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要:播音員主持人是節目的核心之一,其個人素養、能力直接影響節目質量。因此,在全媒體時代,面對日漸激烈的競爭,播音員主持人應不斷提高現場播報能力,能夠快速、完整、準確地講述現場事件,并在講述中引導受眾思考,促進參與,給予受眾良好的現場體驗感,提高其對播音員主持人和節目的認同感與滿意度。本文就播音員主持人提高現場播報能力的策略進行了簡要分析,旨在為播音員主持人的優化發展提供建議。
關鍵詞:播音員主持人;現場播報;能力提高;策略
現場播報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新聞報道形式,也是最能夠體現廣播電視等媒體特點,最考驗播音員主持人對新聞事件觀察、理解、報道、反應、把控、提問等能力的報道形式。現場播報將現場氛圍、現場情境、播報者情感等有機結合,增強了新聞事件報道的真實性、時效性,提高了新聞事件報道的感染力、影響力。現場播報實踐探究證明,優質的現場播報和播音員主持人現場播報能力密切相關,需要播音員主持人以記者的身份對新聞事件進行調查、分析、報道、評述等。因此,在融媒體時代,面對現場播報要求的不斷提高,加強播音員主持人現場報道能力培養與提升勢在必行。
一、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不斷強化心理素質
播音員主持人在從業之初或多或少會存在這樣的感受:在日常的現場播報訓練時發揮較好,但在新聞現場面向受眾進行報道時,很容易出現緊張、擔憂、畏懼、焦慮等情緒,受到這些情緒的影響,一些播音員主持人表現出眼神呆滯、語言不暢、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問題,甚至造成現場播報事故[1]。有些播音員主持人雖然從業多年,但當遇到重大、突發的現場播報時仍會出現緊張、擔憂、膽怯等現象,究其原因,是心理素質較差、雜念過多、對現場播報缺乏自信心所致。
心理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之一,受先天遺傳因素影響的同時,也受到后天教育因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等影響。心理素質所包含的內容較多,如心理認知能力、心理情感品質、心理意志品質、心理情緒與行為、心理性格品質等。人在成長過程中,其心理素質的高低對其各方面能力均存在較大影響。例如,一個擁有過硬心理素質的人,面對任何問題與挑戰時,有著較強的自信心,做到遇事不慌、不躁、不懼,就能高質量地解決問題、完成工作。因此,播音員主持人在提高現場播報能力時,應對增強自身心理素質給予高度重視。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樹立現場播報自信心,充分克服自身對現場播報的緊張感、恐懼感、膽怯感,積極參與各類演講比賽、主持人大賽等,讓自身敢于在大眾面前、鏡頭面前大聲講話、大膽發言。播音員主持人也可尋找適宜自身的方式進行勇氣、膽量訓練,如對鏡練習、極限運動挑戰、與陌生人溝通等。播音員主持人需要敢于溝通、善于溝通。播音員主持人在面對節目嘉賓或現場觀眾出現緊張情緒時,可借助和熟悉的記者連線來緩解,或者和嘉賓談話時進行心理建設,把對方當朋友、把訪談當聊天,并不斷總結經驗,以實現自信心的有效建立。當然最重要的是在與嘉賓對話前做足功課,如本期節目主題內容,嘉賓的性格、說話方式、擅長領域等。此外,播音員主持人可加強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在心理學專業知識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有清晰認知,從而采取行之有效方法進行自我調節與改善。與此同時,能夠在現場播報過程中運用心理學知識與技巧了解其他人心理狀態,從而選擇更適宜的方式方法調節現場氛圍、控制節目節奏、把握溝通方向等。
二、注重優秀經驗吸收,不斷強化業務能力
播音員主持人的成長離不開學識、經驗、智慧三要素。學識即學問與見識,是指一個人知識儲備與文學修養,也是指一個人對知識的學習能力、接收能力、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運用能力等[2]。現場播報的專業性、綜合性、創新性決定播音員主持人不僅需要充分理解、全面掌握、靈活運用專業知識,也需要對其他知識、技術等具有一定了解和掌握,因此播音員主持人要做一名“雜家”。經驗是產生于社會實踐中的寶貴財富,對個體思維發展、素質提升、能力強化等具有重要影響,豐富的現場播報經驗能夠讓播音員主持人從容面對并快速有效處理現場出現的突發問題,從而打造高質量的節目。智慧是一種在生理基礎上,經教育因素、社會因素、環境因素、家庭因素等影響,形成的一種綜合能力。從心理層面來看,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判斷能力、創造能力等。現場播報的不確定性、新聞事件的突發性等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能夠擁有足夠的智慧應對、分析、解決[3]。而無論是學識、經驗還是智慧,均可在和前輩學習中、在和現場播報經驗豐富的播音員主持人交流中獲得提升與發展。正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對此,播音員主持人應注重優秀經驗的汲取,即能夠積極、主動和他人溝通,特別是現場播報經驗豐富、成績斐然的前輩、老師等,從他們身上汲取優秀經驗,并將其轉化為自身學識、經驗與智慧,形成自己的播音主持風格,以便贏得廣大受眾的喜愛與認可。與此同時,播音員主持人應樹立“吾日三省吾身”意識,能夠在自我經驗歸納、總結、反思中了解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辦法,從而提升自己。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播音員主持人應在經驗學習與汲取中樹立批判意識,辯證學習他人經驗,選擇性地接受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切勿因為聽取過多意見建議而迷失方向,失去了自己的風格。在全媒體時代,人們的選擇增多,對節目內容、形式、主持風格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播音員主持人要想緊跟時代變化,獲得持續發展,應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不斷強化業務能力,注重學識、經驗、智慧的豐富與提升,更好地與受眾融合。
三、做好案前準備工作,確保工作穩定開展
播音員主持人要想保證工作的穩定開展與順利進行、減少現場播報失誤風險,必須在現場播報之前做好案前準備工作。對此,播音員主持人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節目開始之前,對節目類型、內容、主題、宗旨、要求等具有全面且正確的了解,能夠保證自身言行舉止準確到位;第二,在節目開始之前,播音員主持人需要積極搜集交流對象信息,包括性別、姓名、職業、身份、成就、與新聞事件的關系等[4],以便播音員主持人能夠迅速和其建立良好溝通關系,并且在現場播報中掌握更多新鮮話題,選擇適宜交流方式,精準把控對話情感與現場氛圍;第三,播音員主持人要做好隨時可能出現突發情況的心理準備,能夠在主持的過程中保持心境穩定,做到全心投入、遇事沉著、隨機應變,不會因為自身情緒與心理問題影響專業發揮;第四,融媒體時代,現場播報形式發生巨大改變,對播音員主持人提出了更高要求。對此,播音員主持人應做好隨時應對新挑戰的準備,通過日常學習、訓練,從專業型播音員主持人轉變為全能型播音員主持人。例如,烏魯木齊廣播電視臺融媒體新聞中心在新疆國際大巴扎做過一場現場直播,內容包括介紹美食、達瓦孜現場表演、采訪游客到新疆旅游的感受等。主持人在現場邀請了新疆國際大巴扎的負責人,以這名負責人帶著主持人一邊逛、一邊品美食、看表演的形式呈現,這就需要主持人對美食和達瓦孜及表演者有足夠的了解。在直播中某商家介紹美食時出現了一些錯誤信息,因為主持人提前做了功課,發現了錯誤并且及時進行了糾正,確保了直播內容的準確性。
四、保持思維的多元性,增強現場播報特色
在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下,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途徑增多,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例如,可隨時隨地在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平臺獲取各種信息。相對新媒體平臺而言,傳統媒體在進行新聞事件報道時,雖然注重新聞報道的時效性,但更注重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因此在現場播報前需要對新聞事件的真實性進行多方求證,加之部分廣播電視臺對節目具有嚴格的時間規定,可能會導致突發新聞報道的時效性稍弱,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對受眾的吸引力,因此,“大屏小屏”齊發力,小屏隨時插播是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需要加強的工作。而播音員主持人作為節目的核心之一,很多時候需要作為新聞事件的第一記錄者到現場進行播報,這就需要通過恰當的語言將新聞事件講述清楚,讓受眾能夠真實了解新聞現場。如果想進一步提高節目質量和效果,增強節目對受眾的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則需要播音員主持人保持思維的多元性,能夠多角度、深層次解析新聞事件,并以獨特的形式進行現場播報,增強節目風格與特色[5]。
五、提高應變能力訓練力度,減少播報失誤風險
通常情況下,播音員主持人應變能力越強,其現場播報能力就越強。因此,要想有效提高其現場播報能力,應加強其應變能力訓練力度。現場播報的不確定因素較多,如果遇到突發問題,播音員主持人沒有及時、有效應對,就會降低節目效果,影響節目在受眾心目中的形象,主持人形象也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造成播出事故。對此,建議播音員主持人在節目開始前就需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未雨綢繆。在節目進行中,播音員主持人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并巧妙地用語言溝通技巧化解尷尬與矛盾。此外,播音員主持人應在保證自身思路清晰、觀念正確的基礎上,做好現場觀眾互動引導工作,促進現場觀眾正向思考和積極參與,一方面增強現場活躍度;另一方面能有效把控現場節奏,減少失誤風險,確保現場播報工作順利完成。
六、提高現場駕馭能力,做好現場播報細節管控
現場播報中每個細節的處理都反映著節目創作能力和水平,彰顯著播音員主持人對現場的駕馭能力、掌控能力和協調能力。這就需要注重播音員主持人現場駕馭能力的培養,要求其能夠在節目進行中做好現場細節管控工作。例如,面對突發事件,播音員主持人需要在第一時間進入現場,了解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目前造成的影響。與此同時,能夠從節目受眾角度、新聞事件當事人角度思考問題,尋找細微線索,以便更為全面、準確地了解新聞事實并播報新聞事件,提高新聞現場播報節目的真實性。同時,要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能準確、清晰地描述現場的情況。
七、加強職業素養培養,促進綜合能力全面提升
融媒體時代,受眾對現場播報節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播音員主持人應加快轉型速度,全面發展。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過硬的政治素養、心理素養、語言表達能力、文學功底、網絡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觀察能力與機智的臨場應變能力。
關于心理素養、應變能力,上文中已經進行了介紹,所以不再累述。關于政治素養,播音員主持人作為新聞工作者,要堅持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領悟,不斷提高政治修養、理論素養、業務能力,使黨的創新理論成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要對黨中央精神深入學習、融會貫通,堅持用黨中央精神分析形勢、推動工作,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關于文學功底與語言表達能力,廣播電視臺主要是以播音員主持人的聲音為媒介進行新聞報道的,所以對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學功底與語言表達能力具有較高要求。如果播音員主持人文學素養較低,其語言將缺乏專業性、藝術性、趣味性,很容易降低受眾對節目的興趣,但如果播音員主持人文學功底深厚,則能夠根據收集到的新聞信息迅速組織語言進行現場播報,讓語言具有生命力,可引起受眾情感共鳴,提高現場播報的感染力[6]。此外,播音員主持人能夠借助語言為受眾構筑真實的新聞現場,增強節目現場感。關于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在全媒體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新媒體技術等已經在各領域、各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廣播電視臺也不例外。例如,廣播電視臺在進行現場直播時,與微信、微博、快手、抖音等新媒體搭建互動渠道,受眾可選擇喜歡的平臺收聽收看節目或評論互動。如果播音員主持人對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缺乏了解,則無法和受眾進行有效互動,節目將達不到預期效果,可能會造成受眾的流失。因此,播音員主持人應不斷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善于利用信息技術制作節目、創新節目形式。
八、結語
播音員主持人作為節目的核心之一,其現場播報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節目質量、收視率(收聽率)、節目及播音員主持人的社會影響力。因此,播音員主持人自身應高度重視現場播報能力的培養與提升,建議播音員主持人建立良好的自信心,不斷強化心理素質;注重優秀經驗吸收,不斷強化業務能力;做好案前準備工作,確保工作穩定開展;提高應變能力訓練力度,減少播報失誤風險;提高現場駕馭能力,做好現場播報細節管控;加強職業素養培養,促進綜合能力全面提升。在融媒體時代能夠更好地承擔播音員主持人職責,做好現場播報工作,為廣播電視臺高質量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韓淑艷.試論良好播音主持鏡前狀態的養成[J].新聞傳播, 2021(8):100-101.
[2] 宋續博.試論電視臺播音主持風格的演變與創新[J].西部廣播電視,2020,41(23):172-174.
[3] 李志剛.探析如何提升電視臺播音主持人現場播報能力[J].傳媒論壇,2020,3(13):62+64.
[4] 高云爽.淺談播音員主持人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J].新聞戰線,2019(20):99-100.
[5] 唐琳.如何應對人工智能技術對播音員主持人崗位的沖擊[J].電視研究,2019(9):63-65.
[6] 謝培君.解讀電視臺播音主持人現場播報能力[J].傳播力研究,2019,3(2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