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夢》是一部千古奇書。它往大了說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往小了說是一個家族的家長里短。書里人物關系錯綜復雜,堪稱一部人際關系教科書。
一、既要“錦上添花”,還得“雪中送炭”
"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難得。《紅樓夢》里的王熙鳳在賈府是管家少奶奶,可以說在賈母這個大家長之下,家族女眷內院之中,可以橫著走。王熙鳳擔心黛玉的身體嬌弱怕寒,就和她的姑姑王夫人,還有太婆婆賈母商議說:“天冷,這些姑娘們和寶玉走老遠來上房吃飯,一來一回怕受了寒氣鬧病,莫不如在大觀園里另設一個小廚房。”人人都知道寶玉和黛玉這兩個“玉”是賈母心尖上的人,她這樣想人之所想,“錦上添花”,自然讓老祖宗喜歡。
王熙鳳雖不樂善好施,但對王夫人的遠房親戚劉姥姥卻是“雪中送炭”般又給銀子又給東西,得了劉姥姥的心。后來王熙鳳落難后,劉姥姥感恩她,哪怕賣房子賣地都要救回她的女兒。
“錦上添花”讓人舒服,“雪中送炭”收獲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施恩于人,在困頓和落難時,就有了被救的可能。
二、到了新環境,少創意,多學習
很多剛畢業的學生初入社會,都想施展自己的才華,快速嶄露頭角。但這樣做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有個小哥進了華為公司沒多久,熬夜寫了一封建議書,上面歷數了公司幾十條弊病,本以為能得到領導重視。結果得到任正非批示,建議這個人去看醫生,如果無病可送精神病院。其實,沒有公司的機制是完美的,都需要經過多年的運行。在沒完全了解具體情況時,就指手畫腳,怎會不跌跟頭。
這個淺顯的道理就連孩童時期的林黛玉都明白。《紅樓夢》里的林黛玉,出身官宦之家,論家世、論容貌、論才華,黛玉都讓人羨慕。可就算這樣,她來到外祖母家也是事事小心,就連“吃茶”也是跟著賈府的習慣先改過來,看別人如何行事,自己小心效仿。
三、與人為善,就是最好的社交禮儀
《紅樓夢》里有個丫頭叫平兒,家里沒財沒權勢,自己硬生生從一個陪嫁丫頭歷練成了管家奶奶王熙鳳手下的第一人。除了厲害的手段,她更是依靠自己的善心在勾心斗角的賈府中立足。
王熙鳳要罰跪查贓,她勸王熙鳳保重身體不要動氣。她還憐恤待在親戚家卻無人照顧的邢岫煙,把鳳姐的一件大毛衣裳送了她。又一回,賈府里丟了玫瑰露和茯苓霜,平兒擔心傷了三姑娘探春的體面,就讓府里的小祖宗寶玉認了。
平兒從中斡旋,平衡利害,真心體恤下人,不僅聰慧,更加善良。這樣的人,自然會讓別人對她有著極大的好感。
四、找好定位,做一個被需要的人
對于新環境,一定有很多人會感到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行事。
襲人是《紅樓夢》里的大丫鬟,比一般人家的小姐還體面。因為她從一開始就知道,她沒有晴雯那樣嬌俏的容貌,她就留心讓自己變得實用,對寶玉的事無不盡心。寶玉要睡時,把他戴的玉小心摘下后,用手帕包好放在枕頭下捂著,這樣第二天寶玉戴著就不會涼著脖子。所以最后她成為管理寶玉雜事的大丫鬟,成為一個被需要的人。
工作中,我們要對自己有清晰的定位,才能成為那個被需要的人,才能待得長久。
五、讓別人知道你有不能碰的底線
在社會里有不少老實人,干最累的活,卻總是受欺負。很多人覺得社會太可怕,其實是因為自己沒有原則地忍讓,讓人不知道你的底線。
《紅樓夢》里的三姑娘探春在大觀園抄檢的時候,大剌剌地點燈開門等在那里,不讓她們碰自己丫鬟的東西。說東西都是她收著,有什么事也都是她做的,在王善保家的婆子來她身上搜檢時,直接給了婆子一巴掌。她這樣就是要讓別人知道,不能欺負她的丫鬟、更不能欺負她。探春亮出了自己的底線,以后別人和她交往,自然會有一把尺子放在心里。
二姑娘迎春雖比探春大一些,卻是個木頭老實人,事事不理。到最后,不說外人,就連她屋子里的老媽子都欺負她,拿她的首飾變賣了去喝酒賭錢。
如果沒有底線,就意味著不會反抗,那受到欺負也在所難免。
一部《紅樓夢》,其實隱藏著不少社會交往的規則,多領悟一分,自然會多些智慧,少些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