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有序開展好農村露天數字電影放映工作,既做到公益放映村村月月響不停,又保證不落下每一場商業放映?本文以福建省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制定完善實施“定放映片區、定放映任務和定放映員”的“三定”放映責任制模式為例,闡述安溪農村電影放映工作的開展情況。
【關鍵詞】農村電影 “三定”責任制 電影放映
福建省安溪縣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分為公益性放映和商業性放映兩部分,在安溪縣轄區范圍內開展農村數字電影放映服務系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主要職責之一。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公益數字電影年放映任務5416場,其中農村地區年放映5256場、城區社區年放映160場;商業數字電影放映部分,自2017年至2019年,年均開展放映1703場(2020年和2021年,安溪縣農村商業性數字電影放映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數據具有特殊性,在此不做分析)。如何有序開展好安溪縣轄區內每年七千多場次的農村露天數字電影放映,既做到公益放映村村月月響不停,又保證不落下每一場商業放映?多年來,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制定“統一安排,統一管理,專款專用,獨立核算”的農村電影放映實施方案,實行“定放映片區、定放映任務和定放映員”的“三定”放映責任制,做到了公益放映任務年年超額完成,商業放映場次數量保持穩中求進的良好局勢。
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之所以要實行“定放映片區、定放映任務和定放映員”,是基于農村電影放映的公益性質決定的。做好農村電影放映片區的劃定和片區放映員的確定,原則上禁止放映員跨片區開展放映活動,這樣既能確保每個放映片區的公益性放映可實行放映責任制,又能有效避免出現商業性放映惡性壓價競爭現象。公益、商業放映任務的制定,可確保安溪縣每個行政村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公益惠民電影放映開展,又能提高農村放映員開拓農村電影商業放映市場的積極性。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現行的“三定”放映模式已實行多年,但隨著放映人員的退休和變動、部分放映片區商業放映場次減少等因素影響,原制定的部分放映片區、放映任務和放映員人數的“三定”可能有些不適用現在的放映實際,需要進一步更新完善。
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要完善“定放映片區、定放映任務”,首先要解決的是測算出單個安溪縣農村放映員一年大致能完成農村電影放映場次數量,再根據這個基礎數據,合理劃分放映片區,配套人員、設備,下達相應公益、商業放映任務。
(一)影響放映的因素。經筆者歸納,影響安溪縣農村數字電影放映的因素主要為三種,具體如下:一是天氣影響。受新冠疫情影響,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3個固定室內放映點于2020年1月起全部暫停放映,現安溪縣農村電影都是選擇在露天室外場所開展放映,因此,安溪縣開展農村電影放映受降雨、氣溫等天氣影響最為明顯。通過對近十年(2012-2021年)安溪縣歷史天氣匯總分析,安溪縣開展農村電影放映時, 1月、2月、12月主要受低氣溫寒冷天氣影響, 3月至11月主要受降雨天氣影響。二是政策影響。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三是內部制度影響。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結合實際,制定相應的內部實施辦法,限期提前完成全年放映任務。除上述三種主要影響放映的因素外,其他因素比較而言影響較小,比如:設備方面,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配有一定數量的數字放映設備用于機動備用,故放映設備故障因素影響可忽略不計;電影放映屬服務行業,具有一定特殊性,法定節假日并不影響放映工作的開展;放映員按實際放映場次、量化考核等次計算薪酬,且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制定的內部實施辦法有足夠的冗余天數,故放映員當年度的事(病)假對整年放映量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二)影響因素的賦值。以平年計算為例,即T總為365天。根據近年來安溪農村露天電影放映現場照片回傳分析,放映當晚若平均低溫低于10℃(含)時,安溪農民群眾觀影率較低且觀影條件也很不理想,不宜開展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活動。通過歷史天氣查詢,近十年(2012-2021年)安溪縣每年12月氣溫低于10℃(含)的總天數有121天,平均每年12月約有40%為低于10℃(含)的低溫天氣。結合公益電影放映任務要求,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制定內部實施辦法規定:各放映隊每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年放映任務,即T4為31天。為此, T1應變更為1月、2月氣溫低于10℃(含)天氣的天數, T3為1月至11月可休息天數。對近十年歷史天氣進行統計并取年平均值, T1為27. 6天, T2為78. 1天。按放映員每周享有休息一日計算, T3為47. 7天。為方便農民觀看,提高觀影人數,安溪放映員最多可將一村一月一場公益電影的2個月放映任務放在一個晚上放映,即C取值常數2。
(三)理論放映能力。將上述各影響因素的賦值代入方程計算得:單個安溪農村放映員一年大致能完成農村電影放映場次數量約為361場次。對比大部分安溪放映員近5年個人實際年放映總量數據,該測算數據相對合理,任務量適中,能預留適當時間給放映員發展商業放映或應對如疫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暫時停映。
安溪縣轄24個鄉鎮、438個行政村,鄉鎮行政村數量分布不均,如安溪縣龍涓鄉有36個行政村,而安溪縣白瀨鄉卻只有5個行政村。顯然,安溪縣農村電影放映片區不能簡單地僅按鄉鎮的行政區域來劃分確定。安溪縣農村電影放映片區的劃分思路為:以縣城城區為中心,建立城廂鎮—桃舟鄉“北上”線、蓬萊鎮—福田鄉“西進”線、官橋鎮—龍涓鄉“南下”線的三面輻射總體框架,參照單人理論放映能力、公益放映任務、商業放映場次等因素劃出一定數量的行政村組成放映片區。
(一)商業放映任務分配。要做好安溪縣城區、農村放映片區行政村(社區)數量的分配工作,首先可采取的做法是將放映員個人商業放映場次任務數量這一影響因素進行明確固定。商業放映是農村露天電影放映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農村放映員放映收入來源之一,合理制定分配商業放映任務,能推動農村放映員進一步開拓農村電影放映市場。多年來,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始終堅持每年制定下達商業放映任務,并將商業放映任務完成情況作為放映量化考評指標之一。正因如此,在農村眾多文藝娛樂商演的情況下,安溪縣農村商業性放映市場能保持占有農村文藝商演的一定份額。結合近年來安溪農村電影實際放映場次,放映員均以開展公益電影放映為主,絕大部分放映員個人每年開展商業放映場次約占個人年放映總量10%。為此,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可明確每個放映員商業放映任務數量為36場次。
(二)片區行政村基礎數量。農村放映片區參照安溪農村放映員單人理論年放映能力,扣除個人年商業放映任務數量,單人能完成年公益電影放映場次數量為325場次。因每個城區社區年放映任務與農村行政村年放映任務是不一致的,在這里需分類討論。農村放映片區方面,按照一村一月一場公益電影放映任務要求(即一個行政村一年至少放映12場公益電影),能得出大部分農村放映片區可安排行政村數量在27個左右。縣城城區方面,縣城城區20個社區每年放映任務為160場次,需再增補10個左右的行政村組成縣城城區放映片區。
(三)組建放映片區的原則。各放映片區應考慮實際,不必做到每個片區的行政村數量都保持一致,但原則上不能偏差太大,如官橋鎮、長卿鎮等行政村數量在27個左右,可直接作為放映片區;龍涓鄉、龍門鎮或感德—桃舟、湖頭—白瀨合并片區等雖然行政村數量超30個,但該片區商業放映年均超120場,能增配1套數字放映設備用于業務放映,也可直接作為放映大片區;尚卿鄉行政村雖只有18個,但該鄉商業放映年均超330場,也可直接作為一個放映片區。其余下轄行政村數量較少的鄉鎮,盡可能以鄉鎮為單位,按地域周邊接壤兩兩合并的方式組合成新的片區,組合后的放映片區行政村數量均在27個左右,如福田—祥華、藍田—蘆田、參內—魁斗等等。經劃分,可將安溪縣露天電影放映片區定為17個放映片區,其中1個縣城城區放映片區、16個農村放映片區。
若做好放映片區的劃分,則片區內制定的每年商業放映任務和每個行政村(社區)的每年公益放映任務數都是固定的,結合每個放映片區的行政村數量和年均實際商業放映場次情況,就很容易算出各個放映片區應配放映人員和放映設備數量。
(一)放映隊伍的建設。在不考慮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放映內勤人員配備的情況下,若將安溪縣露天電影放映區域劃為17個放映片區,可在每個放映片區成立1支基層電影放映隊。按照各放映片區電影年放映量分配,為城廂、湖頭—白瀨、感德—桃舟、尚卿、龍涓、龍門等6個商業放映年均超120場的放映片區各配備1名隊長和1名隊員,其余11個放映片區每支隊伍均只配備1名隊長,如此安溪縣至少需要農村電影放映員23人。但考慮到安溪縣現有的農村放映員平均年齡已達50歲,其中55歲以上放映員有6名。為了安溪縣農村電影放映能夠傳承有序,近幾年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可考慮適當增加2—3名農村放映員作為儲備干部,儲備放映員優先選派到單人放映且放映員將近退休的放映片區跟班學習。
(二)放映設備的配套。在片區放映設備的配備上,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在為17個放映片區各配備1套放映設備的基礎上,再為城廂、湖頭—白瀨等6個商業放映年均超120場的放映片區增配1套數字放映設備,用于開展業務放映。同時,再多配備2—3套數字電影放映設備用于機動調配,一是用于各放映隊設備故障維修期間臨時借用,二是用于新增商業放映達120場次片區機動調配,三是用于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直屬隊開展公益放映活動。
放映“三定”制度的制定、更新完善、監管實施,為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實現服務農村、服務農民、豐富基層群眾文化娛樂生活等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再次讓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成功入選全國先進基層電影服務集體表彰名單。下一步,安溪縣電影服務中心將繼續立足茶鄉實際,堅持貼近農村、服務群眾原則,突出服務增強職能,持續創新增添活力,努力打造一支服務實、業務精、紀律嚴的“電影輕騎兵隊伍”,有效打通基層電影服務“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