣工驗收,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一定的造價管理空間。從整體的造價控制思路來看,設計方案、工程量統計、定額套算等環節尤為關鍵。
建筑地基工程圖紙設計階段的造價優化控制措施
建筑地基工程通常具有多種技術選型。例如,在剛性基礎中涵蓋混凝土基礎、三合土基礎、磚基礎等,此類基礎施工材料的特點是強度大、抗拉性能小。柔性基礎則采用鋼筋混凝土制造,其優點是抗拉強度和抗壓性能均比較出色。
建筑地基基礎施工圖紙設計階段決定技術路線,在完成圖紙設計之后,具體的作業面積、工程量以及人工機械費等均可通過施工圖預算提前計算出來。而設計圖紙一旦確定,地基基礎工程的整體造價基本上也就確定了。因此,在圖紙設計階段應進行多方面的對比,充分評估不同設計方案和技術選型在性能和造價上的優缺點,確定最佳的設計方案。例如,從造價控制的角度看,預應力管樁施工技術的整體造價相對較低,原因在于和其他類型的地基基礎相比較,樁基礎的工程量和人工成本都較低。但必須說明的一點是,當工程造價和地基的性能發生矛盾之后,必須優先確保基礎性能安全可靠,不能為了控制造價而降低基礎設計標準。
建筑地基招標階段的造價優化控制措施
第一,科學編制招標文件。無論是建設單位,還是施工單位,招標階段都是造價控制的關鍵環節,對建設單位尤其重要。通常情況下,招標之前就應該先完成施工圖紙的設計工作,然后由建設單位委托專業的機構或者人員編寫招標文件,這一過程中的重點是工程量清單的編制。工程量清單是投標單位評估項目整體造價的依據,決定了招標方和投標方的最終標底設置。建設單位應該委托專業的造價咨詢公司完成這一工作。
第二,提出招標最高限價。這種招標管理方法有利于控制建設單位的整體造價,因為招標上限是建設單位可承受的最大造價額度,所有的投標單位均不可超過這一限額。當然,從招標單位的角度看,最高限額不可隨意設置,既要控制建設單位的成本,又要為競標單位預留出具有吸引力的利潤空間,要把握好價格尺度,確定最高限價之前需開展大量的調研工作。
第三,慎重簽訂合同。建筑地基工程規模可大可小,具體決定于工程項目的設計投資額。對于體量偏大的工程項目,建議建筑地基工程的造價合同采用單價合同的形式,也就是單獨就地基工程簽訂一個造價合同,然后輔助以總價合同。這種管理模式的優點在于可提高造價管理的精細度,防止簽訂總價合同后,企業因施工管理能力不善而出現局部造價的過分調整。另一方面,簽訂合同的過程中要對后續可能引發糾紛的問題作出明確的約定,做好賠償條款的設計。工期滯后、質量缺陷、安全事故等都可能對建設方和施工方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出現此類問題時,主要的責任方以及受到影響的合作方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和義務,這些內容都要寫入合同中。
建筑地基施工階段的造價優化控制措施
施工是落實圖紙設計方案、產生人工和機械費用以及項目措施管理費用的關鍵環節,其對最終的造價控制具有重要的影響,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在這一階段的造價管理措施卻不完全相同,因為建設單位和承包單位的利益決定于雙方之間的合同約定。
假如建設單位采取EPC總承包模式,造價管理的壓力將主要集中在總包單位身上。如果建設單位只是將施工部分發包出去,而設計、施工物資采購等環節依然掌握自己手中,那么建設單位也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跟進地基基礎的造價管理。
在技術層面需采用全面預算管理方法和項目結算管理方法。預算是在地基工程未施工之前,利用設計圖紙計算出工程量清單、套用定額形成綜合單價,無論是建設單位還是施工單位,均可利用預算報告全面評估地基工程在施工時的大致造價。但預算造價不等同于最終的實際造價,后者需在地基工程結束之后再根據實際工作量做出重新的統計和造價計算。
另外,地基工程的質量、施工進度、機械設備的使用率等也是影響造價的重要因素,在過程管理中要針對這些因素開展嚴格的控制。以工程質量為例,如果采購的施工物資存在質量缺陷,或者施工過程中未嚴格落實技術規范,難免會產生返工或者質量整改等問題,這樣又會消耗施工材料、產生人工和機械費用,綜合造價會上升。在地基工程的施工階段,還要重視工程設計變更和簽證的管理,簽證單是確認計劃外工程量的主要方式,雙方一旦簽字確認,即意味著簽證單上的工作量將計入總體造價的核算中。
結語
建筑地基工程的造價與其他分部工程類似,主要決定于工程量、單位造價以及施工物資的價格等。地基工程的設計圖紙、技術選型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工程量。而招標過程是控制項目整體造價和單位工程造價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需根據設計圖紙精確統計出工程量清單,設計招標最高限價。在施工階段的重點是做好預算管理、質量管理等工作。
(作者單位:北京萬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田穎,段麗妮,王小慧.試析建筑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與成本優化控制[J].中國市場,2021(34):72-73.
[2]陳孝東,胡斌.建筑工程造價的影響因素及優化措施[J].居舍,2020(12):175-176.
[3]譚錫輝,陳家達,吳健.淺析建筑工程造價的動態管理與成本優化控制[J].建筑與預算,2021(10):20-22.
(責編:彭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