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過9.9元的“臨期食品盲盒”嗎?
3元的進口依云礦泉水、1.5元的樂事薯片、0.5元的好麗友熊貓派,以及各種堅果、咖啡、辣條、餅干、巧克力、火腿腸 ,隨機組合成一個7種食品的盲盒,一盒只要9.9元,簡直便宜到不敢想象。
為什么這么便宜?因為它們馬上要過保質期了。
臨期零食盲盒,超值
淘寶發布的《臨期消費冷知識報告》顯示,2021年有210萬人購買臨期食品,其中零食最受歡迎。在小紅書、B站、抖音上,以“臨期零食評測”為主題的視頻,播放量能輕松破萬甚至百萬,不少年輕人在評論中熱情分享“零食自由”的喜悅與體驗,“超值”是被提到次數最多的詞。
2022年初,臨期食品網店玩出了新花樣,紛紛推出“臨期零食盲盒”,還有賣家將產品性質定義為“娛樂性購物體驗”,換言之,一旦售出,不接受任何理由的退換貨。
這種盲盒到底怎么樣?有網友說:“花9.9元買的盲盒,沉甸甸裝了十款零食,比商家所承諾的數量還多出了三款。這些零食正價買要六十多,盲盒只要9.9元,感覺超值!”
聽起來不錯,只是渴望零食自由的普通青年很好奇:這么多臨期零食,到底從哪兒冒出來的,不會是冒牌的吧?
最簡單的答案是:大多是超市下架的。
在大型連鎖超市,為確保食品質量,會設定食品售賣的期限,被稱為“允售期”,食品保質期過去1/3,就會被下架退貨或低價處理。
但有人免不了心里毛毛的:這些保質期剩余不足半年的臨期食品,真的可以放心吃嗎?
聰明買原則:長保食品 YES,短保食品 NO!
從食品安全角度來說,正規渠道售賣的臨期食品沒什么問題,但如果專門買臨期食品,還是要懂一點食品安全知識。
按食品保質期分類,食品可以粗分為“短保”食品和“長保”食品,前者保質期在30天以內,后者超過30天。一般食品加工專家會建議,買臨期食品,不要選短保食品。
超市里面哪些食品是短保的呢?大多是冷藏食品,包括巴氏殺菌奶(鮮牛奶)、新鮮果汁、面包、蛋糕、酸奶、生巧克力……這些食品,即使是在保質期內,也可能因為儲存、物流不規范等原因,造成微生物超量。
相比之下,“長保食品”采用各種方式(高溫、防腐處理、密閉真空等)解決了微生物,在保存期間微生物不會大量繁殖,因此保存期內主要是風味質地改變,一般不涉及食品安全問題。超市里面常見的長保食品有餅干、肉干、果干、飲料、罐頭、火腿腸類加工肉制品、醬料類食品等。
臨期食品安全撿漏指南:
1.在線下購買,盡量選擇設有“臨期食品專區”的大型商超。
2.線下買主動看保質期,線上買主動問賣家保質期。
3.牢記降低風險的“五不”原則:沒見過的雜牌不買,不易保存的不買,自包裝的不買,不馬上吃的不買,易壞的冷凍食品不買。
4.網上購買時,最好問清楚臨期食品是否可以在七天內退貨。《網絡購買商品七日無理由退貨暫行辦法》規定,網上購物時,商家已經向消費者明示臨近保質期的商品可以不適用于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定。
5.一定要買小包裝,大容量很可能短時間內吃不完就過期了。過了保質期的東西,吃出問題,商家可以拒絕負責。
購買臨期食品,支持全球反食物浪費運動
選擇臨期食品,只要會挑,不僅健康,也保護了錢包,更是推進了正在全球興起的“反食物浪費”運動,是時髦又有意義的一件事。
哈佛大學和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聯合開展的研究顯示,全球每年大約有13億噸食物因品相不佳、臨期等原因,被顧客、商家所拋棄。近年來,對臨期食物的回收再利用,是世界各國都在做的事情。
2021年12月底,我國國務院印發了《反食品浪費工作方案》,其中專門提到了要建立健全臨期銷售體系,支持以優惠價格銷售臨期產品。換言之,要以市場化的形式,利用專業的人和團隊,將臨期食物輸送到有需求的人手里。
豆瓣“我愛臨期”小組的一項投票數據顯示,60%以上的年輕人把“支持低碳環保、不浪費食物”作為買臨期食品的主要緣由。也許購買臨期食品,并不能讓一個人真的省到多少錢,但至少,它是生活的一個快樂調味劑,能夠帶來“高性價比”成就感,還能體會到“用消費讓世界變得更好”的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