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時間/你會來看一看我吧/看大雪如何衰老的/我的眼睛如何融化……”《漠河舞廳》在最近突然火爆起來,也將人們的思緒帶到了那中國最北端——漠河市。冬天的大雪和夏夜的極光、晚秋的搖曳紅葉和早春的裊裊炊煙……人們在小說、散文、歌曲、影視等作品里完成了對漠河的想象。但現實中的漠河比人們想象得更為精彩,而這只有出發去看一場雪,去吃一頓正宗的東北菜,去尋找那條“一路向北”的路才能遇見。
北極村的童話
漠河,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一個縣級市,位于中國最北端,是中國國內能夠觀測北極光,觀賞極晝、極夜的地方。
從哈爾濱開往漠河的火車目前僅有K7041次快速旅客列車。當火車在夜色下開出哈爾濱,霓虹燈在身后慢慢退去,這似乎象征著此次路程的含義,但無法言說。
從漠河出發前往北極村的路上,經過的“九曲十八彎”是漠河的美景之一。公路盤旋于半山腰上,駐足其間,視野豁然開朗,山巒疊嶂,蒼松茂密。
“當我很小在北極村生活的時候,我認定世界只有北極村那么大。當我成年以后見到更多的人和更絢麗的風景之后,我回過頭來一想,世界其實還是那么大,它只是一個小小的北極村。”北極村,是作家遲子建童年生活的地方,也承載著許多人對童話的向往。
如果你在秋冬季節前往這里,遇到一場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一場大雪紛紛揚揚,給大地蓋上了一張厚厚的白毯,從高處看下去,北極村矮矮地縮在大雪中。
住進冰雪小屋,仿佛置身于童話之中,而在北極村旁的圣誕老人村更是讓我們體會到童真的快樂。在北極圣誕老人村,相比于圣誕文化深厚的西方,身在此處的我們更像是置身異域童話世界。在圣誕樹下許個愿望,拿著一包苔蘚,喂著十分靈性的馴鹿……沒有過多的嘈雜。
到北極村這種深入漠河的旅行本身就是一場奇幻之旅,這里是中國最靠北的城市,偶爾能見極光。冬季黑夜漫長的漠河本身就是時空的裂縫,給你一個機會把所有的既知甩在身后,奮不顧身地投入這個世界。
在北極村,人們可以義無反顧地尋找“最北”。最北郵局、最北小學、最北的教堂、最北的林海雪原、最北的石碑……尋找“最北”的地標像是一場探索。
最北,也容易成為漠河最大的標簽,走馬觀花式的游覽,在建筑旁最北的標志下拍張照片,就算是來到了最北的地方。這樣的北方,這樣的景色,全都淪為打卡的犧牲品。
其實景色從來沒有天生的標簽。從最北的郵局寄出一封寫給未來的自己的信,在最北的白樺林里聆聽那些故事,在最北的星空下靜看北斗七星……尋找旅行中的美麗,探尋自己內心的想法,這才是旅行中極富魅力的一刻。這個時候,北極村是不是最北,已經沒有那么重要了。
北紅村的溫暖
其實,北極村并非地理意義上中國最北的地方,北紅村才是,只不過,北極村更早被發現。北紅村的東北文化濃厚而原始,也是一個讓人感覺溫暖的地方。
北紅村村民有著游牧民族一般的樸實、熱情,一見來客都格外熱情親近。如果你在臨近春節的時候抵達,會看到北紅村家家戶戶清晨就開始“走油”了,他們將面粉、糯米、地瓜等食材,或煎或炸,做成美食。
早晨醒來,坐著村民的馬爬犁到烏蘇里淺灘,拿起鐵鍬一點一點地鑿開60多厘米厚的冰面,拉出河面結冰之前村民撒下的漁網,鮮活肥美的冬魚上岸后不到幾秒鐘就直接成為凍魚了。而淺灘的對面,就是俄羅斯。
夜晚,將白天的收獲變成美味,再拿出秋天山林采摘的蘑菇,一桌經典的東北風味就會呈現在你的面前,小雞燉蘑菇、東北雜魚湯、豬肉白菜燉粉條等等,再來一杯當地村民自釀的野生藍莓酒,坐在村民的熱炕頭上,聽著村民講述祖先的故事,勾勒出自然、馴鹿與人們的記憶。外面大雪紛飛,屋里暖意洋洋。
這里沒有路燈,也就沒有燈光污染,星星顯得分外明亮,晚飯后躺在雪地上,仰望滿天星辰,啟明星、獵戶座、北斗七星,滿天的星光閃閃發亮,有種“手可摘星辰”的感覺。
北紅村常常是作為“中國極地之旅”的最后一站,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地方能像北紅村一樣,用那東北60、70、80后童年回憶中的木刻楞房,將時光沉淀下來,將暖意放在了上一個冬天、這一個冬天和下一個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