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
摘要:少數民族黨報建設中,想要緊跟時代的發展進程,就應該積極結合當今的信息化時代發展背景,做好黨報與媒體之間的有效融合工作。為此,本文從少數民族黨報媒體融合的重要作用著手,隨后進行了融合策略探討,包括強化輿論引導、積極創建多元化信息傳播渠道等多方面,旨在借此進一步為少數民族黨報面向現代化建設進程加快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少數民族;黨報;媒體融合
受到區域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因素的影響,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地域發展條件、產業經營條件隨之受限,其中文化產業受限也是影響地區全面發展的影響因素,不僅在報紙的發行、新聞的播報方面存在單一的問題,且新聞內容缺乏多元化、宣傳工具配置比較匱乏,最終影響了少數民族黨報的建設和發展空間。隨著互聯網等各類新媒體的興起和發展,使少數民族地區的黨報發展受到了極大的沖擊,此時應該如何就現有的少數民族黨報發展與新媒體建設之間做好融合工作,就成為研究重點。
一、少數民族黨報媒體融合的重要作用
新時代下,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是黨和國家面向現代化方向前進的重要舉措,更是一項戰略性工程。其中,報業作為黨性傳播的根本性約束原則,如何在轉型期間將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定位在“以人民為中心”,是未來新媒體與黨報融合進步的核心內容,同時更是黨性與人民性的高度統一[1]。在少數民族報業建設中,黨報媒體融合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有利于黨管媒體政治導向建設
少數民族在進行黨報事業建設時,充分將新媒體傳播理念融于其中,一方面可以在黨團隊領導下提升新媒體黨報編纂的權威性,且其在融媒體所傳播的內容上,不僅政治方向更加明確,同時在輿論導向方面以及價值取向方向,均更具優越性[2];另一方面,在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進行少數民族黨報事業的藍圖構想時,新媒體的融入也使黨報內容更具正面性和黨建光輝形象,最終為全民族凝聚一心、團結一致打贏黨建事業發展的勝仗。
(二)有利于在“守正”基礎上實現“全面出新”
媒體融合進入少數民族黨報事業建設中,是目前現代化、信息化黨報事業轉型的首要政治任務[3]。在此過程中,新媒體的融合進一步促進了黨報從業人員實時了解并深刻領悟新的處理模式,使黨報在上級黨委的正確決策及部署基礎上,實現多媒體融合下的正面黨性宣傳,即在“守正”的基礎上,利用新媒體的融合,達成黨報內容和傳播形式上的“全面出新”,最終為少數民族地區的黨員干部良好風貌做好宣傳工作,成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社會正面思政建設的榜樣。
(三)有利于推廣少數民族黨報適度發展
少數民族地區中,黨報事業與新媒體融合,業務發展規模和發展需求的實現,與報業轉型時的調度指揮、技術、傳播等諸多平臺的聯合建設成效之間息息相關,也使現有的融媒體報業得到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4]。此外,在少數民族地區,充分將黨報與融媒體中心項目融合起來,更是未來“新聞+政務+服務”為一體化發展格局構建的唯一宗旨,最終為少數民族實現現代化、信息化的智慧型黨報事業建設目標達成起到促進作用。
二、少數民族黨報媒體融合的策略探討
(一)強化輿論引導
1.加大黨報吸引力
近年來,我國在進行國家治理系統建設中,對于媒體融合建設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少數民族中黨報媒體融合工作的開展,也使現有的黨報建設從原本的內容生產、觀點輸出方面朝向新興媒體建設方向不斷前進和滲透,使黨報內容能夠在理性、客觀解讀之下,更加貼合少數民族群眾的閱讀需求,繼而為其傳遞更多高價值、權威性新聞信息[5]。在當今的數字化媒體競爭中,少數民族地區宣傳部門想要將黨報在新聞傳播領域的競爭力提升上來,就必須針對自身當前所存在的落后于時代發展的內容進行革新和優化,并向媒體融合的方向邁進,借此促使少數民族黨報事業的發展特色能夠深入與數字化新聞媒體之間相融合,提升黨報的市場活躍空間及活躍價值。在多元化發展模式下,作為黨報宣傳部門,也應該主動提升報道力度,才能為黨報的發展后勁增長起到促進效用,繼而為黨報全面發揮宣傳效果提供支持。
少數民族黨報作為地區軟經濟發展的重要內容,其想要將新興媒體的沖擊力度降至最低,從中謀求更寬闊的黨報事業生存空間,加深報道力度已經刻不容緩,同時也是此類地區群眾面向外界發聲的核心體現[6]。與新媒體模式新聞報道事業相比,黨報想要擴展業務發展規模,將自身與前者相融合時,開辟屬于少數民族地區自身的黨報官網,并隨之匹配手機智能版的媒體新聞傳播形式,以此滿足少數民族地區群眾新聞閱讀需求。
2.注重結合圖片
圖片這一新聞傳播形式,充分應用于黨報新聞傳播中,不僅能夠更加深刻地將少數民族地區更多特色型文化內容、特色化經濟產業傳遞到外界,對黨報的建設來講,也能夠深度挖掘黨報的社會影響力,因此必須將此優勢利用起來[7]。具體而言,黨報與媒體融合過程中,應該重點做好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互聯網中囊括了海量的信息內容,同時也是所有報紙版面以及圖片配置的關鍵性來源。新媒體的出現,對于黨報的發展最大優勢就是及時針對黨報中的內容作出調整和修改,有效解決了傳統報業新聞傳播中的束縛[8]。此時,圖片與新媒體的融合,也在很大程度上為報紙的版面重塑提供助推,最終為黨報的公信力、權威性增長創造條件。
另一方面,少數民族黨報建設中,想要更加深入地與新媒體進行融合,還應該主動結合網絡信息技術、智能化手段去開辟和挖掘更多新版面及新主題,如在少數民族黨報發展模式構設中,有效地將更吸引人目光的標題新聞、國際新聞結合其中,以此吸引更多新聞受眾關注,為未來的民族新聞文化、媒體傳播文化的大融合提供支持。例如,在進行黨報的版面設計時,可以利用大容量、大圖片的特殊版面設計模式,以此給新聞讀者帶來視覺沖擊,提升少數民族黨報畫面吸引力 [9]。例如,在圍繞“亞洲合作對話—絲綢之路之務實合作論壇”這一主題進行報道時,少數民族黨報就可充分結合新媒體,為新聞讀者提供更為簡潔大氣的黨報版面,同時在文字及圖片規劃和排版上,也將會更具創新性,最終獲得更多讀者的關注。
3.優化傳播方法
媒體融合背景下,少數民族黨報新聞傳播事業想要更好發展,就必須結合時代發展進程,不斷提升自身對新媒體技術、新媒體手段的學習能力,如此才能創新黨報表現手法,使內容的傳播范圍更加廣泛。在此過程中,傳播方法的優化,還需做好黨報建設期間的基礎設施及新聞報道硬件設施[10]。以《甘南日報》為例,其在進行黨報與新媒體融合時,就專項圍繞新媒體構建了全新的新聞宣傳矩陣,尤其是在進行全國“兩會”報道時,有效利用多媒體網絡途徑構建了圖文并茂、音頻同步的即時性新聞傳播畫面,快速為少數民族地區人民實時傳輸會議內容及信息。在此基礎上,該黨報還進行了傳播方式的優化和升級,以此進一步將媒體的傳播優勢及特征發揮出來,編寫出更多高品質、個性化的黨報新聞內容,搶占新聞輿論制高點,面向少數民族地區進行黨報的深入解讀和分析,最終促使少數民族黨報的傳播范圍及空間得以拓展。
(二)積極創建多元化信息傳播渠道
媒體融合背景下,黨報與讀者之間構建互動模式,積極創建多元化信息傳播渠道十分必要。現代人的社會信息需求已經從傳統的單一媒體渠道、單一傳播模式實現了轉型,黨報在改革中也日漸朝向更具多元化的媒體模式進步[11]。由此可見,少數民族黨報建設中,多元化信息渠道的構建一方面應該針對受眾的閱讀需求做好調查;另一方面則需要結合不同媒體的信息化源頭做好挖掘和探索工作,這才是未來少數民族黨報朝向契合社會發展需求、真正解讀社會行業變化的目標進步的重點內容。
一方面,關注黨報在新聞媒體傳播中的核心地位,積極借助新媒體去探索實力更強的新聞傳播方法及手段,并就網絡報道資源做好協調和共享工作,促使少數民族中的黨報在與新媒體融合之時,可以構建更加協調、融洽的新聞與受眾者互動模式,不僅可以提升少數民族黨報的新聞信息容量,對于新聞的時效性提升也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進行多元化少數民族黨報信息渠道的搭建時,還應該加快對不同類型報業的新媒體融合進程,包括周末報、教育報或者體育報等,使信息能夠更加快速與現實社會融合的同時,也可為少數民族黨報未來在新媒體領域中的明確定位提供支持。少數民族黨報在定位時需要注意,應該秉承“錯位互補”的原則展開,在利于創建多元信息渠道的基礎上,也同樣利于黨報新聞報刊市場的拓展。
(三)創新生產機制
新時代下,新聞報道要求做到全媒體、全流程、全平臺的新聞信息采集、把控及分發工作,少數民族黨報的建設想要契合新媒體發展需求及發展趨勢,也需要做好此項工作。一方面,應該提升融媒體指揮中心的建設速度,隨后借助黨報新聞流程再造的方式,搭建一個業務閉環,即圍繞“策劃、采集、編纂、發布、評價”展開;另一方面,則應該構建更加完整的宣傳流程,要求先行做好互聯網信息、新媒體信息的搜集工作,隨后借助廣播、電視、報紙等不同方式做好新聞傳播工作,還要把控好宣傳流程中的新聞內容分析、質量監測以及傳播追蹤報道等工作。如此才能提升少數民族黨報新聞與新媒體的融合成效。
(四)加快構建新媒體移動矩陣
進行新媒體移動矩陣的構建,也是少數民族黨報與新媒體相融合的一項重要舉措,在提升新聞傳播效率的同時,對黨報讀者與新聞之間的互動頻率提升也有很好的助推效果。下文以內蒙古黨報建設為例,分析其新媒體移動矩陣的構建和完善。內蒙古通遼市人口已達320萬,其中蒙古族人口占比48%,達到155萬多人,占比全國蒙古族人口的1/4。《通遼日報》是通遼市委機關報,以蒙語和漢語兩種文字出版發行。《通遼日報》在進行黨報與媒體融合建設時,做好了以下工作:第一,積極打造專屬本地的移動客戶端,目前已經包括“通遼在線”“哲里木云(蒙文版)”兩類,在內容上主要立足于本土化新聞資訊的傳播和宣傳,同時在智慧城市建設方面,充分融合了服務、互動以及政治新聞,以此從多方面接入新興媒體黨報宣傳模式,擴展黨報新聞的傳播效率及傳播空間;第二,圍繞《通遼日報》,建立微博號、微信公眾號,并積極與主流媒體之間構建起和諧、優質的戰略合作關系,以此促進黨報現有的新聞傳播品質優化,并為后續的新媒體產品質量提升帶來幫助;第三,《通遼日報》積極將“草原云”平臺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利用起來,入駐其中,日常發布本地黨報新聞信息,借助更多視頻平臺的應用,實現黨報與新媒體聯合模式下的新聞全覆蓋;第四,積極利用當前較為新潮的直播模式、無人機航拍或延時攝影等新媒體新聞宣傳手段,促使黨報在新媒體手段及技術模式的支持下,開發出更契合于內蒙古這一少數民族當地特色的融媒體產品,使得黨報內容的互動特性以及可讀效果得以提升。
三、結語
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建設,使人民群眾的信息接收以及信息管理受到了很大影響,因而少數民族想要在新媒體時代下獲得全新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需要把控好黨報與新媒體融合的輿論建設,在更新傳統傳播方法的基礎上,積極將圖片、視頻等多類型的黨報呈現方式融于其中,以此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黨報建設水平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 覃進,劉紫榮,秦明瑛.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重要力量:新時代我國地市黨報輿論傳播陣地建設分析[J].傳媒,2021(22):41-43+45.
[2] 阿達來提·努爾買買提.少數民族文版媒體要把好“三關”:以《伊犁日報》為例[J].中國地市報人,2020(7):113-115.
[3] 吳江霞.互聯網時代黨報黨建報道探析:以《西藏日報》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15):136-138.
[4] 田森杰,鄭文鋒.黨報文風改革的歷史軌跡與指向特征:兼談新型主流媒體的文風建設[J].傳媒,2021(14):94-96.
[5] 雷劍德.唱響黨報融合發展“好聲音”:許昌報業傳媒集團融媒體改革的探索之路[J].傳媒,2021(14):42-43.
[6] 鄭宇飛.全媒體時代地方黨報評論如何守正創新:從《北京日報》評論專欄“長安觀察”說起[J].今傳媒,2022,30(4): 75-78.
[7] 侯沖.省級黨報做好國家戰略融媒體報道的策略探討:以四川日報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報道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2,13(2):124-126.
[8] 康乾,劉芮汐.媒體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黨報時評影響力:以河北日報客戶端“銳評”為例[J].采寫編,2022(3):16-17.
[9] 邵建華.新媒體時代黨報如何做好典型報道:以鹽阜大眾報的實踐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3):191-192.
[10] 李永紅,熊芬蘭.新媒體背景下黨報新聞評論敘事創新略論:以任仲平文章《恢宏史詩的力量之源》為例[J].新聞愛好者,2022(3):85-87.
[11] 郭海威,黃楚新,賀文文,等.摸索與超越:我國西北五省區地市級黨報媒體融合狀況[J].科技與出版,2022(1):7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