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我國整體實力得到了提高,在國際方面話語權增加。在相關金融技術、金融科技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金融安全面臨著很多問題和挑戰。近些年來金融危機頻繁出現,因此,系統性金融風險不僅對金融安全和金融穩定產生影響,同時還會對國家的宏觀經濟帶來不利影響,對于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進行全面的防范,是國家維護金融安全的必要手段。
一、引言
伴隨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深入,國家與國家之間的交流合作以及資金往來日益增多。金融全球化推動各個國家深入交流,推動國家相關金融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但在提高金融利用率的同時,也給金融安全埋下了隱患。金融安全作為時代發展的重要產物,對于國家安全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當前金融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成為各個國家首要任務之一。金融作為當今時代的重要內容,金融穩定、維護金融安全是各個國家治理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金融全球化作為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推動了國家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為各個國家系統性金融風險埋下隱患。二十世紀末期泰國制定的一些制度,引發金融危機,泰銖迅速貶值,導致整個東南亞地區經濟受到嚴重影響。金融作為一個國家穩定發展的主要前提,與國家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金融安全在我國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金融安全不僅僅是國家安全的組成部分,事實上,金融安全與國家安全有著直接的聯系,貫穿于國家各個層面以及各項工作。
二、我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現狀
由于金融風險具有周期性長、關聯性高的特點,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對于國家、對于社會的危害巨大。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也在不斷累積和疊加,債務風險、泡沫風險、高杠桿等一系列問題尤為突出。在全球資本市場動蕩不安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進出口商品以及貿易均受到了不良的影響?,F階段,我國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地方政府的債務風險
現階段,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特別是一部分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已經受到了社會的關注并且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些地方社會保障相關資金支出、基礎建設支出、人員支出等一系列支出大多表現為剛性增加。與此同時,我國地方政府大部分財政收入均來源于土地的出讓金,但是由于當前房地產行業相關政策的影響,土地出讓金等財政收入較難有大幅度的增加。另外,一部分企業存在偷稅漏稅等違法活動,也是導致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增加的原因。
(二)資產價格的泡沫風險
資產價格泡沫風險指的是商品實際的價格與商品資產價格產生過度的差值,導致經濟假繁榮、金融穩定性較低。我國房地產行業資產價格泡沫風險,其本質是由于土地問題、開發商問題、資金問題等多種因素導致的,不僅會在金融、財政等各個方面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同時很可能對我國整體宏觀經濟產生不利影響。站在需求的角度分析,房地產行業的需求遠遠超過人們對于房產的剛性需求,炒房等一系列現象頻繁出現。大部分資金用于房地產建設,導致房產價格持續增長,從而形成價格高、庫存多、金融化等一系列風險特征。如果房地產行業資產價格泡沫破滅,那么必然會增加違約風險,不良貸款增加,風險會在銀行、企業、資本市場全面擴散。
(三)金融創新的風險
近幾年來,隨著我國金融產業的快速發展與進步,金融創新水平也在持續提高,從而出現了一些新型的金融產品和更加全面的金融業務。相比于傳統的金融產品,現代金融產品風險性更高。例如,影子銀行就是一類十分特殊的金融創新。我國影子銀行與我國各大商業銀行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但是并不受銀行相關體系以及相關條例的監管,自由性較大。影子銀行事實上屬于非傳統方式下的信貸體系,通過一些方式,獲得大量的資金,并且以高利率的方式借貸給一些剛剛起步發展的企業。但是,影子銀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會對商業銀行體系產生直接的影響,會使風險轉移至商業銀行,一旦我國市場經濟惡化,金融體系應對風險的能力就會降低,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就會大幅度增加。
(四)高杠桿風險
導致金融風險發生的大部分原因是高杠桿,其主要表現在大部分企業負債較多或者實體經濟盲目快速擴張。高杠桿很容易導致流動性風險的發生,從而引發金融風險,使銀行等大部分金融機構會受到不良影響。具體來說,我國宏觀方面的高杠桿主要表現在一些非金融企業方面。非金融企業各個部門杠桿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貸款、借貸、股權融資等多種方式,導致企業內部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企業內部產品庫存量增加。同時,企業在進行非傳統方式的融資時,資金期限錯配使風險發生。企業產能過剩,會采取借貸的方式,對原有的漏洞進行填補,導致企業杠桿率大幅增加,同時占用了資源,降低了企業發展的空間,資源配置以及資源使用效率降低,減少企業盈利。大部分居民的銀行儲蓄化為房地產,使居民負債增加,負債時間加長,這些原因均會導致市場經濟流動性降低,從而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五)內外共振風險
隨著金融對外開放,外部風險的共振,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我國金融對外開放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即銀行等一些金融服務行業,允許外來資本的注入;第二個是金融市場對外開放,這也是金融開放的重要內容,包括資本的無限制流動,以及國外的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上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投資。我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整個過程當中,全球資本帶來的沖擊導致我國金融受損。近五年來,人民幣貶值趨勢仍未遏止,所以對資本外流的現象仍然需要給予高度的重視。一旦資本大量外流,必然會導致我國內部資金匱乏,市場經濟供不應求,導致房地產、股票等價格大幅下跌,使整個金融市場動蕩不安,加大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可能。如果我國的資金匯率缺乏彈性和可操作性,面對全球金融的影響,央行可通過對外匯市場的大幅度干預,從而來穩定我國資金匯率。但是,人民幣貶值、資本外流,形成一個不良的循環,如果不能在第一時間內打破此循環,會使我國的收支、匯率等諸多方面受到嚴重的影響。從當前中美貿易來看,人民幣貶值,必然會導致我國外匯儲備規模減小,降低我國應對金融風險發生的能力。
三、系統性金融風險產生的原因
(一)金融系統內部較為脆弱
金融體系天然存在不穩定性和動蕩性,因此金融本身就是導致金融風險發生的主要原因。金融脆弱性主要表現在:第一,金融機構的高杠桿效應,雖然可以大大增加金融機構應對突發風險的能力,但是金融行業與其他行業相比抗風險能力更弱。各個企業之間為了增加收益不斷增加杠桿,因此金融穩定性較低,并且十分脆弱。企業負債過多或者杠桿過高,很容易導致企業內部資金不足,內部就像一個空殼子,經常會出現資金鏈斷裂等現象。美國次貸危機爆發的時候,有一部分金融機構及杠桿增加率可高達60倍以上。第二個是由于期限錯配,資產和負債的期限兩者不匹配很容易導致流動性風險的發生,在這個時候金融體系的資金鏈十分容易斷裂,一旦面臨突發風險或者沖擊,很多企業會由于資金鏈斷裂從而破產,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爆發。第三是資產信息不對稱。金融市場由于經營主體十分龐大,很容易導致信息不對稱問題的發生。信息不對稱一方面會讓投資人對于企業內部的整體狀況產生懷疑,導致企業不能獲得融資,資產價格降低,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經營的效率,使金融機構資源配置不能得到優化。
(二)宏觀經濟周期波動所產生的影響
宏觀經濟周期通常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金融市場有規律地在某一水平上下波動重復的一種過程。當新的一輪周期到來的時候,整個金融市場較為穩定,但是隨著市場的發展,企業追求高利益,從而進行高杠桿經營,導致借款人風險劇增,使金融市場穩定性下降,直至運行到經濟周期的末尾。相關研究也從不同方面印證了市場經濟的周期波動行為,會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經濟在衰弱的時期面對風險可能會對金融機構產生相關影響,銀行相關信貸決策做出調整,導致一部分中小型企業融資困難,從而使沖擊在整個金融系統全方位擴散,導致一系列不良影響的出現。
(三)相關體制不夠健全和完善
政策落實不到位以及監管力度不夠是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重要原因。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和金融監管機構人員,由于缺乏管理意識和管理技巧,使金融系統更為脆弱。當前我國金融體系以及系統不夠健全和完善,但是信息時代的到來使金融創新加劇,因此導致時代發展的步伐與金融體系兩者不匹配現象出現,而且存在一部分領域缺乏相關監管,減弱了金融體系應對風險的能力,為未來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埋下安全隱患。另外,金融方面的監管大部分依賴于相關評級機構,而且由于近幾年來風險不斷增強,導致金融監管很難發揮自身的作用。
(四)國際因素影響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深會導致資本向外流出,但是資本不科學的流出會導致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發展中國家金融體系以及相關金融制度不夠健全,當外來的資本過度流入的時候會使外匯市場風險增加,但是當資本過多向外流出時會導致本國貨幣貶值。金融一體化使全球金融環境發生相應的變化,不僅是發展中國家會受到相關的影響,發達國家亦是如此,都會引發系統性風險。
結 語
近些年來,國家金融安全問題逐漸成為金融行業重點關注的一個問題,系統性金融風險更是廣大學者重點研究的一個話題和內容。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國的系統性風險不斷增強,作為影響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因素,系統性風險的爆發必然會對國家的金融安全產生直接的影響,甚至會導致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在此大背景下,對金融風險進行全方位的防范,對于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防范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濟南市總工會綜合事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