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稱為清代第一女詩人,有評論家認為,她是宋以來,堪比李清照的女詞人。她是蘇州名園拙政園的主人,卻曾經兩次隨夫流放沈陽,眾多親人都將生命留在了盛京的風雪中。她以深沉的滄桑感和悲咽跌宕的唱嘆之音,描寫了人生的際遇。沈陽,也因為她的兩次到來,留下了難得的詩句。
她,就是清朝著名女詩人徐燦。
徐燦(約1618年-1698年),字湘蘋,江南吳縣(今蘇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詞人、詩人、書畫家,為“蕉園五子”之一。光祿丞徐子懋女,弘文院大學士海寧陳之遴繼妻。
有清一朝,海寧陳氏號稱“海內第一望族”,素有“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的美譽。陳之遴,就是海寧陳氏三閣老之首。
陳之遴為明崇禎進士,卻因父罪所累“永不敘用”。清軍入關后,陳之遴主動請降,因巧于經營,累官至弘文院大學士。卻因為朋黨之爭及向內監吳良輔行賄,兩度被貶,流放盛京(今沈陽),最后客死遼東。
徐燦作為陳之遴的夫人,對丈夫的變節頗為不滿,卻無可奈何。為了安撫和補償妻子,陳之遴買下了蘇州的拙政園,送給徐燦。徐燦在拙政園寫詩填詞,留下了近百首膾炙人口的詞作。
陳之遴兩度被貶,徐燦一路同行,因此,這位清朝第一女詩人,也與沈陽因緣際會。
彼時關外,荒涼苦寒,呵氣成冰?!皻庀⒅捉苑e雪,唾珠脫口即堅冰。”(《渡遼河》)“怒風宵撼孤城動,積雪朝吞萬嶂平。”(《杪冬感興》)。陳之遴再次遣戍到沈陽后再也沒能返回京城和江南,他在盛京等地居住了九年,直到客死異鄉。
徐燦隨陳之遴被流放到沈陽后,詩風大變。徐燦一共在沈陽居住了十三年,前九年,同陳之遴一起與人唱和,已由閨房之樂轉變為人生之嘆、興亡之恨。陳之遴的兄弟等獲準南歸了。不少貶謫者及其家屬也被赦免,得以還鄉。每次有人啟程,徐燦夫婦都為他們高興,同時遺憾自家未獲恩準,顧影自憐,倍增凄涼。每當開春,徐燦都祈盼這一年好運降臨,但年年歲末,卻依舊沒有歸期。
康熙五年(1666年),陳之遴病故。他們流放的四個兒子,有三個死在北國。失去丈夫與三個兒子,可以想見徐燦的肝腸寸斷。
康熙十年(1671年),康熙帝東巡,上盛京拜謁祖陵。徐燦便跪于道旁,陳說前情??滴醯蹎枺骸半y道你有冤屈嗎?”徐燦回答得十分有技巧:“先夫只知道每日思索自己的過錯,哪里敢說自己是冤枉的,只是希望陛下發仁慈之心,讓我能夠扶著先夫的靈柩回到故里?!笨滴醵鳒势浠剜l,徐燦才得以南回,居住在自己的故鄉,終日念佛,并手繪觀音大士像多幅,度過余生。
流落塞外十幾年后,隨她凄涼南歸的,僅有第三子陳奮永。她的小女兒、曾經的相府千金,竟然嫁給一個秀才為妾。
徐燦留下的詩中,描寫沈陽的并不多,其中有一首七律《望沈城》,可讓人窺探這位清朝第一女詩人與沈陽的緣分:“遙望層城帶落暉,昔年曾此一枝依。別來已見梅三發,到日驚看柳半肥。莫向殊方悲失路,暫離塵網幸忘機。秋空杲日中天照,旅雁征人卻共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