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計劃,你完成得怎么樣啦?"財經網做過一個投票,有"11.6萬人參與,結果發現只有4.8%的人完成了新年計劃。一項美國民眾的調查也顯示:實現過新年計劃的人不足"10%,甚至有"27.4%"的人在"7天內就放棄了……
別急,科學家們用心理學和神經學,幫大家找了找借口和原因。可能的原因:儀式感讓新年目標有點飄:洗澡要放歌、吃飯要看劇、坐車要靠窗、出門要戴耳機、過生日要吃蛋糕、新年要做計劃……
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這種在特殊時間地點做一些特定動作的行為,能夠帶來更好的群體歸屬感,給自己一種認可,減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焦慮,還能給生活增加一些期許,讓日子更有盼頭。
在新年這個對所有煩惱說“"Bye"Bye”、對所有快樂說“Hi!Hi!”的節點,儀式感自然來得也更猛烈些。我們也更容易一時沖動,感覺自己有點飄、有點厲害、有點東西……什么升職加薪、告別單身、減肥"20斤,勾勾小指輕而易舉嘛。新年初始,一邊做計劃,一邊想象自己完成計劃后的樣子,仿佛已經完成了華麗的蛻變,走向人生巔峰!至于怎么完成……別急嘛!
放棄可能的原因:
意志力被生活的壓迫“消耗”了
年初立志練腹肌,結果熬夜吃炸雞,每次都陷入明天再說的死循環……天啊,為什么就是管不住自己呢?別太責怪自己了,心理學家們發現,人的意志力這個東西,就像武俠中的內力一樣,在一定時間內可能是有限的。
南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一系列研究發現,如果要求人們抑制對電影的情緒反應(喜劇不許笑,悲劇不許哭),他們會在隨后的身體測試中出現耐力下降的問題。另一個研究也發現,抵抗住了巧克力和餅干誘惑的人,在隨后的認知任務中會更快地放棄。簡單講就是:對一些人來說,自我控制是有限的,在第一個任務上控制了,隨后在另一個不相關的任務上的表現就會下降。就像很多人,好不容易克服了睡覺、摸魚、辭職的沖動,辛辛苦苦完成了一天的工作,自我控制的功力已經消耗差不多了,怎么還能拒絕炸雞的誘惑?
放棄可能的原因:
沒有給自己及時獎賞
抗拒誘惑太難!連續"365"天每天都要抗拒誘惑更難!眼睜睜看著自己,從干勁滿滿,到逐漸偷懶,到明年再戰……
難道我天生就……
不不不,不是你太容易投降,而是新年計劃持續時間太長,離目標達成的路途太遠,太難堅持了!
康奈爾大學的"Kaitlin"Woolley"和芝加哥大學的"Ayelet"Fishbach"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能不能及時獲得獎賞,是決定長期計劃能否堅持到底的重要因素。如果參與者從完成計劃的過程中,獲得了立即的回報,就更有可能堅持下去。相反,如果沒有獎賞或拖得太久,人們可能很快就喪失熱情和意志力,變成沒有動力的咸魚,在某一次計劃中斷后再也沒能繼續。難怪每次堅持一陣子就覺得沒了當初的熱情,計劃實施的時間越長就越頂不住,每一次執行計劃都變成一種折磨……
放棄可能的原因:
缺少一起完成的伙伴
一個優秀的為新年計劃不斷努力的人、一個頑強地和各式誘惑做斗爭的人總是孤獨的,不如我就默默地努力,到年終驚艷所有人吧。結果,計劃被默默地開始、默默地放棄,又默默地再來一次了。其實,把計劃告訴身邊親近的人,讓他們隨時監督,實現的可能性會更高一些。
更完美的情況是,兩個人共同完成一項計劃,互相督促,互相幫助。例如,荷蘭阿姆斯特丹應用科學大學的一個研究發現:在執行減肥計劃時,有伴侶陪著一起減肥的人,比自己孤身減肥的人,效果要好3倍!
研究者認為:夫妻往往生活方式相似,如果只有一個人努力,改變習慣是很困難的。但當兩個人共同面對時,伴侶的支持可以幫助保持努力的動力。回想一下你的減肥計劃,是不是缺少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甚至還有一群專職拖后腿的,你一想少吃他就組火鍋局,你剛戒零食,她就在你面前咔嚓咔嚓吃薯片……
除了以上幾條,可能的借口還有:1"月天氣太冷暖和了再說啦、冬天陽光太少心情太差容易放棄啦、裝備沒買齊啦……既然完成新年計劃有這么多阻礙,那"2023"新年計劃還定不定呢?計劃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雖然知道基本完不成,但我們還是鼓勵大家做。畢竟制定新年計劃這件事,本身就會讓我們感到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