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嘉
我們生活在一個信息時代,一個電子閱讀時代。人人都是創作者,是發出聲音的自媒體;人人都是傳播者,是他人聲音的放大器。每一次,我們看到好文,隨即移動光標、全選復制、右擊粘貼……
且慢!在網絡上看到一篇喜歡的文章,真的可以隨便轉載嗎?這個問題不是無中生有:從版權法的角度,網絡上的文章也屬于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作者對其享有相應的著作權。如果轉載行為侵犯了作者的權利,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白“轉載”是什么。轉載可以分為兩種,“分享鏈接式轉載”和“復制粘貼式轉載”?!胺窒礞溄邮睫D載”在手機App和網頁中都會體現為特殊的功能鍵,轉發后顯示出指向原文的分享卡片。例如,微信文章的“轉發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在“復制粘貼式轉載”中,轉載者把他人的文章全部或大部分復制,然后通過自己的媒體賬號發出。
首先,大家可以放心的是,“分享鏈接式轉載”不會構成著作權侵權。相比而言,是否可以進行“復制粘貼式轉載”的問題則要復雜一些。這是因為通過自己的賬號發出別人的文章原文,會在個人手機、電腦,或者服務器的硬盤中存儲文章內容,落入復制權的控制范圍。同時,這種行為屬于通過信息網絡對作品進行交互式的點對點傳播,使公眾可以隨時隨地閱讀該文章,落入了信息網絡傳播權的控制范圍。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作者的許可或者法律的規定,“復制粘貼式轉載”就侵犯了作者的著作權。于是,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了我國《著作權法》對“復制粘貼式轉載”的許可有沒有特別規定。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目前是沒有的。也就是說,如果想轉載別人的文章,必須得到該文章著作權人的同意。同意可以采取一種特別的形式,就是“權利聲明”。所以說看明白權利聲明對于是否能夠轉載的判斷非常重要。
根據權利聲明的有無及其內容,可以分為三種情況:“有允許轉載的聲明”“有不允許轉載的聲明”和“沒有是否允許轉載的聲明”。
第一種情況,有允許轉載的聲明。例如“本文歡迎任意轉載”,這種情況下顯然可以轉載。
第二種情況,有不允許轉載的聲明。例如“本文為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這種情況下顯然是不可以轉載的。如果轉載,則構成著作權侵權,作者可以請求轉載方刪除轉載文章,并賠償相應損失。
第三種情況,沒有是否允許轉載的聲明。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情況,也是公眾最容易產生錯誤認識的情況。我問過很多人,如果一篇網絡文章沒有是否允許轉載的聲明,那么還能不能轉載?大多數都不假思索地回答:“可以啊,沒說不行,就是可以嘛?!钡牵乙嬖V大家的是,這種理解是錯的!在我國現行《著作權法》的框架下,如果文章沒有是否允許轉載的聲明,則效果與有不允許轉載的聲明相同,都是不得轉載。
可以看出,我國現行《著作權法》賦予了網絡文章的作者幾乎不受限制的著作權。但其實,在理論上,我們可以有不同的選擇。在紙媒時代,為了促進信息流通的效率,法律規定了“報刊轉載法定許可”,允許報紙、期刊可以在作者未發表“不得轉載”聲明的情況下先行轉載,并按法律規定支付報酬而免于侵權。這種做法既節省了磋商成本,又不損害作者的權益,還使公眾更容易接觸到優秀作品,達成共贏。但這項法定許可僅僅限于報刊之間,而且在實踐效果上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在信息技術已經得到極大發展的當下,我們建議構建一種新型的網絡轉載法定許可,并配套以更適應網絡時代的付酬機制、定價機制,在兼顧著作權人利益的前提下,讓轉載更加自由。當然,這只是個人的一點淺見,目前實踐中還是應該按照現行《著作權法》的規定操作。
下一次在網絡上看到喜歡的文章,想轉載時,請暫且按捺住分享欲,自問:“這篇文章可以轉載嗎?”然后按照相應步驟去判斷,獲得授權。只要人人都有意識地尊重版權、保護版權,相信我國的版權環境一定會越來越好。
(作者單位:中國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