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偉
一、書法藝術
(一)書法藝術的概念
書法藝術是中華文明的獨特瑰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璀璨明珠。幾千年來,諸多文人雅客對于書法藝術新境界的不斷追求,豐富和發展了書法藝術的理論與實踐,并取得了一系列的驕人成果。
書法藝術的概念與藝術概念息息相關。在現代西方的理論發展中,關于藝術定義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種是藝術的“不可知論”,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概念無法被認識,更無從定義;另一種觀點是藝術的“個性化論”,這種觀點認為藝術是十分個性化的東西,難以有統一認識,不斷地發展、創新是藝術概念的本質屬性。同時,有人認為藝術是一種不斷變化的事物,會隨著社會與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甚至有極端者認為,藝術在將來的某一天,有可能會走向消亡。
(二)書法藝術的特點
1.書法藝術的傳統性
書法藝術具有很強的傳統性,書法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在奉行“祖宗之法不可變”的漫長封建社會中,書法的傳統性就是書法的正統,于是王羲之成了“書圣”,成了人們千百年來效仿的偶像,而書法的變異性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近百年來,社會的進步具有強烈的突破性,社會制度、社會結構逐漸具有現代性,開放的社會、文化、藝術態勢不可阻擋。
書法作為一種文字書寫方式,可供創造的自由空間實在有限,一是書法作為一種文化表征或一種藝術形態,與其他文化或藝術還不盡相同,書法必須在文字規范性的前提下進行表現;二是書法必須在字的結構范圍內進行發揮創造,但這種創造的自由空間,千百年來已經被中國古人表現得淋漓盡致。各種風格、各種書體在古人的書作中基本上都可以找到,使今人進行突破性發展具有一定的難度。
當然,強調書法藝術的傳統與繼承,并不是否認其創新性,書法藝術的發展需要吸收現代其他藝術門類的理念與標準,從而逐步形成現代書法藝術。但不管怎樣,書法的創新與發展都不能離“文字性”太遠,否則書法就不能稱其為書法了。所以書法的繼承成分要大于創新成分,這是由書法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
2.書法藝術的時代性
任何一位書法家的藝術創作都會受到他所生活時代的影響。所以書法藝術一般帶有鮮明的時代性。如唐朝李白的書法具有強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張旭、懷素的書法奔放張揚,反映出唐朝濃厚的開放氣息;宋代蘇東坡、黃庭堅的書法強調意趣的表達,反映出了宋朝的時代面貌。
隨著歷史的不斷演進,經濟一體化、文化多元化成為這個時代最突出的特色。在歷史的長河中反映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的書法,在這個時代就體現出了獨具特色的時代性。
第一,從書法的理論研究方面而言,我國古代書法家雖然有許多書法理論建樹,但這些理論都缺乏系統性。而在今天,我國已經有了許多研究書法的專門機構與專業人員,建立了書法碩士點、博士點,甚至博士后流動站,擁有一大批專業研究人員。
第二,從書法教育教學角度而言,古代缺乏專門的、專業的書法教育教學機構,在書法傳承方面,“單傳”情況比較多。而在今天,我國已經有許多書法??啤⒈究茖I,有一批專業的書法教師,同時社會上還舉辦各種類型的書法培訓班,在書法教育教學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從技術手段與材料角度而言,古代社會的宣紙與毛筆的制造技術是經驗型、作坊型的。而現代社會已經形成了造紙的科學工藝,宣紙的種類繁多。
第四,從書法的文化社會性而言,古代社會交通落后、信息閉塞,人與人之間的書法社會活動很少,人們的書法眼界受到很大的限制。而現在人們正處在一個文化大發展、社會高度開放的時代,多元文化并存、交往廣泛成了這個時代的重要特征。
3.書法藝術的審美性
書法藝術是一種審美形象,人們欣賞它,是因為它是一種美的形象。人們追求書法藝術的內涵之美,但由于書法藝術的特殊性,它必須先具有形象美。形成美是一種形象美,但形成美給人以形式主義的感覺,而形象美則是書法藝術在形式上的氣象之美。因此,書法的形象美內涵要比書法的形式美更豐富。
書法作為一種傳統藝術,經過了漫長歷史的發展, 人們形成了許多共同的認識,這些認識合乎人們的審美標準。同時,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態,有自身特有的規律性,因此,書法形象之美不是隨意性的。
4.書法藝術的情感性
書法藝術具有情感性,缺乏情感的書法作品是難以感動人的。無情而勉強為書,這樣的作品無論形式如何,都會缺乏一種靈動,缺乏一種來自本身的氣息。夫文字之能動人者,莫外乎真情。書法家自身缺乏情感,其作品必然難以“言其情”,那么它自然也不會讓人動情。
書法初學者往往認為書法傳情只是一種“玄乎”的說法,認為不可能達到這種效果。這主要是因為他還沒有達此境界,沒有完全擺脫技術的困擾,還沒有達到隨心所欲的狀態。同時,一些書法家雖然書法技法十分嫻熟,但書法的品位、境界卻不高,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把書法作為一種表達自己情感的工具,沒有達到“文以言情”的水平。
5.書法藝術的簡約性
能不復雜就必須簡單,這是書法應該追求的一種品相。一些書法家企圖在書法中依次體現象形文字的特點,結果搞得不倫不類,失去了文字本身的抽象之美。如在筆畫方面,有些書者隨意加減筆畫,還有的書者甚至隨意選字,這就使文字失去了其固有的嚴肅性。
書法作為一種線條藝術,線條的游動組合構成了這種文字特有的藝術。在書法史上有些書法家的書作在線條舞動時,出現了較為復雜的情況,似乎存在著這樣的誤區,即線條越復雜、越抽象,寫得越讓人難認, 就越高明。
簡約應該是一種境界,就像人們寫詩作文節省筆墨、言簡意賅就是最好的一種狀態。把復雜的寫簡單了,這是一種水平;把簡單的寫復雜了,這是故弄玄虛。舍棄煩瑣,而達到簡約淡泊,似乎也是從古到今許多書法家所追求的境界。
6.書法藝術的空靈性
空靈與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大特征,在書法藝術境界中的“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那種空蕩蕩的“空”,而是用空而達到實的狀態,那是人生廣大、深邃和充實的體現。
藝術作品包括書法作品,首先是一種實體,因為任何藝術形態都應依托一定的真實存在,那就是實體,否則就可能是一種觀念性藝術形態。實體構成了藝術存在的物質基礎,如紙就是書法與繪畫藝術賴以存在的一種物質實體。
二、現代書法
(一)現代書法藝術的概念
從1985年現代書法首展開始,現代書法探索之路走過了艱辛曲折的30多個春秋。為了區別傳統書法,一些書評家以探索派、現代派、新書法、中國書法主義等名稱來稱呼。這些書法家以西方視覺藝術的方法來改良中國的書法藝術。作為當代中國書法思潮下的一種書法現象,雖然它在中國書法由古典向當代轉型過程中提供了一個不同視覺的嘗試,對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元素,但這種探索尚不能稱之為書法種類。
現代書法因其內涵不明確、外延不周延,以及人們認識上的分歧,尚不能作為一個獨立的書法種類。稍微準確的提法是,現代書法泛指當今時代,在用筆、表現手法、創作思路、藝術風格逆反于傳統書法和傳統書法觀念的書法作品的總稱。
(二)現代書法的誕生
20世紀80年代以后,多元文化思潮涌入國內,在文化領域帶給人們一定的沖擊,現代書法在這種藝術空前繁榮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西方的抽象派藝術對現代書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對事物的本質、人類內在世界的探求,以及純粹的感知和書法結合,推動了現代書法的發展。
中國與日本、韓國等國家之間頻繁的文化交流,使得中國現代書法受到了其他國家書法藝術的影響,進一步推動了現代書法藝術的發展。現代書法的價值理念的形成得益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的書法美學大討論,這也現代書法產生的前提。
(三)現代書法的發展
隨著現代書法的產生和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書法作品比較注重獨特的審美效果,人們對空間的感受以及對漢字的視覺感受也有了新的認知。這些表達形式使得人們從對書法的解讀轉移到對書法的欣賞上,經過多年的發展,現代書法突破了傳統的束縛,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
進入21世紀之后,書壇的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書法再次回歸人們的視野。書法界向深層次進一步發展,現代書法藝術家對以往中國書法的發展進行了冷靜的思考,為中國書法的發展做了良好的鋪墊。
與20世紀90年代相比,現代書法的創作現狀和探索理念趨于理性和成熟,不管從思想上,還是創新精神上都有著明顯的改觀,在風格樣式上也消除了對歐美抽象表現手法的生硬移用。因此,要使中國書法有進一步的發展,既需要對中國傳統書法進行認真思考,拓展其空間上的創造性,又要使中華民族獨特的書法藝術形式重新在人類文化領域展現獨特的風采。
三、書法與現代書法的矛盾
(一)內涵差異
書法創新的思維觀念已由傳統的書法美學意象變
成現代的圖式構成形象。這樣的變化是否能夠保持著字的表意性與線條的抒情性,仍是值得深思與探索的大問題。
當今書法藝術的發展似乎一片繁榮,但其真實水平如何?現代書法是否還保持著融有哲學、美學、音樂、舞蹈等的海納百川的內涵?隨著西方后現代藝術思潮的大量涌進,沖擊著傳統的書法審美趣味,從20世紀80年代的“現代書法”到90年代的“書法主義”,再到21世紀魚龍混雜的“書法現象”,引起了藝術界在形式感上而不是在內容上的思考與探索。
傳統書法與現代書法之間的矛盾在于:一個注重內在的深層意蘊的表達,一個注重視覺形象的外在模式;一個是有文化思想與文字規范的書法藝術,一個是有獨立自由與無限分裂文字的書法現象;一個是經過歷史沉淀的古老文化,一個是靠著思潮與形式站立時代的漢字藝術;一個是用毛筆來運行“道”的藝術,一個是用墨色表現的“技”術。
(二)元素差異
傳統意義上的書法多注重用筆、線條、結構、章法等技法,其最主要的三個要素是筆法、結體和章法,但是就現代書法而言,書法家更加注重是墨法的運用。
傳統意義上的書法是對漢字形態變化的書寫,其最初的功能是以信息的傳達、交流而存在的,以實用性為主。自秦朝統一六國,“小篆”作為國家的統一文字后,書法逐步開始了它的演變進程。特別是在中國的封建王朝時期,書法的實用性體現得更為明顯,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不斷傳承、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書法藝術的發展靈活多變,并非凝固不變, 靜態的書法藝術是動態書法藝術的發展過程。
現代書法在墨法上有了創新,書法家們巧妙地將濃淡對比關系、漲墨的處理和墨色肌理等藝術處理方式運用到書法藝術中,既減少了作品黑白墨色的單調,又合理強化了作品的視覺效果,可謂一舉兩得。
如今的書壇已經走向多元化,書法藝術無疑向前邁進了一大步。然而現代書法不僅繼承了傳統書法,還加強了創作意識和視覺效果,竭力夸張了兩極對比。由此來看,相比傳統書法來說沒有那么循規蹈矩了,成了真正的純藝術。
總的來說,現代書法是在繼承古代書法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當代書法家既繼承了古代書法家的筆法與章法,并加以不斷創新,通過黑白之色的變化體現出書法藝術的靜謐與典雅,同時又在原有的基礎上強化了書法的表現性和視覺性,將書法藝術的獨立性表現得更為豐富,推動了當代書法事業發展的進程。而當代書法也應更加注重內容與形式的統一,這樣書法才不會變味,才能不斷地延續下去。
四、書法藝術的現代發展策略
(一)影響書法發展的因素
1.材料的影響
漢以前,書寫材料對書法發展的影響比較大。文字產生之始,社會生產力還比較落后,人們記錄文字不得不利用契刻工具在龜甲和獸骨上以刀代書。人民利用這種落后的工具和材料的刻寫,在完成了漢字的實用功能的同時也完成了中國書法最原始的創作。在堅硬的龜甲和獸骨上進行創作的難度使書寫者無法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表現力,因此只能選擇運用簡單、等粗的直線條,在轉折處采用“方折”,也正因為此,甲骨文瘦硬光挺的線條、凌厲的轉折充分地體現了直線在中國書法中的運用,對中國書法用筆的發展有奠基之功。
秦漢時期,人們開始利用棉帛和竹木作為文字書寫的載體,毛筆制作工藝也快速地發展起來,由戰國時期沒有筆柱的毛筆發展成為中有硬毫筆柱、外有副毫的新式毛筆。漢代蔡邑的《九勢》里所講的“惟筆軟則奇怪生焉”正是對毛筆這一獨特書寫工具表現力的精辟概括。
由于書寫工具和紙張的發展,使得書法的發展逐漸迎來新的發展高潮,轟轟烈烈的書體變革運動展開,先是篆書的發展,然后是隸變運動,中國書法經歷了一個波瀾壯闊的改革時期。秦代小篆端莊嚴謹;秦漢時期的簡牘帛書點畫流暢結體靈動;漢代分書將等粗的篆書線條演變為形態不一的點畫,通過運筆變化將橫畫的兩端變為蠶頭燕尾,中段變為一波三折;到了漢末,中國書法可謂是篆、隸、章草、楷兼備。
2.政治的影響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專制王朝,這種政治的統一也帶來了文化的統一。秦建朝后,秦始皇進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特別是統一文字。秦始皇在全國推行小篆,對文字的推廣和普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用政治的強勢剝奪了同時期其他文字書體發展的權利。
秦以后,中國書法便沿著秦小篆的脈絡向前發展。唐朝初期,因為唐太宗喜愛王羲之的書法,便將王羲之奉為“書圣”并大力推廣其書,之后帖學書法因為能夠迎合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而成為中國書法的“正統”。但由民間書手寫就的、代表民間意識的書法由于不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審美趣味而被冷落和塵封起來,并被人們遺忘和忽視。另外,臺閣體和館閣體書法的產生也是受政治影響的結果,由此可見,政治在書法發展的過程中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和制約作用。
3.審美追求的分野
魏晉南北朝以后,中國書法的發展出現了南、北兩大系統,北方是以碑刻為主要呈現方式的碑刻系統,而南方則以帖學書風風行于世。包世臣在《藝舟雙揖》中對北碑用筆的特點做了闡釋:“北朝人書,落筆峻而結體莊和,行墨澀而取勢排宕。萬毫齊力故能峻;五指齊力,故能澀?!薄捌寥ツ7拢瑢G蠊湃四嫒肫匠鲋畡?。”可見北碑的筆法是適合寫大字的,是雄強的、開張的、天然的,它充分保持了中國書法寶貴的原始特征,如直線的表現、開張空間的塑造、“篆分遺意”的保存等。
帖學書法追求文人趣味,注重表達文人情懷,至晉朝,楷、行、草、篆、隸五體皆備,特別是索靖、王羲之、王獻之等人的發展,使這五種書體達到了完善成熟,形成了成熟完備的書體和筆法系統。在王羲之之后,帖學書法受到世人的特別推崇,歷經千余年,傳承有序,譜寫了大半的中國書法史。帖學書法充分的發掘了毛筆這一書寫工具的潛力,創造了完善的筆法系統;充分的迎合了歷代文人的筆墨趣味,闡釋了浩瀚的人文思想;充分地迎合了歷代中國政治和文化的變遷,塑造了不同政治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藝術訴求。
4.展示空間的影響
中國書法從古至今都存在著一個展示空間的問題,晉代以后,書寫工具定格為筆、墨、紙張,書法的展示空間便成為字體書風發展非常重要的因素。展示空間的變化首先是從案上到墻上,在墻上作書始于漢末,到唐代成為風氣。唐人詩文里講到狂草的很多,絕大多數同時提到了它特殊的展示空間一粉壁、屏風和門障。宋代開始,題壁書式微,掛壁書興起,到明代,掛壁書蓬勃發展的很大原因在于建筑式樣和展示空間的改變。明代書法家為了使作品的字體書風更加適應展示空間的變化,在理論研究和創作實踐上做出了各種探索,他們的成果被清代書法家所繼承和發揚,引發了一系列的改革創新。因此,展示空間是影響中國書法字體書風發展的重要因素。
(二)書法的未來發展趨勢
書法在今天能發展成為一種產業非常不容易,如果操作得當,書法產業的發展對于書法的發展和地方經濟的發展都會有相當大的推動作用,在當代形成一種前所未有的盛世書法藝術氣象。但是,如果操作失誤、盲目求快,片面追求效益,那么書法產業的發展將面臨滅頂之災,書法的發展也將遭到嚴重打擊。所以,對于書法產業的未來,人們則希望當代書法家和一切與書法產業有關的人能積極做出努力。
1堅持本體發展,與市場和社會接軌
書法要發展,在堅持本體發展的同時,也要與市場和社會接軌。書法在產業發展中的中心地位不可動搖,這是一條基本原則。因為如果喪失了書法的中心地位,書法產業的發展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書法的發展首先是書法本身的發展,應該緊緊圍繞書法藝術內涵和外延的發展而不斷下功夫,不求乖戾,緊緊依靠經典法帖,廣泛汲取營養,同時結合時代大義,按照藝術發展的基本規律進行創新,而創新必須建立在對傳統尊重的基礎上。
2.進行書法與市場和社會的溝通與聯絡
有了藝術本體的提高,下一步便是進行書法與市場和社會的溝通與聯絡。當代書法已經不僅僅是書齋中的文化,更要把書齋中的文化搬到市場上去,不僅要分析市場發展規律,還要創作適合市場需求和大眾審美要求的作品,但這樣的創作又不能因為迎合市場和大眾而俗氣,俗了就會喪失書法作為文化產品的高雅特質。當書法不再高雅時,書法在文化產業中的特殊地位也會逐漸喪失,最終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3.將書法的發展進一步融入文化產業發展的大系統中
在當代,文化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但是,正因為它的特殊性和國家對于文化的高度重視,文化產業的發展已經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在市場競爭中已經有了一定的根基和規模。因此,書法產業的發展必須緊緊依傍著文化產業的發展而展開,不能搞獨立,要充分發揮書法作為文化的突出特點,在文化產業中把書法產業做成最具有文化特色的項目。
4.建立書法產業發展的完整體系和機制
書法產業起步晚,發展時間還不是很長,因此我國現在完全有條件、有能力將書法產業的發展置于科學的軌道上,建立一整套書法產業發展的體系和體制。這就要先制定政策和章程,在發展中也可以不斷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有了體系和章程,書法產業的發展就會科學化、規范化,并逐漸走上專業化的道路。這對書法來說是一個較大的整改動作,對那些不具有一定的藝術水平而混跡于書法“江湖”的人來說是一個毀滅性打擊,這樣做有助于優化書法市場,對推動書法和書法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雯,王超.現代書法展覽對我國書法藝術的影響分析皿新美域,2021(01):102-103.
[2]任天進.現代書法創作的創新性之比較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20.
[3]章劍華.中國書法的現代構建[D].南京藝術學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