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鈺 侯艷寧



蔚縣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剪紙聞名。蔚縣剪紙又稱“窗花”,是當地民間一種傳統的裝飾藝術,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初始圖案多為花卉一類的吉祥紋樣,后融入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武強年畫的藝術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經劉老布等剪紙藝人共同研究,對創作工具進行改革,部分紋用刻刀由單幅剪轉變為成批刻,使蔚縣剪紙工藝有了新的提高。20世紀初,在王老賞、王守業、周永明等剪紙藝人的帶動下,蔚縣剪紙的風格越來越突出,走出了民間剪紙的一般格局,具有了更為深厚的人文內涵。
蔚縣剪紙是民間社會的產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寫照。它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有戲曲人物、戲曲臉譜、神話傳說、花鳥魚蟲、家禽家畜、吉禽瑞獸等。蔚縣剪紙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間剪紙粗獷、質樸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紙細膩、秀麗的風格。它色彩濃艷、對比強烈、裝飾感強、民間味濃,富有韻味節律,呈現出嫵媚嬌艷、淳樸華美的藝術魅力,為世人所青睞。
在品類繁多的民間剪紙藝壇上,蔚縣剪紙以構圖飽滿、造型生動、色彩絢麗、工藝奇特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它以陰刻為主,陽刻為輔,陰陽結合,復用多色點染彩繪,達到了工致傳神、雅俗共賞的效果。
張家口賽區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分賽場,讓張家口蔚縣的民間藝術家們自豪不已。蔚縣剪紙省級非遺傳承人高佃亮作為其中的代表,早在北京冬奧會申辦之際,就憑借一雙巧手,用刀和剪創作出多幅冬奧主題的剪紙作品。更早之時,北京2008年奧運會,他就剪出巨幅剪紙作品《奧運頌》,該作品被中國體育博物館收藏。
當以表現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蔚縣剪紙參與到一項又一項重大活動中,這門民間藝術的內容與形式都發生了變化。而高佃亮也通過深度參與奧運會,一邊剪著奧運題材的作品,一邊到學校、社區當志愿者,講授剪紙技藝、知識,將蔚縣剪紙的傳承與發揚之路走得更寬廣。“作為中國人,作為國家的一分子,能為國家出點力,能夠為國家做點事情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去做志愿者的時候也感覺到心情特別舒暢。”高佃亮說。
與奧運結緣已久
蔚縣剪紙與中國北方所有的剪紙藝術一樣,最初就是作為裝飾,依靠民間藝人的巧手巧思,蔚縣剪紙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歷經單色剪紙、單色刻剪紙、點彩刻剪紙、套色刻剪紙四個階段的發展,成為集諸家剪紙手法長處于一身,與繪畫相結合,先染后刻、永不褪色的獨特剪紙藝術。當它與奧運元素結合,這張“民俗名片”拓展了藝術邊界,向世界展示了蔚縣剪紙的多彩魅力。
2008年北京奧運會,高佃亮正式與奧運結緣,從此奧運元素成了他藝術創作的重要內容。2008年5月,為迎接北京奧運會,他創作了巨幅剪紙作品《奧運頌》,被中國體育博物館永久收藏,他制作的羅格、薩馬蘭奇等國際奧委會歷屆主席剪紙肖像作品,在北京奧林匹克博覽會展出后被中國奧組委收藏。奧運會期間,高佃亮作為中國工藝美術行業三位代表人之一,在奧運村國際記者團駐地現場展示、制作蔚縣剪紙,之后又作為河北省代表參加了中國祥云小屋的剪紙現場制作表演活動。
高佃亮用剪紙藝術生動詮釋了奧林匹克精神,代表了蔚縣剪紙融入時代潮流的積極姿態和創新水平。
蔚縣剪紙助力冬奧申辦
到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高佃亮更是參與冬奧申辦過程。2015年7月,申辦冬奧進入關鍵時刻。高佃亮帶著國際奧委會歷屆主席剪紙肖像作品,以及冬季奧運滑雪項目9幅剪紙作品,參加了7月30日至8月1日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中馬文化交流節”。9幅蔚縣剪紙造型優美,色彩逼真,作為張家口城市名片,展示了北京攜手張家口申奧風采,受到了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的好評,各國友人給予高度贊譽。
2015年7月31日,當巴赫主席宣布北京為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城市時,正在吉隆坡的展室里收看直播的高佃亮激動地跳了起來,開心地與大家相擁在一起。他為自己能夠為冬奧申辦貢獻一份力量感到自豪。此后,高佃亮的藝術創作與冬奧更加密不可分,冬奧會會徽公布之前,他應邀參加會徽的剪紙禮物創作。
說起參與冬季奧運會與夏季奧運會的感受,高佃亮覺得最大的不同是,他直接參與了冬奧會的申辦與助力冬奧申辦成功,為了解冬奧會做了大量的工作。高佃亮多次深入崇禮滑雪場,觀摩采風,查找資料,搜集素材。在創作過程中,幾易畫稿,反復刻制,將蔚縣剪紙的藝術化道路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我們的剪紙技藝在不斷地升華,由傳統技藝升華到現在的中國剪紙畫,現在的剪紙在向藝術品過渡,在染色方面也有所突破,把壁畫技藝用在了剪紙上,使蔚縣剪紙提升了一大步。”高佃亮說。
當好志愿者做好藝術傳承
高佃亮自幼受環境與家庭熏陶,幼年即步入剪紙藝園,得多家名師指教。幾十年刀耕不輟,對傳統剪紙的技藝演變,各地風格特點,表現手法等長期深入研究,并從傳統繪畫、戲曲、宗教藝術、民間藝術諸多領域中吸取精華灌注在自己的剪紙藝術中,刻其形、表其神、手法多變。細致入微,色彩斑斕,妙趣橫生。
蔚縣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一部分,2009年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民間藝術從張家口走向中國、走向世界,離不開一代又一代高佃亮這樣的民間藝術家的努力。自從與奧運結緣,高佃亮的剪紙藝術已不單單停留在創作層面,他傾注大量心血去當志愿者,傳播剪紙藝術和奧運文化。高佃亮現在是燕山大學藝術學院兼職教授、河北大學國際交流與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在高校,他主要講蔚縣剪紙的技藝和紋樣,還有紋樣里面所表露的一些剪紙文化語言符號,外國留學生們把蔚縣剪紙當作厚重的中華文化禮物帶回自己的國家,贈送給家人和朋友。
除了高校,高佃亮以志愿者身份到社區、中小學傳播剪紙藝術,“剪紙藝術表現形式博大精深,只要你能想到我們就能做到,包括中外建筑、各國的特色,人物形象還有游戲,各方面融入年輕人的生活中。”在交流與講述中,越來越多的中外年輕人喜歡上了蔚縣剪紙,對蔚縣剪紙呈現的奧運作品都表示嘆為觀止。而高佃亮也在這個過程中,更堅定了信心:“做奧運志愿者使我的人生更加精彩了更加輝煌了,很自豪能夠為國家、為奧運會做貢獻,這是我應該做的,也是我人生中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快樂的一個點,這讓我非常高興。”
(供稿:河北新聞網記者侯艷寧實習生荀子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