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學們,你們了解我國的科技發展史嗎?去過科技館或博物館等科普教育場所嗎?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秉h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普工作,我國科普事業蓬勃發展??萍拣^、博物館等各類科普教育場所逐漸成為各大城市的熱門“打卡地”,“科普游”受到家長和青少年朋友的追捧。
為近距離感受科技的魅力,追尋科學家的奮斗足跡,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發明與創新》(初中生)的小編們前往長沙市的熱門科普場館和科普展覽,開啟了一次特別的科普之旅。
第一站:湖南省地質博物館
湖南省地質博物館是湖南省最大的自然科學博物館,被譽為湖湘地質界的百科全書。從外部看,博物館的建筑造型就像一塊礦物晶體,別具特色。館內共設置了地球奧秘廳、地質礦產廳、地質環境廳、生命演化廳、礦物寶石廳、測繪地理信息廳等6個常設展廳,以及“礦石林”和“地小博”自然科學探索中心。
下面,讓我們去各個常設展廳看看吧。
走進地球奧秘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懸在頭頂的太陽系模型。在這里,我們可以了解宇宙的起源、太陽系的誕生、地球的演變,還可以近距離觀察湖南的地層構造,感受地質之美。
又高又大的石膏,呈放射狀的輝銻礦,造型別致的螢石——礦產,是大自然給予人類的禮物。來到地質礦產廳,我們能一覽湖南豐富的礦產資源,欣賞“有色金屬之鄉”多種多樣的礦石。
接下來參觀的是地質環境廳。你知道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嗎?泥石流、滑坡有多可怕?在這里都可以找到答案。這里不僅有逼真的人造溶洞奇景,還有巨幅洞庭湖生態圖片和大型電子書,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湖湘美景。
生命演化廳是最受青少年歡迎的展廳。該廳展示了生命由簡單到復雜的演化歷程。其中各類恐龍骨骼化石模型令人嘆為觀止,特別是鎮館之寶——無牙芙蓉龍引來大家紛紛與之合影留念。
在礦物寶石廳內,礦晶標本在燈光的照射下呈現出耀眼的色彩,讓人眼花繚亂。
“以一管窺全天”的渾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最后一個常設展廳——測繪地理信息廳展現了人類在測繪地理方面的智慧。
六大展廳內豐富多彩的展品讓人流連忘返,現場的孩子們紛紛表示下次還要來參觀。
小編說: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始建于1958年,是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地質博物館之一。1932年前后,田奇鐫等中國第一代地質學家利用湖南地質調查所的幾間舊房,設立了標本陳列儲藏室,這便是湖南省地質博物館的前身。2002年,湖南省地質博物館遷址重建,新館于2012年4月22日正式對外開放。
推薦指數:★★★★
第二站:湖南省科學技術館
從湖南省地質博物館出發,向東走四五百米,就到了湖南省科學技術館。
湖南省科學技術館是長沙市最具特色的地標性建筑之一,其主體建筑呈漩渦星系狀,分為A、B兩館,A館為常設展廳,B館為童趣館。本次游覽,我們主要參觀了常設展廳A館。
A館共三層,每一層的主題都不同。
A館一層分為短期展覽、軌道交通、制造天地、信息港灣等幾個展廳。
在這里,我們既可以了解計算機技術、數字技術、通信技術等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前世今生,又能一窺現代科技的制造成果。不過,最讓人震撼的是軌道交通展廳中不同年代、造型各異的軌道交通模型,它們展現了我國軌道交通輝煌的發展史。
走進A館二層可以看到能源世界、地球家園、太空探索、數理啟迪等幾個展廳。在這里,大家可以學習能源技術知識,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及多媒體觀看天文影像,可以進行“太空歷險”,也可以了解生活中蘊藏的數理知識。
牙齒的結構是什么樣的?人體的器官是如何分布的?正常和病態的心臟跳動的聲音有什么不同?……想了解自己的身體,就到A館三層的生命體驗展廳來吧,這里也是孩子們喜歡的展廳之一。
小編說:作為湖南省科普教育的主場館,湖南省科學技術館通過舉辦各種形式的展覽、培訓、實驗教育活動等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和方法。該館受歡迎程度很高,每逢假期都有很多人前來參觀。
推薦指數:★★★★
第三站:隆平水稻博物館
隆平水稻博物館是世界首個以水稻為主題的博物館,其主體建筑別具一格,俯瞰為5粒金黃的稻谷,寓意中華大地“五谷豐登”。
作為“科普迷”,隆平水稻博物館是一定要去的科普博物館之一。這里有3個基本陳列展廳和1個臨時展廳,在博物館外還提供了稻田體驗活動場地,滿足了不同層次、不同年齡觀眾的參觀需求。
博物館內的三大基本陳列分別為“稻米香萬年——中國水稻歷史文化陳列”“奇異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陳列”“夢想成真——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陳列”。
“稻米香萬年——中國水稻歷史文化陳列”展示了水稻的產生、發展和影響,中華民族悠久的稻作文化以及水稻科技等內容。
展廳中早期稻作農具、各種各樣的水稻、距今五六千年的炭化稻谷等展品與360°全息投影等多媒體技術有機融合,讓觀眾從水稻的發展歷程中感受到中華民族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
“奇異的旅程——水稻的一生陳列”借用童話《愛麗絲夢游仙境》的構思與手法,讓參觀者置身于愛麗絲的夢境里,與“米博士”一同探尋水稻神奇的一生。
“夢想成真——袁隆平與雜交水稻陳列”展示了袁隆平院士“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的相關故事。
通過參觀該博物館,我們不僅對中國水稻的文化和歷史有了更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袁隆平及其他水稻科學家們的家國情懷和艱辛探索。
小編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痹∑皆菏康摹昂滔鲁藳鰤簟焙汀半s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引起了現場觀眾對種子和人生的思考,大家紛紛表示要向袁爺爺學習,爭做對國家和社會有貢獻的人。
推薦指數:★★★★★
第四站 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
為進一步了解我國科技的發展史,感受科學家精神,最后一站我們來到了湖南省展覽館,參觀“眾心向黨 自立自強——黨領導下的科學家主題展”(以下簡稱主題展)。
主題展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立體呈現了百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接力奮斗的故事,展示了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人”為核心的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在參觀過程中,展廳內的講解員向我們講述了很多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我國鈾同位素分離理論奠基人——王承書“三次我愿意”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
1958年,我國籌備建設熱核聚變研究室,當時該領域在國內還是一片空白,組織希望王承書掛帥。這對于46歲且專業不對口的王承書而言,是一個巨大考驗,但面對錢三強的邀請,王承書毫不猶豫地說出了“我愿意”。
經過兩年的鉆研,王承書成為中國熱核聚變領域的領軍人物。此時,國家原子彈的研制進入攻堅期,但核心燃料高濃鈾的研究卻進展緩慢。1961年3月,錢三強再次找到王承書,希望她負責當時屬于國家最高機密的高濃鈾的研制。這一次,王承書再次說出了“我愿意”。
后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錢三強向王承書發出第三次邀請,希望她繼續隱姓埋名從事核事業研究。王承書再次堅定地回答:“我愿意。”
“三次我愿意”的故事讓大家深刻地感受到老一輩科學家不畏艱難、甘于奉獻的可貴品質,正是有了他們,我國的科技事業才能越過一座又一座高峰。
小編說:據悉,此次展覽是第24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的重要活動之一,也是慶祝第6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湖南系列活動之一,在長沙首展結束后,還將結合實際在湖南其他市州進行巡展。感興趣的小伙伴們趕緊關注吧!
推薦指數:★★★
近年來,科普場館及科普展不斷受到公眾特別是青少年的喜愛,從側面反映了我國科技事業的快速發展。通過觀看科技模型和聆聽科學家的故事,越來越多的人體會到科學的樂趣。
(欄目編輯" "田春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