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分析了8個薹用油菜品種在湖北省黃岡地區的表現。結果表明,硒滋圓1號和硒滋圓2號早熟性較好;CY04、CY06、CY07和硒滋圓2號主薹莖粗和單薹重較大;CY04、CY07、CY05、CY06和硒滋圓1號主薹產量較高;CY04、CY05、硒滋圓1號、CY06、CY07和硒滋圓2號菜薹總產量較高;硒滋圓1號、中油高硒2號、硒滋圓2號、CY06和CY07主薹硒含量較高。綜合分析認為,硒滋圓2號、CY06和CY07具有主薹莖粗和單薹重適宜、菜薹總產量較高、主薹硒含量較高等特點,比較適合在黃岡地區種植。
關鍵詞:薹用油菜;主薹莖粗;單薹重;產量;硒含量;黃岡地區
中圖分類號:S565.4;S634.5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22)03-0104-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3.020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Performance analysis on eight varieties of rapeseed stem in Huanggang area
CHANG Hai-bin1, ZHANG Chun-yu2, HUANG Wei1, HU Hai-zhen1
(1. Huangg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uanggang "438000, Hubei, China; 2. 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mp;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Abstract:The performance of eight varieties of rapeseed stem in Huanggang area of Hubei provinc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 Ziyuan No. 1 and Se Ziyuan No. 2 had better precocity; CY04, CY06, CY07 and Se Ziyuan No. 2 had higher main stem thickness and single stem weight; The main stem yield of CY04, CY07, CY05, CY06 and Se Ziyuan No. 1 were higher; The total yield of CY04, CY05, Se Ziyuan No. 1, CY06, CY07 and Se Ziyuan No. 2 were higher; Se Ziyuan No. 1, Zhongyou Gao Se No. 2, Se Ziyuan No. 2, CY06 and CY07 had higher Se cont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e Ziyuan No. 2, CY06 and CY07 were suitable for planting in Huanggang area because of their suitable stem thickness and single stem weight, high yield of stem and high Se content.
Key words:varieties of rapeseed stem; main stem thickness; single stem weight; yield; Se content; Huanggang area
油菜薹富含維生素C、胡蘿卜素、鈣、鉀、硒、鋅等,炒熟后色澤青綠,口感脆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藥食效果俱佳[1],具有降低血脂、解毒消腫、寬腸通便、強身健體、提高生育能力等功效[2],深受人們的喜愛。油菜采摘菜薹后,可以作為蔬菜上市,摘薹也可以促進分枝數的增加,適當加強田間管理,可以保持菜子產量不減或略增,從而提高農戶種植效益[3]。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油菜薹品質追求的提高,一批功能型、專用型油菜薹品種也相繼進入市場,取得了不錯的市場反應和較好的經濟效益,將油菜薹產業進一步向功能化、高端化方向推進,對推動油菜產業提質增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為此,本文通過研究8個薹用油菜品種在黃岡地區的表現,分析各品種在該地區的適宜情況,從而篩選出適合在黃岡地區種植的品種,以期為農戶選擇品種和育種家選育品種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8個薹用油菜品種由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提供,分別是中油高硒1號、中油高硒2號、硒滋圓1號、硒滋圓2號、CY04、CY05、CY06和CY07,品質和口感較好,適合作為薹用品種進行利用。
1.2 試驗設計
試驗在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堵城鎮梅家墩村開展,海拔26.7 m,沙壤。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面積20 m2,種植密度1.5萬株/667 m2,2020年9月27日播種,播種時施宜施壯油菜專用緩釋肥40 kg/667 m2,苗期追施尿素5 kg/667 m2,主莖采摘后追施尿素5 kg/667 m2。試驗期間,記錄采摘時間、株高、主薹莖粗、單薹重、主薹產量、分枝采摘時間、分枝產量、硒含量等。
主薹采摘時間是指主薹長度達到25 cm左右的時期,并隨機取20株油菜測量株高;主薹莖粗是指隨機測量20株主薹20 cm處的直徑平均值;單薹重是指20株20 cm長度的主薹重平均值;主薹產量是指小區所有油菜20 cm長度主薹重之和;分枝采摘時間是指最上部3個分枝達到20 cm長度的時期;分枝產量是指多次采摘分枝的產量之和;硒含量是指主薹硒含量;數據采用DPS軟件分析比較。
2 結果與分析
2.1 8個薹用油菜品種主要農藝性狀分析
試驗期間,調查8個薹用油菜品種的農藝性狀,見表1。從主薹采摘日期來看,8個薹用油菜品種從出苗到采摘的天數在57~134 d,其中采摘較早的品種是硒滋圓1號和硒滋圓2號;品種CY04、CY05、CY06、CY07采摘時間居中;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從出苗到采摘的時間最長。試驗結果表明,硒滋圓1號和硒滋圓2號早熟性好,從出苗到主薹采摘間隔時間較短,可以實現菜薹提早上市,有利于搶占市場,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品種CY04、CY05、CY06和CY07從出苗到采摘間隔時間適中,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采摘期較遲,可以利用這些品種的熟期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實現油菜薹的持續供應。
從分枝首次采摘時間來看,硒滋圓1號和硒滋圓2號較早,與主薹采摘時間相隔59 d;CY04、CY05、CY06、CY07分枝首次采摘時間與主薹采摘時間相隔58 d;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分枝首次采摘時間較遲,與主薹采摘時間分別相隔9 d和12 d。分析可知,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分枝首次采摘與主薹采摘間隔時間較短,這與兩個品種主薹采摘后氣溫迅速回升,分枝生長較快有關。其他品種主薹采摘后,氣溫較低,油菜生長緩慢或停滯,導致分枝生長較慢。
從主薹采摘時株高來看,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較高,均超過60 cm;硒滋圓2號、CY04和CY06株高較矮,在45 cm左右;硒滋圓1號、CY05、CY07株高居中,在50 cm左右。
從主薹莖粗和單薹重來看,CY04、CY06和CY07均較大,主薹莖粗在1.4 cm以上,單薹重在50 g以上,其中CY04主薹莖粗和單薹重均最高;硒滋圓2號主薹莖粗1.29 cm,單薹重36.70 g,表現居中;中油高硒1號、中油高硒2號、硒滋圓1號和CY05主薹莖粗在1 cm左右,單薹重在25 g以上,其中中油高硒2號主薹莖粗和單薹重均最低。從試驗結果可知,主薹莖粗和單薹重基本呈正相關,隨著主薹莖粗的增加,單薹重也相應增加。
2.2 8個薹用油菜品種產量分析
菜薹產量是衡量油菜薹品種優劣的主要指標。油菜薹產量由主薹產量和分枝產量組成,如果摘薹后繼續收獲子粒的話,就可以只采摘主薹,在獲得菜薹收益的情況下,確保菜子產量不減或略增[4],實現較好的效益。如果僅收獲菜薹的話,就可以在采摘主薹后繼續采摘分枝薹。油菜分枝薹因為著生位置有高有低,萌發和生長速度上部快下部慢[5],一般需要分期適時采摘。試驗期間,對分枝薹收獲了3次,最終確定菜薹的分枝產量。對8個薹用油菜品種的小區主薹產量和菜薹總產量(主薹加分枝)進行了比較,從而比較各品種的產量表現。
從主薹產量(表2)來看,8個品種每667 m2產量在397.73~564.02 kg之間,產量較高的品種是CY04和CY07,產量達500 kg/667 m2以上;產量居中的是CY05、CY06和硒滋圓1號,每667 m2產量達450 kg以上;硒滋圓2號、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產量較低,每667 m2產量均低于450 kg。CY04產量最高,為564.02 kg/667 m2,與硒滋圓2號差異達顯著水平(Plt;0.05),與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lt;0.01);CY07產量515.59 kg/667 m2,與中油高硒2號差異達顯著水平(Plt;0.05);其他品種間產量無顯著差異。
從菜薹總產量(表3)來看,8個品種每667 m2產量在542.04~869.57 kg之間,產量最高的是CY04,達800 kg/667 m2以上,與硒滋圓2號差異達顯著水平(Plt;0.05),與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差異達極顯著水平(Plt;0.01);產量居中的是CY05、硒滋圓1號、CY06、CY07和硒滋圓2號,產量達700 kg/667 m2以上,與產量較低的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差異達顯著水平(Plt;0.05);中油高硒1號和中油高硒2號產量較低,均低于600 kg/667 m2。
2.3 8個薹用油菜品種硒含量分析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公認的“長壽元素”。研究表明,癌癥、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關節炎、克山病、大骨節病等多種疾病都與缺硒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系[6]。因此,選育富硒薹用油菜品種是菜用油菜品種研究的重點方向。試驗期間,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對8個薹用油菜品種的主薹硒含量進行了分析。結果(表4)表明,8個薹用油菜品種的主薹硒含量在3.94~12.99 μg/kg之間,其中硒滋圓1號、中油高硒2號、硒滋圓2號、CY06和CY07主薹硒含量較高,在10 μg/kg以上;CY05、中油高硒1號和CY04主薹硒含量較低,在10 μg/kg以下。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硒滋圓1號和硒滋圓2號早熟性較好,主薹和分枝首次采摘時間均較早,在生產中可以提早上市,填補市場空白,獲得較好的市場價格。CY04、CY06、CY07和硒滋圓2號主薹莖粗和單薹重均較大,且在合理的范圍內,市場賣相較好。CY04、CY07、CY05、CY06和硒滋圓1號主薹產量較高,均在450 kg/667 m2以上。CY04、CY05、硒滋圓1號、CY06、CY07和硒滋圓2號菜薹總產量較高,達700 kg/667 m2以上。硒滋圓1號、中油高硒2號、硒滋圓2號、CY06和CY07主薹硒含量較高,在10 μg/kg以上。
綜合分析,硒滋圓2號、CY06和CY07具有主薹莖粗和單薹重適宜、菜薹總產量較高、硒含量較高等特點,比較適合作為高產優質薹用油菜品種在黃岡地區推廣種植,且可以利用品種間的熟期特性實現錯期上市,保證市場的持續供應。其余品種在菜薹利用的某一方面具有較好的利用價值,可以作為薹用油菜品種改良的材料利用。
參考文獻:
[1] 劉正瓊,王洪錦. 油菜多功能開發利用研究綜述[J].現代農業科技,2019(24):1-2,6.
[2] 常海濱,胡海珍,徐 全. 黃岡市油菜薹推廣經驗介紹[J].長江蔬菜,2019(16):35-37.
[3] 李 剛, 王軍威, 馬傳紅, 等. 油菜“一菜兩用”效益比較試驗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20(6):139-140,278.
[4] 陳 軍,劉道敏,郝 睿. 油菜新品種大地199“一菜兩用”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18,32(4):36-40.
[5] 楊艷斌, 王新發, 劉 晟. 硒高效油菜薹新品種硒滋圓1號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20(22):30-31.
[6] 劉 晟, 頓小玲, 金 莉, 等. 硒高效菜用油菜雜交品種硒滋圓1號的適應性研究[J].長江蔬菜,2020(18):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