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限”是負擔過重時的自我保護,是向他人表達合理預期的方式,是幫助你在人際交往中體驗到安全與舒適的關鍵。自我關愛的根本在于設定邊界,而自律就是為自己設定界限的行為。
在為客戶提供心理治療的時候,我經常聽他們列舉社交媒體的種種弊端,比如感覺被冷落、無止境地攀比、偽裝得太累了等。我不僅擔心自己也會深陷其中,還擔心自己是否也有意無意地讓別人產生了不滿足和忌妒的心態。但是經驗告訴我,你永遠無法控制別人對你分享的東西作出何種反應。
作為一名心理治療師,我發布每一個帖子都是有目的的,而且會事先琢磨帖子發出去之后的反響。然而,總有一些人在閱讀的時候會故意曲解我的意思。并且,我發現他們的解讀往往與我的表達無關,反而與他們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
往大了說,我們在網絡上的各種消耗是可控的。當遇到不喜歡看的東西時,我們完全可以選擇是否繼續觀看。如果放棄這樣的選擇權,繼續關注那些會困擾我們的事物,就等于同意繼續被打擾。
作為一個活躍的社交媒體使用者,我針對自己的賬號列了一些界限,并將它們長期置頂在我的社交軟件首頁上。我并不建議人人都像我這樣做。但是,如果你的賬號是用作專業上的交流,或者你是一個網絡紅人,又或者你每天收到大量的網友來信,那么不妨考慮像我這樣為自己設定一些界限,公開你的界限就等于在指導網友們如何有效地與你互動。
即使設定了如此清晰的界限,還是會有人想要試探我的底線。面對各種試探,我所能做的就是堅決執行自己所列的每一條界限。
多年來,我一直很享受“錯失的快樂”。做一個互聯網世界的局外人,其實有很多好處。生活在信息時代,通過設定界限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你一起床就離不開手機
睡覺時別把手機放在床邊。睡前記得把手機放到一個離床較遠的地方,比如房間的另一頭。或者干脆把它放在另一個房間里。想一想除了看手機之外,一覺醒來還可以做些什么。比如刷牙洗臉、寫日記、擁抱自己的伴侶或伸展一下四肢。總之什么都可以做,就是不要看手機。
如果你經常看手機
把手機放在自己夠不著的地方,或者把它放在另一個房間里充電。訓練自己每天關機幾個小時。制訂一份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表,并嚴格規定禁止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段。
如果你過度使用社交媒體
記錄自己的使用時間。可以在手機上設置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限,一旦到達那個時限,你的所有社交媒體軟件就會被自動退出,或者跳出一條提示消息要你確認是否忽視這個時間限制。有些軟件還自帶提醒功能,告誡你已經使用了多長時間。既然下決心為自己設定界限,就一定要堅決執行到底。
如果你的自尊心和自我價值感受到了打擊,甚至產生了忌妒或怨恨
我在社交媒體上發起過一則投票,其中33%的參與者表示,即使不喜歡別人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內容,也很難對這些人取消關注。
要謹慎選擇關注哪些賬號以及關注的原因。假如身邊的朋友都關注了某個知名網絡紅人,可是這個賬號的內容偏偏會讓你心生忌妒,甚至自怨自艾,此時正確的選擇就是不跟風。一旦發現某些賬號的內容干擾了你的情緒,就要第一時間取消關注、屏蔽或關閉消息通知,然后進行自我修復,等這些不良反應完全消除并作好心理建設了再去重新關注那些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