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銳
“真是太奇妙了,報告文學原來還可以這樣寫!”——這是讀了《李春雷短篇報告文學精選》之后,那些小驚艷的文字帶給我的感嘆。
報告文學雖是文學領域的一個支脈,因我一直認為它有點枯燥乏味而不太關注它。作為一個資深文青,幾十年來一直執著地行走在文學這塊精神的芳苑,對視野內的文人墨客,或以人讀文,或以文識人,雖然其中也有很多讓我人與文俱賞的作家,但是能讓我驚訝驚佩驚贊者,李春雷老師算是遲到的一位。
《李春雷短篇報告文學精選》共收錄12個短篇,篇篇都明媚我的雙目,震撼我的靈魂,更顛覆了我對報告文學固有的認知。
一篇文章能否吸引著人讀下去,語言是最“攝人魂魄”的重要因素,我喜歡真誠、純美、哲思又富有張力的語言。而李春雷的“語言之新”是他報告文學作品長盛不衰的精神氣象。讀李春雷的文章,瞬間就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驚艷。他總是能激情澎湃地調配手下的文字,營造一種濃烈的情,真切的意,昂揚的力,讓人身不由己就深陷于一種別樣的心境中,跟著文字的節奏,去感受和品味整篇文字的氣韻之美和最后結局。如他在《木棉花開》描寫廣東省委書記任仲夷的開篇:“到廣東上任的時候,他已經六十六歲了,面皺如核桃,發白如霜草,牙齒幾乎全都脫落了,滿嘴盡是贗品。心臟早搏,時時伴有雜音,膽囊也隱隱作痛。但他現在顯然還沒有服老,一米七一的個頭兒,八十公斤的體重,敦敦實實;走起路來,風風火火,踩得地球咚咚直響。”又如《搖著輪椅上北大》:“父母為她買了一輛手搖車,時時推出去曬太陽。她苦苦的生命第一次嗅到了陽光的暖香,嘗到了微風的甜潤,世界真是美好啊。明艷艷、鮮酥酥、香噴噴的陽光,滋潤著她枯黃的皮膚,悄悄地泛起了紅暈,像一棵孱弱的含羞草,舒展開了葉片。”李春雷的語言就是這樣張弛有度而富有骨力,或筆似刻刀,鋒利精準,或溫潤清雅,唯美知趣,它用一種可感可觸的氣勢,為他的作品打造了一種霸氣十足的氣場,也無聲地沉淀著一種獨特的韻律美。陽剛與陰柔,濃烈與恬淡,尖利與圓潤,不但塑造了作品中不同個性、不同命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為“報告”類作品融入靈動的“散文”氣息,雅致明麗,溫婉雋永之中,更透射著作者悲天憫人的柔愛情懷。
《永遠的紫荊關》,本是一個遇洪避險的常見事件,但是經過李春雷的心磨手揣,主人公康金凱在山洪面前臨危不亂,沉著果敢疏導車隊撤離,繼而又帶領眾人往高處狂奔的整個過程卻驚悚駭人,不忍回目。文章之所以有這種緊揪人心的藝術功效,就在于他別出心裁的“結構之奇”。他沒有單純地頌揚紫荊關公路段段長康金凱,如何在暴雨中帶領養路工,懸空清理所管轄43公里山路之內峭壁上的危石,而是緊跟巧思布局所營造的山洪緊逼的節奏,插敘東漢、元、明、清和抗日戰爭五個歷史節點上重大事件的小片段,反復強調紫荊關自古以來就是生命攸關的“戰略性”地理段位,以此來為康金凱抗洪搶險的英勇行為制造聲勢,把一個普通護路段長在危險面前審時度勢,雷厲風行,敢作敢當的勇者形象烘托得高大英武,光芒四射。這樣別有旨趣的藝術設計,幾乎遍布李春雷的每一篇作品。因李春雷長期研讀古典小說和古典散文,他常于謀篇布局之中,嫻熟地植入小說的玄妙詭異和散文的灑脫清麗。他更善于用“蒙太奇”的鏡頭,忽遠忽近,忽左忽右,如夢如幻地勾人心魂,賦予文本以小人物彰顯大事件,普通人富有大情懷的藝術魅力。著名文學評論家丁曉源對此激評:“李春雷的高妙之處就在于,能夠把這樣的‘宏大敘事巧妙化解。這需要非凡的社會閱歷、政治敏感和文學功力。”這種綜合素養折射的創作靈光,讓人不得不喟嘆李春雷妙悟天開的大智慧。“美文如美人。既要玉顏,又要智心。即秀外而慧中。所以要特別注意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協調。”從李春雷形象睿智的比喻中,就能讓我們捕捉到他設計作品時開闊的思路,和對文本寓意的終極追求,這也是他作品打動和俘獲人心的高超技藝之所在。
品讀中,我深感李春雷作品的“意蘊之深”,是他的作品生命長青的內核所依。身為短篇報告文學名家,李春雷時刻保持著一位作家的敏銳觸角和使命擔當。這又迫使他在作品創作中追求文學之美的同時,又必須秉持作品具有紀實性和引領人心的正能量。《搖著輪椅上北大》,從2007年至今,一版再版11次,成為青少年人生立志的經典之作。《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的交往紀實》反復閱讀不覺厭倦,合卷之后仍浮想聯翩。從正定的歷史起源,到賈大山的家庭背景;從賈大山的佛性孤傲,到習近平的謙和包容;從習賈之間的日常交往到共謀正定的文化保護和傳承大業,李春雷集白描、對比、比喻、插敘等多種創作筆法于一體的敘事筆法,有些看似隨心所欲,卻是富有心機的謀篇構建。文中以極其細膩生動的細節和柔潤詩意的語言,翔實呈現習賈之間的真情厚誼。特別是那兩尊明艷亮眼的唐三彩駱駝和駿馬,首尾照應更是寓意深奧:高山流水遇知音,君子之交啟世人。精妙的設計,真摯的語言,豐沛的情感,感人的情節,都蘊含著以小見大誘人深思的人生啟悟。人性深處的大美大愛,朋友之間的真誠真情,在他的妙筆下如花綻放。他任人唯賢,用人不疑的魄力,廉潔施政和以誠交朋的品格,友情的溫暖和珍貴也于無聲中直抵人心,震撼靈魂。還有《夜宿蓬棚花村》《我的中國夢》等,他的這些作品之所以膾炙人口,譽滿天下,經久不衰,就在于他博雅溫潤的文風,精妙奇崛的架構和豐盈廣博的精神意蘊。
古人云: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報告文學不僅僅是關注生活本身,更主要的是要站在人類的高度,冷靜地審視生活的背后,側重于描摹和捕捉生活、生存、生命的坎坷或打斗過程,折射在人類心靈深處的那一片片深深淺淺的投影,那一處處隱隱顯顯的傷痕、那一雙雙明明暗暗的淚眼。”李春雷自身的精辟慧思,闡釋了報告文學作家既要關注生活,關注現實,更要以理性認知的高度,俯瞰人類,探究人心的脆弱和剛韌,以及人性深處的溫良、敦厚和偉大。
《李春雷短篇報告文學精選》不僅解密著他對“報告文學”追求卓越的探索秘笈,更集結著他精神深處的文思精華。他對報告文學心懷虔誠和敬畏,只要下筆,從語言表達、視角切入到藝術架構,都在凝心聚智超越曾經的自己,所以他每有作品出手,總給人一種“驚鴻艷目”的美感。他似乎一直都在同自己博弈,不肯辜負他那“春雷”一聲萬里隆的雅名。他胸懷溝壑,揮筆如椽,恰切地掌控著文學性和時效性相互輝映的藝術尺度,讓報告文學以一種富有溫度的文本,為事件留痕,為人物立傳,為時代前行珍存一份可貴的精神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