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是關乎學生所有科目學習效果的基礎課程,因此,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至關重要。從小學開始,教師就應致力于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以更優質的教學服務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幫助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要想構建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師就應關注教學的各個環節,從課前準備到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再到課堂教學評價和課后教學反饋,都要精益求精,并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加以調整,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己任。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是一門厚積薄發的課程,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教師要突出課程的趣味性、引導性和漸進性,要由淺入深、穩扎穩打,引導學生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
一、明確教學目標,樹立教學風向標
目標是行動的風向標,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目標的設定,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可以立足三維目標,在把握整體教學目標的基礎上,細化課時目標,以更系統的教學模式推進語文教學。
以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為例,該單元以鄉村生活為主題,選錄了《古詩詞三首》《鄉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這幾篇詩詞和文章。在教學之前,筆者認真探索了這幾篇課文之間的聯系,在把握該單元語文要素的基礎上,著重提煉出“體會情感”和“表達感受”這兩個核心詞匯,并圍繞它們精心設計了單元整體目標和具體課時目標。在此基礎上,筆者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制定了具體的教學計劃,除了常規字詞的學習,筆者以學生朗讀能力和感受為教學重點,讓學生反復品讀課文中的關鍵語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然后,筆者通過習作練習進一步深化學生的閱讀感受。如此一來,在明確的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單元教學能夠有序推進。
二、課前精心準備,做到心中有數
每個學生的語文基礎不同,思維能力不同,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也不同。因此,在課前,教師應該精心備課,提前預設課堂上學生的思維過程和他們會遇到的問題,再選擇適宜的方式引導他們開展自主探究,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也要在課前做好預習工作,熟悉課文,認識生字,同時記錄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深入學習,增強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窮人》這篇課文時,筆者在課前認真備課,提前預設了幾個問題來引出教學主題,如“結合你的生活認知,說一說窮人是什么樣的”“課文中的‘窮人’指的是誰,為什么作者要以它為題目”。小學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和生活閱歷,對這些問題能夠提出自己的見解。在提出問題的同時,筆者也設想了學生可能會出現的回答,并以此為基礎設想了銜接性問題,以使整個教學活動更自然、深入地展開。此外,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筆者讓學生預習課文,并預設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這樣,在課前,學生和教師都對新課內容做了充分的準備,從而為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
三、注重導入環節的趣味性,邁好課堂教學第一步
學生一般是以興趣為導向進行學習的,他們喜歡學習趣味性很強的知識。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能夠影響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以趣味性為導向設計課堂導入環節,用學生喜歡的音樂、故事、游戲等元素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以活躍課堂氣氛,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這篇課文的時候,筆者在課堂導入環節加入了音樂、視頻等元素,突出導入的趣味性。首先,筆者給學生播放了《春天在哪里》這首歌,用輕快的音樂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引出教學主題。其次,筆者給學生播放“春天來了”的動畫教學視頻,讓學生感受春天來了,一顆顆種子在地底下蘇醒、發芽、長出葉子,感受種子蓬勃的生命力。最后,筆者結合問題,如“視頻中出現了哪些春天的景色”“這些景色讓你聯想到了什么”等,讓學生深入思考。
四、扎根基礎培養,夯實學生語文基礎
小學是奠定語文學習基礎的關鍵時期,基礎是否牢固關系到學生后面的語文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語文基礎的培養,從不同年級的教學重點入手,從拼音、字詞到造句,從閱讀到寫作,教師都要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這些語文技能,幫助他們打牢語文基礎,使后面的語文學習更輕松、更高效。
例如,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更注重拼音、識字教學,筆者要求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不僅要會讀、會寫,還要知道它們的意思。對于小學中年級的學生,筆者除了要求掌握生字詞,還著重引導學生自主使用工具書,進行造句、仿寫句子等訓練。而小學高年級的語文教學更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關注對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只有幫助學生打好了語文基礎,才能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五、引導學生提問,發展學生語文思維
問題意識是學生主動學習的良好表現。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用問題來激發學生的思維,還要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對問題進行深入鉆研。提問和探究的過程也是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合作的過程,是學生進步的重要契機。學生只有養成了提問的好習慣,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才會越來越強,思維才會越來越敏捷。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牛和鵝》這篇課文時,筆者在課堂上著重引導學生認真思考,自主提問。結合課文的開頭和結尾,許多學生發現主人公“我”對牛和鵝的態度發生了巨大轉變,他們抓住這一點進行提問,如“為什么作者之前那么怕鵝,后來卻不怕了”,還有的學生就此追問,如“作者態度的轉變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當學生提出一系列的問題之后,筆者引導學生以合作討論的方式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既發散了學生的語文思維,又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助于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六、堅持讀寫結合,增強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發展。在閱讀中滲透寫作教學,能夠讓語文教學各個環節的銜接更緊密。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堅持運用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在閱讀課堂中滲透寫作指導,開展語言創作活動,讓學生在寫作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讓寫作反哺閱讀,從而不斷增強學生應用語言的能力。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竹節人》這篇課文時,筆者堅持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將閱讀感悟和寫作訓練有機結合起來。首先,筆者引導學生畫出包含修辭手法的句子,并以此為抓手,引導學生進行造句和寫作訓練,在寫作中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詞語和句子含義的理解。其次,在引導學生分析這篇課文時,筆者著重引導學生學習寫作順序,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記敘文的寫作方法。最后,筆者要求學生以自己喜歡的玩具為主題,在寫作訓練中學習如何把一件事寫得生動且具體。
七、創新課堂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新穎的課堂活動不僅符合學生活潑好動的特性,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還能創設更為開放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以發展。同時,教學活動需要學生運用語言表達、傾聽、合作交流、寫作等多種技能,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創新課堂活動,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和發展的良好平臺,以發展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時,筆者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走進春節,感受年文化的魅力”語言實踐活動。首先,筆者帶領學生一起走進課文,感受老北京的年味,并讓學生熟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寫出北京春節的習俗。其次,筆者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的春節趣事,談一談自己對春節的感受。最后,筆者給學生布置了一篇以春節為主題的手抄報,讓學生以圖文并茂的方式記錄春節趣事。在這一次活動中,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八、采用激勵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良好的學習體驗是增強學生學習動力的重要因素。小學階段的學生渴望到得教師和家長的肯定和贊美,這會讓他們在學習時更有動力。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積極采用激勵評價的方式,對學生在學習中取得的進步予以肯定,并采用發放小紅花、累計積分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鼓勵,讓他們在學習語文時更有熱情和動力。
例如,在語文課堂上,筆者會對表現積極的學生發放小紅花予以肯定,同時對性格內向的學生提供表現自己的機會,及時給予他們正向反饋,幫助他們獲得成功體驗。
九、鼓勵廣泛閱讀,豐富學生文學積淀
在新課標背景下,閱讀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只有擁有豐富的閱讀量,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教師需要不斷拓寬閱讀教學的范圍,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把“小語文”和“大網絡”結合起來,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結合起來,以課內閱讀教學為圓心,以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為半徑,輻射出更為廣闊的閱讀范圍。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并多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讀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構建語文高效課堂。
例如,筆者除了堅持在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還鼓勵學生在課后多閱讀,引導他們從感興趣的書籍入手,靜下心來感受讀書的樂趣。筆者還不斷拓寬閱讀的范圍,讓學生從書中積累更多的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時刻把構建語文高效課堂放在首位,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積極引進新穎的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更有活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他們今后的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省東鄉縣達板鎮甘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