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晶星
摘要:電視新聞是傳統媒體的代言人,也是傳統媒體重要的組成部分。電視新聞在當前是傳統媒體行業應對新媒體和融媒體沖擊的主體,是傳統媒體尋求新發展方向和路徑的核心力量。電視新聞的高質量播出是其穩固傳統媒體地位,并探尋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電視新聞的播出涉及前期采訪、構思、拍攝、策劃、采編、配音、剪輯等多環節的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其中采訪與畫面剪輯是重要的環節,采訪的內容是進行后期新聞采編的前提工作,畫面剪輯將直接決定新聞畫面的流暢性。本文以電視新聞為中心,探索電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有機融合的路徑,以期電視新聞行業應對行業沖擊、突破發展瓶頸提供參考。
關鍵詞:電視新聞;采訪;畫面剪輯;融合發展
在新媒體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電視新聞仍舊是部分觀眾獲取新聞、消息的主要渠道,電視新聞只有鞏固與觀眾之間的關系,并不斷提高新聞質量,吸引新受眾,才能獲得新發展,帶動傳統媒體取得整體發展。電視新聞不僅在傳統媒體中居于核心地位,還在媒體行業內作為把控媒體發展大方向的主體而存在。隨著現代技術的進步,媒體行業呈現出信息量大、傳播迅捷的態勢,與此同時,信息的復雜性更為明顯,信息真假難以辨別,導致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受阻。電視新聞媒體在保障媒體行業健康、穩定發展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只有不斷提高自身在媒體行業中的地位,增強對觀眾的吸引力,才能有效發揮把控輿論方向、維護信息真實性的重要作用。
一、電視采訪與畫面剪輯的概述
電視采訪與畫面剪輯共同服務于電視新聞內容的播出,是電視新聞編輯體系中的兩個部分。
(一)電視采訪概述
電視采訪作為新聞采訪的一種形式,其定義可以概括為電視新聞工作者利用一切可利用資源和電視技術手段,為進行電視報道而進行的素材采集活動。簡而言之,電視采訪是新聞工作者獲取資訊和信息的方式,位于電視新聞編輯的初始階段,是新聞編輯的前提資料。電視采訪是收集資料階段的主要形式,在電視新聞編輯中居于重要地位,采訪的范圍、深度、廣度以及維度都將影響后期新聞的質量。
(二)畫面剪輯概述
畫面剪輯以視覺的形式配合呈現新聞內容,剪輯之后的畫面則是一種鏡頭語言,輔助觀眾理解新聞內容。畫面剪輯涉及眾多方面內容,是電視新聞編輯中較為復雜的工作。從新聞編輯的系統性而言,畫面剪輯是位于新聞編輯末端的工作,對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尤為重要。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新聞畫面剪輯技術水平得到很大程度提高,在提高新聞總體水平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畫面剪輯需要運用到多種計算機技術和程序,如PR、PS技術。這些技術以計算機程序為載體,操作人員則通過電腦操作對所收集的畫面進行編輯、整理,從素材庫中選擇最佳的畫面,并對其進行優化,如調節色澤、構成比例等,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感,與新聞內容相符。
二、電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融合的意義
電視新聞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具有深度的新聞內容和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在媒體行業中具有較強的生命力,雖受到新媒體的沖擊,仍舊在媒體行業作為先行者而存在。電視新聞在媒體行業中的關鍵地位和重要作用,要求新聞媒體要始終把控媒體行業的發展方向,維護媒體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就需要電視新聞在激烈的行業沖擊中不斷尋求發展新方向和新路徑[1]。而電視新聞采訪和畫面剪輯作為新聞內容編輯開始階段和末端的主要工作,對電視新聞質量具有重要影響。電視新聞在新時代下將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有機融合在一起,為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聽體驗,在以畫面幫助觀眾理解新聞內容的同時,還增加了新聞內容的層次感。電視新聞編輯是提高新聞質量、增加新聞內容吸引力的關鍵。從新聞編輯工作的廣義層面上而言,新聞編輯包括前期內容采集、選擇以及后期畫面剪輯、配音等工作,涉及的工作類型較多。其中,采訪是新聞內容采集的主要手段,尤其在我國新聞中的應用尤為廣泛;畫面剪輯是新聞內容選定后、新聞播出前必不可少的工作,與新聞內容相符合的畫面內容將大幅提高新聞的質量和水平。將新聞采訪與畫面編輯進行融合,將提高新聞質量,滿足觀眾獲取新聞信息的基本需求;并通過增加與觀眾之間的黏性,為電視新聞尋求未來發展積累大量的觀眾,為電視新聞的發展打下觀眾基礎。
三、電視采訪和畫面剪輯的原則
電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的有機融合需要一個過程,在融合的過程中,二者都要始終堅持自身工作的原則,以正確的新聞價值觀采集新聞內容,剪輯與新聞內容相適應的畫面。以下將對二者的工作原則進行分別論述,為二者的有機融合提供突破口。
(一)電視采訪的原則
電視采訪位于獲取新聞信息的關鍵階段,主要是以新聞采訪者對被采訪者進行問題詢問的形式開展的,問詢是電視采訪的主要方式。采訪者作為進行問詢和信息收集工作的主體,應該始終堅持真實性、合理性原則,與受訪者建立心靈上的有效溝通[2]。采訪者在選擇被采訪對象之時,要選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對象,以獲取全面的信息,切忌就同一群體開展采訪工作,忽視受訪者全面性。采訪者應該從多角度、多層面設置問題,重視問題深度研討。
采訪者在開展采訪工作時,需要找準切入點,明確采訪任務,始終立足于采訪任務,完成采訪作業。采訪者在完成采訪任務后,要尊重信息的真實性,不能通過主觀臆斷導致信息出現偏差,甚至是較大的錯誤,從而影響后期新聞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簡而言之,電視采訪需要堅持真實性、合理性和全面性的原則,在采訪之時,借助錄音、錄像設備,一方面以原始資料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則為后期畫面剪輯工作獲取視頻資料。
(二)畫面剪輯的原則
畫面剪輯主要依據新聞主題和內容,從素材庫中選擇具有代表性、與新聞主題相契合的畫面,從而彌補文字新聞內容存在的不足,便于觀眾理解新聞內容。畫面剪輯要始終以新聞內容為依據,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選擇與新聞主題相承接的畫面素材,遵循合理性原則,體現畫面剪輯在新聞編輯工作中的價值和意義。
四、電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融合發展的路徑
電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有機結合和融合發展是電視新聞在現階段尋求新發展的主要路徑。要保證電視新聞質量,就要從電視新聞編輯各環節的工作入手,前期準備階段、主要編輯階段都是影響電視新聞質量的兩個關鍵階段,以下將從這兩個關鍵階段探究電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有機結合和深度融合的路徑。
(一)前期準備階段
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是新聞工作者有序開展后續工作的前提,也是采訪和畫面剪輯工作的基礎,只有充分做好前期準備工作,才能最大限度保障電視新聞節目的質量和品質。前期準備階段的工作,對采訪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在任務訪談類節目中得以體現。采訪者的工作能力、個人素質等都將直接決定訪談內容和采訪內容的深度、廣度和寬度,決定電視新聞的品質。
1.單位引進和培訓人才
首先,電視新聞單位需要對記者的職業素養、工作能力等進行全面摸排,而后對記者進行專業培訓,尤其是對在某一方面技能欠缺的記者進行針對性培訓,不斷提升記者的個人能力和職業素養,以提高電視新聞單位整體的采訪水平。電視新聞單位要積極引進具備專業知識的新聞工作者,不斷豐富員工隊伍構成,優化員工結構,提高員工整體的質量和水平。電視新聞單位要為有能力的員工提供上升空間,以使其能在工作中不斷發展,增強對單位的認同感,以端正的態度全身心投入新聞工作中。
2.記者做好采訪前準備工作
記者作為新聞采訪和新聞內容采集的主體,在面對新聞采訪之前,需要明確新聞采訪對象的相關信息,從而保障新聞采訪的流暢性[3]。全面了解和掌握受訪者,做好知識儲備工作,是保障新聞采訪質量的重要工作。采訪者在全面掌握受訪者信息之后,可預設采訪現場,設置適宜的問題,并將預設構建在具體的采訪環境,對其中或存在的突發事件進行預演,以應對采訪中發生的突發事件。
以央視人物訪談類節目為例,該電視節目主要是以人物采訪的形式展開的,形式也多為受訪者回答問題的模式。受訪者在采訪者問題的引導下逐步融入節目,且為觀眾分享出有價值的信息。采訪者在開展正式采訪錄播之前,應在明確采訪主題、掌握采訪信息的基礎上設置采訪問題,并與受訪者進行采訪前的對話,從而以受訪者的人物性格等為依據,對采訪計劃和采訪方式進行調整。人物訪談類節目是電視新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探索采訪與畫面剪輯有機融合的主要電視節目形式。在采訪者與受訪者就采訪主題進行交流時,后期制作團隊將從素材庫以及采訪現場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畫面和素材,將采訪與畫面進行良好的結合,豐富節目內容,增加節目層次。在人物訪談節目中,涉及人物的回憶,當受訪者回憶往昔時,剪輯則可以從素材庫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素材,并在采訪現場的畫面進行切換。觀眾則可以在受訪者的語氣、表情以及相適應的歷史畫面中更好地體會節目的情感,與受訪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二)主要編輯階段
采訪者在完成新聞采集之后,后續的工作則主要由后期制作部門進行,從而完善新聞內容和節目結構,以使電視新聞具備真實性、合理性、感染力和引導力。在主要編輯環節中,畫面剪輯與采訪的融合是主要工作,在這一環節,畫面剪輯者要注重多種剪輯方式的運用,根據采訪內容和新聞主題,選擇適宜的素材,保障新聞內容與畫面的協調性,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聽體驗。
1.景別剪輯
景別剪輯指以畫面展現新聞的引導性和感染力,以使觀眾在新聞節目中受到觸動,在真實的畫面沖擊下,將電視新聞的視覺沖擊自覺地轉化為自身的行動力。例如,在播報全球氣候和環境變化態勢時,畫面剪輯要與新聞播報文案相符合,選擇極具沖擊性和代表性的新聞畫面,如北極圈內的生物因全球溫室效應失去賴以生存的家園等。以畫面的配合,發揮新聞的引導和“煽動”作用,促使民眾主動參與到低碳減排的工作中,為緩解全球溫室效應做出全社會的努力。我國地大物博,各地自然資源豐富。在電視新聞結束的幾分鐘內,電視新聞單位可以通過視頻剪輯,將我國各地的旅游勝地和美麗的景色呈現在電視新聞中,以拉動各地旅游業和經濟的發展,同時展現我國大好河山,增強觀眾的民族自豪感。
2.人物情緒剪輯
人物情緒是電視新聞增加與觀眾情感連接的關鍵部分,在人物情緒的引導下,觀眾能主動跟隨新聞內容,深度了解新聞內容和新聞畫面[4]。在后期剪輯中,剪輯者應合理利用人物情緒剪輯,反映受訪者的喜怒哀樂,并結合以相對應的畫面,引導觀眾明確是什么事件引發了受訪者的情緒,從而與受訪者新聞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強新聞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發揮新聞的社會效應。例如,在國際新聞中,央視新聞作為我國民眾客觀、真實地了解國際時事的主要渠道,在播報國際新聞時,一些戰爭現場的新聞畫面所展現出來的悲痛以及受訪者的痛苦表情,都客觀地展現了戰爭的殘酷,從而引導我國觀眾逐漸樹立維護世界和平的意識,使觀眾更加珍惜當下,有助于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
3.節奏剪輯
節奏剪輯主要是通過鏡頭的長短來控制的,新聞所使用的鏡頭長短將直接影響新聞的節奏和觀眾的情緒。電視新聞節目通過調節鏡頭的長短,給觀眾帶來跌宕起伏的情緒體驗。鏡頭的長度是控制新聞節奏的主要方式,當新聞畫面與內容一致時,適當延長鏡頭的時間,將為觀眾帶來舒緩、平穩的感覺,為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便于觀眾通過鏡頭了解新聞內容;而短鏡頭則會給觀眾帶來一定的心理壓迫。電視新聞畫面剪輯應該以內容為基準,選擇最佳的新聞鏡頭。
例如,在展現現代人生活水平和節奏時,為了與內容相適應且展現新聞的真實感,可選擇短鏡頭,增強新聞畫面的流暢性;而當在播報災情時,則應盡量選擇長鏡頭,以使觀眾與電視新聞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調動全國力量援助災區。
五、結語
采訪是電視新聞獲取新聞信息、開展電視節目策劃和制作的首要工作,而畫面剪輯則是完成新聞內容、提高新聞整體性的關鍵工作,二者分別位于新聞采編首尾兩端,共同致力于提高電視新聞質量。新聞工作者需要從前期準備階段以及主要編輯階段著手工作,以提高采訪和剪輯質量,為觀眾呈現真實性、客觀性、具有感染力的新聞內容,發揮電視新聞的社會引導效用。
參考文獻:
[1] 李玲瑋.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的融合發展策略探析[J].記者搖籃,2021(12):126-127.
[2] 沈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的融合發展策略[J].傳播力研究,2019,3(21):83.
[3] 黃琪.電視新聞采訪和畫面剪輯融合分析[J].電視指南,2018(12):124.
[4] 范躍平.淺析電視新聞采訪與畫面剪輯的融合發展[J].新聞研究導刊,2018,9(4):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