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又叫圖畫書,通過色彩豐富的圖畫和簡單的文字來呈現故事,這種形式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深受幼兒喜愛。繪本中蘊藏著很多可借鑒的教學資源,教師在美術活動中運用繪本故事進行教學,可以為幼兒美術教學活動注入新鮮的活力。本文對繪本在幼兒園美術教學中的意義、可行性和運用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一、繪本與美術活動融合的重要性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明確提出,教師應該創設條件讓幼兒接觸多種藝術形式和作品。教師以繪本為載體開展美術教學活動能使美術教學變得豐富多彩。繪本是一種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圖書,兼具藝術性和文學性,幼兒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學習知識,還能夠充分感知到繪本中的審美要素。在美術活動中,繪本中圖畫、線條、色彩、構圖等繪畫語言的運用能夠讓幼兒獲得直觀的藝術感受和情感體驗,從而提高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運用繪本開展富有創意的美術活動可以提高幼兒對美術的興趣,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發展,進而提高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
二、繪本在幼兒美術教學中的作用
(一)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
繪本不僅具有明顯的形式美,如色彩、線條、形式、構圖等,還具有意境美。繪本中的圖片采用不同的美術素材和美術表達方式,使繪本具有優美的畫面和豐富的內容,能帶給幼兒強烈的視覺沖擊和愉快的精神享受。在開展以繪本為主線的幼兒美術活動時,教師通常會強調繪本中一種或多種明顯的美術要素,或以繪本中的優美圖畫和故事為出發點,給幼兒創設優美的故事情境,為幼兒提供想象空間,使幼兒能體會到繪本的美,進而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提高幼兒的美術感受力。以繪本《好餓的毛毛蟲》為例,這本書以幼兒視角描述了毛毛蟲到蝴蝶的蛻變過程,其繪畫色彩豐富,造型夸張,幼兒在閱讀中能夠體驗到橙色的陽光,看到綠色的毛毛蟲,欣賞不同食物的顏色變化,進而通過色彩的沖擊喚醒幼兒的審美意識。
(二)提高幼兒的美術創造力
以繪本為主線的美術活動是以繪本為基礎的、使幼兒能夠最大限度發揮自己創意的美術表現形式,如油畫、撕貼、印染、拓印等,都是以繪本為主線的美術活動。這些獨特的表達方式不但可以加深幼兒對繪本的印象,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使幼兒的美術創造力得到持續發展。比如,繪本《小黑魚》是用各種材質和天然物體拓印而成的,教師可以讓幼兒通過拓印來模仿小魚,通過大量紅與黑的顏色對比,學會如何利用顏料、如何進行拓印,從而在發現、探索、嘗試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美術創造力。
(三)提升幼兒的藝術修養
繪本是通過很少的文字和大量的圖畫來描寫故事發展的,而且畫面和文字的運用也有一定規律,能提高幼兒的美術欣賞水平,激發幼兒的美術創造力。如在繪本《米莉的帽子變變變》中,米莉的帽子每天都在變化,其中精彩的故事和豐富有趣的畫面可以激發幼兒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幼兒的繪畫技巧,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認識,提升幼兒的藝術修養。又如,在繪本《螞蟻與西瓜》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指導幼兒先閱讀繪本,然后使幼兒能夠通過繪畫、手工等各種形式的活動,提升藝術修養,增強美術技能。
三、在繪本閱讀中提高幼兒美術創作能力的策略
教師在基于繪本開展美術活動時應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充分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激發幼兒的想象力,讓幼兒在美術的天地中自由地學習,大膽表達自己對美術的理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提高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
(一)由“線”出發,體驗美術創造的快樂
線條是構成繪本的基本要素,幼兒在通過繪本學習線條時能體會到美術作品的流暢性。以繪本《方格子老虎》為例,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可以先讓幼兒觀察繪本中幼虎的外貌形態,讓幼兒認識到它的外貌特點,并詢問幼兒這只幼虎與成年老虎的外貌有何不同,以此讓幼兒了解剛出生的幼虎身上沒有任何的紋路,老虎長大后身上才會形成黑色的斑紋。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思考:“幼虎長大了之后身上會長出黑色的斑紋,現在需要小朋友給它畫上去。請你們思考一下,如何才能給老虎畫出黑色的斑紋。”然后,教師可以讓幼兒自己去摸索,并嘗試著畫一些圖案。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自主創作,享受美術創作的樂趣,并鼓勵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看誰畫的斑紋最逼真。這不僅可以增強美術活動的趣味性,還可以加深幼兒對美術的理解,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
(二)從“形”開始,培養美術想象力和表現力
形狀在美術創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創作者只有掌握了物體的形態特征,才能更好地用畫筆描繪出物體的具體形態及其所處的環境。幼兒在美術活動中解決了形狀問題后,就能夠更好地體驗美術創作的樂趣。以繪本《月亮的秘密》為例,教師在美術活動中可以先將月亮的形態通過多媒體呈現出來,激發幼兒的想象力,然后指導幼兒進行繪本閱讀。幼兒通過閱讀繪本,能了解到故事中有不同形狀的月亮,聰明的動物們為了收藏月亮,將月亮做成各種形狀:貓不喜歡下雨,將月亮變成自己喜歡的雨傘;猴子是最調皮的,將月亮變成自己喜歡的秋千;等等。最后,教師讓幼兒發揮想象力進行自由創作,通過繪畫表現自己心中的月亮。教師利用繪本開展各種美術活動能夠培養幼兒的美術想象力和表現力,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
(三)“色”的延展,培養美術創造能力
顏色可以很好地展現美術作品的美感,教師在美術活動中要增強幼兒對顏色的理解,鼓勵幼兒大膽使用顏色,以提高幼兒的美術創作水平。以繪本《艾瑪捉迷藏》為例,教師在美術教學中,首先,可以借助繪本故事導入主題:“大象艾瑪最愛玩捉迷藏,她和好朋友們在玩捉迷藏,我們也跟艾瑪一起玩吧。”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繪本,讓他們找一找大象艾瑪究竟躲在哪里,并引導幼兒思考和分析隱藏的奧秘。最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呈現一些不同顏色的大象圖片,讓幼兒每人選一頭大象,然后想一想可以用繪本上的哪種色塊將大象藏起來。通過活動,幼兒對顏色有了清晰的認識,這有助于幼兒在美術創作時更好地運用顏色表達自己的思想,從而培養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
(四)鍛煉細致觀察的能力,提高美術核心素養
幼兒正處于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在利用繪本進行美術教學時,教師要利用繪本發掘幼兒細致觀察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關注內頁畫面的細節;指導幼兒挖掘封面、環襯、扉頁、結尾頁等處的藝術要素。幼兒不僅可以從繪本畫面的線條、圖形、色彩、細節等要素中了解繪本故事的內涵,還可以感受畫面的美,感受色彩、平衡、構圖之間的聯系,為以后的創作積累經驗。這能夠在培養幼兒圖畫觀察能力的同時,提升幼兒的美術核心素養,有助于發揮繪本在幼兒美術實踐中的作用,將繪本的美術教學價值最大化。
以繪本《母雞蘿絲去散步》為例,書中的繪畫使用了很多溫暖的色彩,如用金黃色、橙色和紅色描繪秋天的忙碌和收獲等。除了顏色,教師還可以引導幼兒觀察畫中的線條和圖案排列的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充滿創意和活力的服飾設計活動,讓幼兒為小母雞、小狐貍設計各種各樣的衣服。在幼兒進行創作時,教師會發現,幼兒的創作靈感大都來自對繪本畫面細節的觀察與發掘,如許多幼兒設計了西裝、領帶、黑色長裙、條紋褲等服飾。
(五)創設游戲情境,豐富審美經驗
《指南》認為,游戲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學習方式,對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極其重要。對幼兒來說,生活就是游戲,游戲就是生活。教師在幼兒美術活動中,要充分利用幼兒的游戲心態,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創設各種有趣的游戲情境,在游戲中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
例如,繪本《云朵面包》講述的是一個溫馨的故事:在一個陰雨的早晨,一片小云懸掛在枝頭,小貓咪們很好奇,小心翼翼地將它帶回家,貓媽媽把云朵變成面包,小貓吃了面包后像云朵般飛上了天空。在以該繪本為基礎開展美術活動時,教師應敏銳地捕捉到該繪本中的生活要素,創設一個生動的游戲情境,與幼兒“談”面包、“做”面包、“品”面包,把美術表達和游戲情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可以把幼兒帶入繪本中的故事情境:“請大家猜猜看,云朵面包好吃嗎?讓我們一起跟著貓媽媽學習制作云朵面包吧!”說完后,教室里響起了一陣歡呼聲,顯然,幼兒都很喜歡這個游戲。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教師拿出提前準備好的棉花充當面粉道具,指導幼兒揉面,幼兒只需要把道具面粉揉成一團,放到碟子里就行了。幼兒學著教師的揉面動作,使勁搓著棉花,臉上寫滿了激動。面團揉好后,教師提議:“我們把各種各樣的調料撒在‘云朵面包’上,讓面包變得更加美味吧!”于是,幼兒將彩色的紙張撕成各種形狀作為“蔬菜”、“香腸”和“調料”,不一會兒,“云朵面包”上就被撒上了紅色的“辣椒”、綠色的“蔬菜”、紅色的“胡蘿卜”、粉紅色的“香腸”,還有各種顏色的“番茄醬”、“沙拉醬”、“藍莓醬”等。活動結束后,幼兒開始品嘗和探討自己做的云朵面包。“哎呀!太好吃了”“哇,我差點就流口水了”,在童話般的氛圍中,幼兒完全沉浸在美術創作的樂趣中,從而在逼真的游戲情境中豐富了自身的審美經驗。
繪本是畫出來的書,其中包含著富有童趣的畫面,為幼兒提高美術創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幼兒園教師要積極利用繪本中的美術元素,圍繞繪本開展美術活動,以此激發幼兒的美術興趣,增強幼兒的美術核心素養,提高幼兒的美術創作能力。
(作者單位:環縣世紀花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