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進,各個學科都加強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旨在達成全面育人的教學目標。
化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其教材設計、內容安排和教學大綱都有了一定的調整,變得更加人性化,在教授學生化學知識、讓學生掌握解題方法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學生在面對學習或生活中的困難時能夠坦然應對,冷靜思考解決方法。在以往的教學中,部分教師忽視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時常會碰到這樣的情況:學生平時學習很好,作業準確度高,回答課堂問題也很積極,教師對他的期望很高,可是每次遇上大考,其成績就不盡如人意。筆者認為,這與學科教育中素質教育的缺失有關。
一、當下初中化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視知識獲得,輕視知識運用能力
部分教師習慣以成績論英雄,片面地認為成績好就是好學生,致使他們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隨著社會的發展,只注重知識傳授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不利于教學的發展。在新課改后的初中化學教學中,部分教師仍然把教學重點放在知識的傳授上而忽視知識的運用,學生看似掌握了很多化學知識,卻無法運用這些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實驗教學無法滿足學生
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化學的教學與實驗是分不開的。但是化學實驗對實驗設備的要求比較高,部分學校至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可以運用于化學實驗教學的設備,導致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將整個實驗過程完整地展示給學生,這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同時,由于實驗設備不足,導致部分化學實驗無法進行,對于一些需要用實驗來驗證的結論和需要通過實驗進行教學的環節,教師只能口述實驗過程,告訴學生實驗需要準備的材料、需要注意的事項、實驗的步驟、實驗結束后的分析等,這些本來要讓學生通過實驗實踐或者通過觀看教師演示實驗來掌握的內容,卻都只能口述,從而導致學生的操作能力不強、學習效率不高。
(三)學生對化學的認識存在偏差
化學學科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而很多學生認為化學離自己的生活太遙遠,所學的化學知識在生活中很少用得上。學生的這種認識雖然與化學學科的特殊性有關,但也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密切相關。如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和觀念不變,那么學生對化學的認識也難改變。
二、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的必要性
一方面,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融入素質教育,能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科學處理化學實驗后的一些廢棄物或殘留物,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另一方面,教師在化學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這不僅是對學生負責,也是對社會、對國家未來的發展負責。知識雖重要,但人的認知和格局更重要,教師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結合化學的特殊性,將素質教育融入其中,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三、提升初中化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聯系生活實際,滲透學科核心素養
化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有非常密切的聯系,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但有時,學生并不知道如何將生活現象與化學知識一一對應。尤其是化學這門抽象、深奧、難懂的學科,教師在教學時應注重聯系生活實際,以便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
例如,在給學生講解化學元素“鈣”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先讓學生了解腿容易抽筋通常是缺鈣的信號,并讓學生聯想人缺鈣時的癥狀,了解骨密度這一知識。然后,教師可以結合課堂知識內容,提出“為什么人的身體里一定需要鈣?”“骨質疏松與身體里缺少鈣有關嗎?”等問題,這樣就能使學生自然地將課本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既能促進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又能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巧用多媒體設備
1.巧用多媒體設備,增強教學的實效性。由于化學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強,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教學的難度,也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少困難。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條件限制,當教師在教學中遇到學生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時,只能依據教材以板書的方式進行講解,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這種教學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化學知識中一些很抽象的內容僅通過板書講解的方式是無法讓學生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掌握的。教師在化學教學中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靈活運用信息技術,把抽象的難點知識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對相關知識有更清楚和深刻的認識。例如,教師在教授“酸堿中和反應”的相關內容時,如果沒有實驗條件,教師可以在網上輸入關鍵詞搜索相應的實驗視頻。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實驗視頻,讓學生清清楚楚地看到酸堿中和后的反應,這能夠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增強化學課堂教學的趣味性。
2.巧用多媒體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部分教師喜歡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導致化學課堂枯燥沉悶。在灌輸式教學模式下,教師忽略了學生這個主體的感受,使學生對化學的認知不夠準確,對化學學習缺乏興趣,這不僅影響了化學課堂教學的效率,還影響了初中化學教學的發展。因此,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化學教學中采用多樣化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化學教學,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自覺自愿地進行化學學習。教師在化學教學中要靈活、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身的教學效率,推動初中化學教學的發展。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走進化學實驗室”這一節的內容時,可能由于條件限制,無法給學生展示設備齊全的化學實驗室。為了讓學生了解化學實驗室的具體情況,教師可以在備課時上網查找一些實驗室的內部結構圖和常見的化學儀器圖,并制成電子課件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化學實驗室及常見的實驗設備。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三)引導學生開展探究
活動,積極進行評價化學是初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化學教學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和運用化學知識,還要通過化學教學培養學生的能力,如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探索能力等。因此,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表自己的想法,并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的表現和發表的想法進行點評,在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和探索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總而言之,在當前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提升化學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部分學校的化學教學設施尚不完善,教師的教學方式還有待進一步改進。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該將新課標教學目標落實到初中化學教學課堂中,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從而切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作者單位:甘肅省武山縣第四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