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進一步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能力,通過更有效的經濟互助、合作經營提升農業農村生產效率和提高農民經濟水平。構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以山東省A縣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例,運用熵值法對指標權重及其經營能力得分進行測算;選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的影響因素,以其經營能力得分為被解釋變量并運用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探討各因素的影響程度。結果表明,山東省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得分為87.082分,并且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人才引進情況和農戶滿意度情況是對該地區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影響較大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參與力和生產力、加強合作社產學研合作等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影響因素;A縣
中圖分類號:F321.42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2)03-0190-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3.038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Taking A county in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LIU Hao,HAN Lin-juan,YANG Kai,ZHOU Hai-xia
(School of Management,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Shandong,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management ability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hrough more effective economic mutual assistance and cooperative oper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production 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level of farmer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anagement ability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was constructed, and taking 200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A county of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entropy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index weight and the score of operational capacity;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operating ability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was selected, using its operating ability score as the explained variable, and using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each influencing facto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usiness ability score of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A County of Shangdong province is 87.082 points, and the participation of farmers, the collective support of villages,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s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farmers are the major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operating capacity of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this area. Finally,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such as improving the participation and productivity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subjects,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industry, university and research of cooperatives.
Key words: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operating capacity;influencing factor;A county
土地改革以后,農村開始掀起農民合作化運動,成為合作社建立的開端。隨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落實在帶動農民積極性的同時,土地細碎化、生產分散化等嚴重制約了生產效率的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基礎,并進行了改進和完善,從而達到降低農民交易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實現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和規模化、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等目的。
合作社經營能力的影響因素可以對其發展和經營水平產生不同的影響作用。企業、群體、個體等作為合作社經營的參與者和利益享有者,其滿意度和看法可以作為合作社經營能力和績效水平的衡量標準。韓國明等[1]借鑒了美國密歇根大學Fornell教授開發的顧客滿意度指數(ACSI),構建了基于農民滿意度的合作社治理績效評價模型;樊勝岳等[2]首次從農民基本能力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農村能人在合作社經營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程亞等[3]從農業經理人壓力方面出發,研究了其對合作社績效的影響關系;周海文等[4]基于政府整合企業、組織、個體精英等多元社會主體方面的力量,研究了其對合作社精準扶貧績效的作用,表明合作社的經營和發展需要社會各階層主體的共同作用。在合作社經營能力與績效影響因素的研究方面,肖富群[5]運用調查研究法,何國平等[6]運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對不同地區合作社的經營能力和績效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評價和研究,結果表明,合作社的經營能力和績效水平受多方面影響因素共同作用。農業農村部等相關部門和企業、群體、個人等合作社相關成員必須要在合作社的發展和經營過程中發揮有效作用,曹軍等[7]認為必須要在環境、管理、服務、扶持等方面發揮作用,仲曉密等[8]認為必須要在機制、政策、扶持、優惠等方面發揮作用,以推動合作社更好的發展和經營。基于此,本研究以山東省A縣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研究對象,以組織生產能力、市場運營能力、盈利增收能力、服務社會能力作為二級指標構建經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熵值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能力權重及其得分進行測算,并通過線性回歸分析方法研究農戶參與、村集體扶持、企業帶動、人才引進、設施設備投入和農戶滿意度情況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的影響程度,以期為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1 經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及測算
經營能力是指經營主體在經營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經營水準和實力等的綜合評價[9]。合作社的經營水準和實力主要表現在生產、銷售、管理、服務等多個方面,涉及經營活動的整個過程。張俊等[10]指出合作社的營運績效包括組織發展、經濟效益、服務能力、社會影響和社員滿意度5個維度;侯佳君等[11]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績效包括經濟效益、管理效益和社會效益3個維度;何旅娜等[12]指出合作社的綜合發展能力包括基礎保障、輻射帶動、抗風險、經營發展及社會反響5個維度;楊林等[13]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的經營能力包括組織生產能力、市場運營能力、盈利增收能力和服務社會能力4個維度。
1.1 經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本研究構建以組織生產能力、市場運營能力、盈利增收能力、服務社會能力為準則層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并設立16個具體指標,如表1所示。
1.2 經營能力測算
1.2.1 數據來源 本次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采用設置調查問卷和實地調研的形式,以山東省A縣為調查范圍,以A縣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為調查對象展開調查。調查時間為2021年7月,在A縣隨機選取了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共發放200份問卷并回收200份有效問卷,問卷回收率為100%。根據問卷信息整理現狀數據,并進行實證分析。
1.2.2 指標權重與綜合得分的確定 為測算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能力,本研究選擇熵值法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以確定各準則層的權重和經營能力水平,計算步驟如下[14]。
1)對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得到Xij′,表示為:
Xij′=(Xij-X-)/γ " " (1)
式中,Xij 為各指標的初始值,X-為指標的平均值,γ為標準差。
2)指標標準化處理后可能出現負值,會影響后期的數據處理,因此需要對標準化后的指標進行非負化處理,得到Xij″,表示為:
Xij″=S+Xij′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式中,S為指標平移的單位。
3)計算指標Xij″的比重,得到Pij,表示為:
Pij= Xij″/[i=1mnX″ij] " " " " " " " " " " " " (3)
4)計算第i項指標的熵值,得到ei,表示為:
ei=-([1ln mn])[i=1mnPij] ln Pij " " " "(4)
5)計算第i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得到gi,表示為:
gi=1-ei " " " (5)
式中,指標的熵值越小,計算出的差異性系數就越大,表明指標間的差異性越大,說明指標越重要。
6)計算第i項指標的權重,得到wi,表示為:
wi = [gii=1mgi] " " " " " " (6)
7)計算第j項準則層的各經營能力得分,分別得到Yj,表示為:
Yj = [i=1mwi]Pij " " " " (7)
8)計算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能力,得到Y總,表示為:
Y總 = [j=1nYj] " " " " " " " " " (8)
2 經營能力影響因素選取與模型構建
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過程中,其經營能力主要受到多個因素的共同影響,涉及生產、經營、增收、服務等多個方面。何國平等[6]指出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的增收績效受家庭經營因素、戶主個人因素、合作社因素、成員所在地經濟發展水平4個方面的影響;蔣寧等[15]指出合作社的參與行為及其益貧效應受到領辦人特征、合作社自身特征、外部環境特征、貧困戶特征4個方面的影響;樊勝岳等[2]指出影響合作社經營規范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合作社的股權結構、理事長身份、信用等級、政府項目支持、銷售市場5個方面;楊崇崇[16]指出影響中國合作社經營和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農村的發展環境、人才數量、信息化程度和社會認知度4個方面;廖小靜等[17]指出影響合作社服務能力和經營規范化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產品特性、農戶經營規模、市場環境和財政補貼4個方面;曾艷等[18]指出影響農民專業合作社盈利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人力資本、政策資本、社會資本和成員參與水平4個方面。
2.1 影響因素選取
2.1.1 農戶參與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成員是農戶,合作社代表農戶的根本利益,農戶作為主要群體通過出資等形式加入合作社,并參與合作社的經營過程,在合作社中發揮最基礎、最重要的作用。
2.1.2 村集體扶持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一種農村集體以產權為統籌、以服務為核心構建的新型組織形式[19]。農業作為弱勢產業,農村和農民作為弱勢群體,在基礎設施投入、機械設備投入、生產資料投入等方面的投資能力都比較低,需要村集體的扶持,村集體通過出資等方式參與合作社的經營過程并發揮重要作用。
2.1.3 企業帶動情況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立存在企業帶動的形式,企業通過出資、訂購等形式參與合作社的建立和經營,合作社獲得資金和品牌,企業獲得聲望和紅利,從而達到雙贏的結果。
2.1.4 人才引進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鄉村精英的勝任特征和卓越才能對合作社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對合作社的興衰和成敗起著決定性作用[20]。
2.1.5 設施設備投入情況 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生產過程需要設施設備的助力,良好的設施設備既可以節約人力等資源,又可以保障產品質量、增加產品產量,從而提升合作社的效益,因此起著基礎性的作用。
2.1.6 農戶滿意度情況 農戶作為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的參與者和最終受益者,其滿意度高低可以作為合作社是否發揮有效領導和帶動作用的衡量標準。
2.2 變量選取
2.2.1 被解釋變量的選取 運用熵值法測算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得分,并作為被解釋變量(表2),記為Y。
2.2.2 核心解釋變量的選取 從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企業帶動情況、人才引進情況、設施設備投入情況、農戶滿意度情況6個方面選取指標。分別按照表2的方法計算,并將結果作為核心解釋變量,記為Z1、Z2、Z3、Z4、Z5、Z6。
2.2.3 控制變量的選取 選取年齡、受教育水平作為控制變量,記為C1、C2。
2.3 模型構建
為分析比較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企業帶動情況、人才引進情況、設施設備投入情況、農戶滿意度情況對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的影響程度,構建線性回歸方程模型:
Yj=β0+[i=1mnβij]Zi+[i=1mnαij]Ci+ξi+εij " " (9)
式中,βij為各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αij為各控制變量與被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Zi為核心解釋變量,Ci為控制變量,ξi為個體效應,εij為隨機誤差。
3 結果與分析
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分析結果顯示,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07,大于0.800,說明本次統計數據的可信度較高;KMO為0.819,大于0.800,說明本次統計數據的有效性較高;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服從近似卡方,值為840.123,對應概率為0.000(小于0.01),非常顯著,表明樣本數據具有效度,可用于繼續研究。
3.2 經營能力測算結果
通過計算得到各指標與各準則層的權重和得分,結果如表3所示。其中,組織生產能力權重為0.375 3,市場運營能力權重為0.297 7,盈利增收能力權重為0.087 9,服務社會能力權重為0.239 1,因此對應的影響程度大小為組織生產能力gt;市場運營能力gt;服務社會能力gt;盈利增收能力;最終測得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得分為87.082分,并主要根據其得分對各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進行研究。
3.3 經營能力影響因素分析結果
3.3.1 描述性統計 描述性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數據來源為上述山東省A縣2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村集體扶持情況的平均值在40%~60%,說明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形式是村集體領辦;調研農戶滿意度按“五分制”評分,其平均值為3.35,說明A縣農戶對合作社的滿意度比較高;合作社人員的年齡平均在46~60歲,說明A縣勞動力老齡化問題比較嚴重;合作社人員的受教育水平主要集中在初高中水平,說明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文化程度一般。
3.3.2 回歸分析 回歸統計結果如表5所示,可以看出,各變量的回歸系數分別為0.303、0.778、0.113、0.538、0.299、0.439、-0.016、0.247,其中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人才引進情況、設施設備投入情況、農戶滿意度情況、受教育水平的P都小于 0.10,表明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企業帶動情況、人才引進情況、設施設備投入情況、農戶滿意度情況、受教育水平均對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具有正向影響,年齡對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具有負向影響,特別是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人才引進情況、設施設備投入情況、農戶滿意度情況、受教育水平的影響比較顯著;并且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人才引進情況和農戶滿意度情況是對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影響較大的因素。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根據熵值法測算得出,組織生產能力權重占0.375 3,市場運營能力權重占0.297 7,盈利增收能力權重占0.087 9,服務社會能力權重占0.239 1。結果表明,目前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能力主要集中在組織生產能力和市場運營能力;最終測得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能力得分為87.082分。
根據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得出,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企業帶動情況、人才引進情況、設施設備投入情況、農戶滿意度情況均對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能力具有正向影響,并且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人才引進情況、設施設備投入情況和農戶滿意度情況的影響比較顯著;其中,農戶參與情況對經營能力的回歸系數為0.303,村集體扶持情況對經營能力的回歸系數為0.778,人才引進情況對經營能力的回歸系數為0.538,農戶滿意度情況對經營能力的回歸系數為0.439,表明農戶參與情況、村集體扶持情況、人才引進情況和農戶滿意度情況是對A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影響較大的4個因素。
4.2 建議
1)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參與力和生產力。通過教育、培訓等方式提升其經營主體的能力,以推動農戶參與合作社經營的力度。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既要培養農業生產的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能力,又要培育為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主體,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度加以扶持和保障。
2)加強合作社產學研合作。當地政府應該充分發揮“搭橋人”的作用,搭建合作社與各級高校、科研機構進行產學研合作的交流平臺。一方面,各級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學生和技術人員可以進駐合作社,參與合作社的經營,有利于將其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另一方面,合作社可以派遣專業人才進駐各級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學習,提高合作社的專業技術能力。
參考文獻:
[1] 韓國明,郭鵬鵬.農民自主成立的合作社與“支部+合作社”治理績效的比較分析——基于甘肅省民勤縣的調查[J].中國農村觀察,2011(6):22-30.
[2] 樊勝岳,梁宇程.農民合作社的基本能力對其規范程度的影響——以內蒙古多倫縣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74-81.
[3] 程 亞,李欣月,張 春,等.農業經理人壓力與合作社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浙江農業學報,2020,32(11):2094-2102.
[4] 周海文,周海川,王志剛.政府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扶貧的整合治理機制及效果研究——基于隴、川、黔三省連片特困地區調查[J].中國行政管理,2020(7):28-34.
[5] 肖富群.專業合作經營與農民合作能力的培育——來自廣西貴港市農村的證據[J].農業經濟問題,2011,35(12):35-42.
[6] 何國平,劉殿國.產品差異化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增收績效[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5):45-54.
[7] 曹 軍,陳興霞,邱學林,等.遼寧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0(3):74-75.
[8] 仲曉密,夏海賢.推動遼寧省農民專業合作社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20(6):74-75.
[9] 鄭 博. 基于零售客戶經營能力提升的A煙草公司“一張紙工作法”的創建與應用研究[D].廣西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0.
[10] 張 俊,章勝勇.合作社營運績效評價及驗證——基于專家、管理者和社員三方視角的對比分析[J].經濟學家,2015(9):96-104.
[11] 侯佳君,曾以寧,劉云強.自生能力、交易環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基于四川省321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實證研究[J].農村經濟,2020(11):130-120.
[12] 何旅娜,李 婭.林業專業合作社綜合發展能力評價研究——以云南省漾濞縣核桃專業合作社為例[J].林業經濟,2021,43(2):21-34.
[13] 楊 林,李 崢.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能力評價與提升路徑研究——基于26個省份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1):152-166.
[14] 卓秀偉,湯小華,李明輝.基于改進熵值法和空間自相關的城市土地集約利用評價——以江西省為例[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1(3):88-97.
[15] 蔣 寧,陳宏偉.產業扶貧視角下合作社參與行為及其益貧效果——來自江西省羅霄山片區的實證調查[J].財貿研究,2019,30(7):42-52,110.
[16] 楊崇崇.電子商務發展經營背景下農民合作社創新發展問題研究[J].農業經濟,2021(3):139-140.
[17] 廖小靜,鄧衡山,沈貴銀.農民合作社高質量發展機制研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2):148-158.
[18] 曾 艷,周寶亮,郝柯錦,等.農民專業合作社盈利能力的影響因素及提升路徑[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3):64-73.
[19] 孫 軍,郭 濤.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再認知再思考——以遼寧省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為例的調研[J].農業經濟,2020(5):76-77.
[20] 王生斌.鄉村精英參與與合作社治理法治化研究[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20,41(8):8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