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榮昌
我是一名司法實務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到最多的糾紛都與網絡空間版權相關。如今網絡已經成為大眾的生活必需品,不可否認的是,網絡在給人們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時,也帶來了版權侵權。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我發現許多版權案件的發生與公眾的版權保護知識欠缺有關。因此,宣傳版權保護知識,培養版權保護意識,對于網絡空間版權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提到版權,大多數人可能感覺離我們的生活比較遙遠,“版權?那不是作家、藝術家的事情嗎?”其實,與大家想象的不同,版權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扣人心弦的影視劇,引人入勝的風景照,美妙動聽的音樂……這些內容的生產者在創作時,付出了智力勞動,理應對成果享有權利,這種權利用法律術語表述就是版權。
那么在網絡空間中,哪些內容會涉及到版權糾紛呢,下面我列舉幾個小例子請大家判斷這些是否構成侵權?
A經營一個自媒體賬號,經常發布一些旅游類信息資訊,為了增加文章瀏覽量,他會在文中添加各種風景照片,但是其使用的圖片是直接從他人賬號中下載,并未取得被下載人的同意;B是一個短視頻運營博主,某日在制作短視頻的過程中,感覺一段音樂非常貼合其內容,該音樂是從網絡中直接下載,在使用中也不知曉具體權利人;C是一名知名主播,經常在直播平臺中演唱歌曲,但是他演唱歌曲前并未取得歌曲作者授權。某日,A、B、C因未取得作品原作者許可,被訴至法院,那么,三者是否應承擔責任?實際上,上述A、B、C三種情況,都是網絡空間中典型的版權糾紛案例,三者已經構成版權侵權,用法律術語解釋就是三人未經許可,在網絡中傳播他人作品的行為,構成了對作者版權權項中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犯。
上述案例就是我在日常工作中經常能接觸到的版權案件,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當事人答辯意見談及最多的是并不知道這些行為構成侵權。這些疑問,在我最初還是個版權知識門外漢的時候,也曾經有過。但是經過深入地了解,我越發意識到,版權保護意義重大,既關乎國計民生,也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更好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出臺了一系列戰略方針,就是為了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2020年頒布的《民法典》將知識產權作為公民的一項重要權利寫入其中。可以說,加強版權保護已經是大勢所趨。
對個人而言,我們每個人既是版權消費者,也可能是版權創作者。試想,當你辛辛苦苦創作出的作品,在未經同意的情況下,被他人據為己有,或者本來該歸屬于自己的收益卻被他人無償占有,那無疑會打消你的創作積極性。因此,保護版權就是守護我們每個人的創作星火。
保護網絡版權,需要我們每個網民的努力,點滴才能匯成江河。
首先,在網絡中傳播他人作品要經過授權。當你需要在微信、微博、短視頻平臺等網絡空間中,上傳他人文字、圖片、影視等作品時,一定要事先取得這些作品權利人的明確授權,對于來源不明的作品以及他人明確表示拒絕傳播的作品,堅決不要傳播。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正版,抵制盜版。俗話說“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版權市場中盜版問題固然有違法者逐利的動因,但是廣大需求者的存在,客觀上對這一現象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此,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養成了使用正版的意識,盜版就不會有生存空間。
最后,我想說的是,作為一名版權知識傳播者,我將用實際行動,將版權知識向身邊人普及,讓版權保護之風吹遍網絡空間的每一個角落。作為一名版權司法工作者,我最高興的事情是通過一個個案件的審理,切實感受到了人們版權意識的逐漸增強。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共同守護版權,守護創新,為實現版權強國目標努力奮斗。
(作者單位:北京互聯網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