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玉枝
作家周瑄璞,心離讀者近,作品離生活近。她的中短篇小說集《隱藏的力量》收錄15篇小說,女性色彩鮮明,彰顯了女性精神和女性成長。我在閱讀當中,感知到一個作家的文學激情和生命澎湃。感恩文學,讓個體成長中的得與失可以在文學作品中表現、成全和詮釋。
一
首篇就是短篇小說《隱藏的力量》,構思新穎奇特,以GPS心靈定位系統作為敘事視角,開頭是這樣寫的:“你好,歡迎使用GPS心靈定位系統,這里是北京朝陽區小街24號,由于千萬分之一的偶然,本系統鎖定一個亮著燈的窗口。”由此引出一段情感故事,女主人公穿越重重迷霧,痛下決心跟自己做一場斷舍離。老情人給她打電話,想約見一面,她一邊接電話,一邊在眼前的他和過去的他之間切換。當年她無意充當了第三者,被欺騙,被拋棄,青春和情感蒙上了恥辱,她卻因為恥辱的力量而拼命延長青春的綻放期,精心維養容顏,回應他發出的信號,把身體給他,把年華給他。韶華漸逝,不再年輕的她幡然醒悟,勇敢直視自己的軟弱,身心拔出泥淖,斬斷過去。她給老情人發了最后一條短信,關閉了手機。GPS接收到的信號是一條直線,那條線曾經是宛如群山一樣綿延而神秘的波浪線。故事結尾呼應開篇——她做了一個夢,她投入科學家的懷抱,把她灼熱頑強不屈閃爍的信號交付科學家,科學家把她收進GPS的掃描儀,帶她走了。
二
周瑄璞剝絲抽繭,書寫女性欲望,從不同女性人物的生理和心理描述,反映女性意識的覺醒和心靈綻放。在《衰紅》里面,周瑄璞把一個女人要愛情還是要利潤,要虛榮還是要實惠,要男人的地位和權力還是要女人的尊嚴,要知冷知熱的愛人還是要露水情人,描寫得入木三分。于津津,長相出眾,天生一張美人臉,她以美貌當作資本,與男人周旋,她的身體也十分疼惜女主,該盛開時盛開,該收斂時收斂。恐怕連于津津自己也說不清,那是愛的需要,是情感的自然流淌,是性欲的紅杏出墻,甚或是逢場作戲,是俗世褻瀆了她,還是她褻瀆了愛情?褻瀆了青春,褻瀆了自己的心,美讓她安身立命,也讓她吃盡苦頭,婚姻失敗,情感歧路,情人只貪戀她的美色。行至中年,青春不再,于津津顧影自憐,回頭望,落花紛紛,一地衰紅;向前看,煙雨迷蒙,幾度蒼茫,走過的每一步都有代價。
她是《小巷臆想癥患者》里面的主人公,是一個尋常女人,又是一個臆想癥患者,以游離于常人之外的視覺,巡視身邊的飲食男女,在小巷里擺菜攤的夫妻,雜貨店的老板娘,裁縫鋪里的女人以及隱藏在布簾后面的雜亂、骯臟和秘密。她既眼觀六路,也打探自己;既誹謗生活,也檢討自己,飛蛾撲火追尋愛情,親眼看到了殘酷的真相,卻不肯相信是真的。女人,因不知道真相而焦慮,因知道真相而加倍焦慮。女人,身不由己,痛恨謊言,又渴望謊言,謊言是麻醉藥,麻醉全身,感覺不到疼痛,感知不到痛苦。作為一個臆想癥病人,穿行在愛情和婚姻的重重霧障里,云深不知在何處,她看到的是現實,也不是現實,是幻想,也不是幻想。當一個女人珍愛自己的身體,哪怕遭到全世界拋棄都不會懼怕,如果因為衰老、因為被背叛而自我厭棄、沉淪,誰也無法拯救她。女人,首先學會愛自己,是一生的功課。
三
在周瑄璞的文學敘事里,女性承擔著更多的生活重負。再卑微的生命都有夢想,夢想作為人生的原動力,能把人的潛能逼出來,掙脫困境,走出低谷,邁向光明。
《星期天的下午餐》讓人共鳴共情,溫情和信任充盈其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物質匱乏,糧食欠缺,城里人憑票買糧買肉。萬素花和5個孩子是農村戶口,跟著丈夫住在城里,一家人吃飯是個大問題。機緣巧合,萬素花和程阿姨約定:每周日下午四點,別人家都不用公共廚房時,程阿姨做一頓飯,萬素花帶著孩子去吃下午飯。下午飯吃了兩年,直到程阿姨隨軍調往外地。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里,星期天的下午餐飽滿充實且意義非凡:一是物質方面的,程阿姨家的飯菜喂飽了他們饑腸轆轆的肚子;二是精神層面的,程阿姨的涵養、萬素花和孩子們的尊嚴,維系在雙方都能接受的水準,給予者非恩賜施舍,接受者不卑躬屈膝。自尊與自卑、接濟與被接濟是兩個女人之間的無字契約,是母親們對下一代的關愛和承諾。孩子們平時自由散漫,去程阿姨家好像換了樣兒,穿戴干凈,安靜吃飯。30多年之后,人們早已解決了溫飽問題,不再發愁吃和穿,萬素花帶著孩子們突然出現在程阿姨家門口,一個女孩子隔著貓眼喊:“程阿姨,我們是來吃飯的!”時鐘正指向下午4點。孩子們大了,母親們老了,時鐘“嘀嘀嗒嗒”走過的那些年,溫暖了貧瘠的時光。《星期天的下午餐》讓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重溫過去,慰藉心靈,讓后來人通過文學了解昨天的歷史,創新未來。
四
周瑄璞真誠關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愛憐呼之欲出。《苔列娜紙牌》里面的母女,《雇傭》里面的姐妹,《婦科病房》里的孔小綠和同屋的5床病號,《抵達》里的文藝女中年,都似曾相識,溫暖如手足。
《苔列娜紙牌》寫了一小段親情故事,媽媽陪高三的女兒去香港看偶像的畫展,一路緊相隨,一路小吵鬧,好時好成一個人,爭吵時惱成冤家。“多年來沒有這樣日日夜夜地廝守,在陌生的城市里捆綁在一起,時刻必須在對方的視線里,她們空前地在意對方,又空前地不滿對方,恨對方總是不能按自己想的來,一個要東,一個要西,一個想看衣服,一個要看小玩意,但又不能走散。”我喜歡《苔列娜紙牌》這篇小說的親情敘事,兩代人看世界的眼光不同,心靈體悟不同,對待同一件事的處理方式不同,跟在女兒身后,母親恍惚看到自己年輕的樣子,看到時光之翼輕盈滑過的印跡,18歲的青春會發燒,女兒用“高溫形式,完成生命的再一次剝裂與泄洪”,看完畫展回到家,變成了乖乖女。母女關系宛如天氣,并不全是艷陽天,下點雨,吹陣風,降層霜,飄些小雪花,都是生活的詩情畫意,甜甜蜜蜜,意味悠長。無論是周瑄璞的《苔列娜紙牌》,還是尋常人家的“苔列娜紙牌”,都有說不完的母女故事,訴不盡的一世深情。
《驪歌》里面的田金枝有些憂傷,有些悲壯,一個中年女人經歷過一次失敗婚姻,再也輸不起。青春遠行,身體一天天衰老,每一天即是新的開始也是舊的結束,田金枝與生理期告別,與期待告別,與欲望告別,那些丟失在過往路上的愛,那些遺失在歲月里的東西,是否還在某地等待?被打碎的生活篇章能否被修復?田金枝的心靈絮語撞擊在生活的巖石上,翻騰起浪花,每一朵都在歌唱,當下最痛,當下亦最美。她屢敗屢戰,在生活的波浪里撲騰,不斷積蓄力量,像“一只驕傲的天鵝,經過幾回涅槃,換過幾身羽毛,不屈地找尋自己的霓裳羽衣。”對于每個人,愛都是一生的權利。
周瑄璞書寫女性的身體、欲望,張弛有度,曼妙自如,如同母親愛憐自己的親骨肉,不由得心生感激。身為女人,我未必能夠讀懂自己的身體秘語,深為周瑄璞的細膩文筆和柔軟情愫而感慨。周瑄璞對女性精神世界精雕細琢,透視現代都市女性的情感、婚姻、焦慮、情欲、期望,用縝密的文字,展現多變、多樣的人性內核。女性人物大都具有不同方面和層次的成長性,提升自我的內在愿望與心靈覺醒,經歷了不完美的人生,思想淘洗得更純粹,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或許是登高望遠的一種人生境界。
周瑄璞的書很耐讀,就像吃甘蔗,細致嚼出里面的汁液,才能品嘗到甘露,才能回味出甜蜜。我在她的作品里,看到光,看到希望,看到力量。在女性貌似柔弱的外表下,隱藏著堅不可摧的力量,那是女性的力量,是生命的力量,是百折不撓成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