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1年《信托法》頒布實施后,我國信托業正式步入規范發展階段,在經歷了近幾年的高速發展之后,2021年4季度末,全行業信托資產規模余額20.55萬億元。隨著信托行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在社會經濟中發揮的作用也日益重要?;谄浣洜I模式和其業務鏈條存在的獨特性,導致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無法滿足信托行業財務管理要求,所以在未來的財務管理工作當中,信托公司需要通過科學的溝通交流和合作,建立業財融合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信托行業,由于其業務產品個性化突出,數據管理價值意義重大,對于企業財務管理的要求較高,而財務管理是一個比較全面的管理工作,往往存在于企業運營管理工作當中的每一個方面,財務部門在工作中對其他部門進行動態性管控,進一步實現事前預算、事中控制和事后評價。但在實際工作中要想達到上述效果,財務管理工作就需要更加嚴謹地去處理企業的不同數據信息,但傳統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模式已經很難達到要求。而要想打破傳統管控模式,相關財務人員就必須豐富和優化財務部門的各項功能。
企業應當把財務部門對數據的分析運用到業務部門之中,并進行統籌管理,這就是業財融合管理模式。只有把業務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工作組織在一起展開管理,才能提高兩個部門工作的效率,實現雙贏。大數據時代,財務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更強的綜合能力,才能客觀分析各項工作內容,并對其進行精細化管控,為決策人員提供精準且真實的信息。只局限于財務部門無法做到對各個部門各個系統的有效把控,還有可能因單一部門的局限性造成信息繭房現象的發生。企業必須提高對業財融合工作的重視,找到合適的連接點促進業務和財務部門的融合,打破傳統部門之間的壁壘,全面提升管理效率。
一、信托行業落實業財融合的必要性
信托行業在市場經濟中發揮出了極為重要的作用,但相較于傳統的制造業和有著悠久歷史的銀行業,信托行業在財務管理中對于業財結合的重視程度還相對較低,無論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對業務融合價值的認識都稍顯遜色。也因此信托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還處于比較初級的階段,所以完善信托行業的業財融合工作顯得迫在眉睫。具體而言,在信托公司實施業財融合能夠促進財務管理精細化,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的時候通過業財融合整合各部門信息,各項管理工作將變得更加精細化,獲取和處理信息的效率也可以大幅度增加,尤其是能夠有效促進業務和財務兩個部門工作效率的提升。此外還可以加強財務管理的風險防范能力,財務部門因其工作特殊性需要全面接觸和了解企業中的各項業務活動,收集精準數據,并以此為基礎,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把企業中的標桿和定額指標數據實現縱向加上橫向分析。在企業中實行業財融合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業務與財務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能力,并發揮好財務部門的監管職能,以此來全面防范風險問題出現,通過業財融合模式,還可以使財務工作能夠全面滲透到業務每一個環節當中,做到這一點需要財務部門在深入洞悉企業的運營現狀,構建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同時,以各種財務指標為基礎依據,結合業財融合模式,對各種指標進行精細化管理,只要做到上述幾點,其風險防范功能便會凸顯出來,為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保證企業的經濟效益最大化。企業在運營建設的時候,一般都是以確保經濟效益為戰略導向,落實業財融合管理模式可以幫助企業把財務和業務部門之間的各種數據高效收集,給戰略規劃方案的設定和各項決策提供精準依據,還能夠進一步提升管控水平,為企業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二、信托行業財務管理和業務管理融合現狀
(一)財務管理意識局限
就目前信托行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而言,如大部分傳統財務工作一樣,強調財務核算,輕視財務管理,財務人員80%的工作時間都用于會計核算,考慮的是如何填制會計憑證、填報報表等,并不了解公司的業務,甚至是內心意識里就不愿意走出去與業務部門開展交流,導致財務管理工作與業務相對脫節,現實中經常有業務人員向財務人員征詢業務執行過程中的財務問題,財務人員由于聽不懂邏輯,無法為其答疑解惑,進而造成業務人員對財務人員的不信任。長此以往就進入了一種惡性循環,財務人員的財務管理意識更加局限,也削弱了財務管理工作對于企業的價值。
(二)財務決策缺乏業務邏輯支撐
信托公司的固有投資行為涉及的項目金額相對較大,基本都是上億元的項目,前期需要進行詳細的項目可行性研究,財務部門在這個過程中應該盡全力完善企業各個項目的財物數據匯總,以此幫助公司管理層做出正確的決策。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財務部門在做相關可行性分析時所出具的相關報告,并不是基于業務的邏輯來分析的,而是僅僅針對公司提供的一系列財務數據套上財務工具得出的一個結果,這個結果或許具有統計上的意義,但實際缺乏經濟上的意義,可能造成管理層出現重大的決策失誤,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同時,由于財務人員很少接觸或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流程,這就導致對業務數據進行整理的時候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但最終往往還是無法保證真實性和準確性。
(三)業財融合模式推動困難
信托行業的業財融合管理模式通常是對于財務部門提出改革創新,所以財務部門所設定的管控體系是否完善還是較為明顯的。對此,業財融合在發展和推進的時候,還是主要以財務部門作為中心,其他部門只是起到了輔助作用。如果企業全面推進業財融合管理模式,從某種角度上會增加業務部門的工作時間長度,甚至還會導致部門的傳統工作方式發生改變。在如此的管控模式當中,業務部門在配合財務部門進行信息開放的時候,審核力度便會增大,兩者工作內容和方向本來就不同,如此一來,業務人員建立在業財融合管理工作角度上的認可度并不高,甚至會產生抵觸心理,這樣的話配合度就很低,阻礙了業務融合的執行。
三、基于業財融合財務管理體系建設
建立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建設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是目標層,信托企業日常管理工作開展的時候,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工作目標存在差異,前者所注重的是企業日常經營,并不關注價值多少,因此其雖然會促進業財融合推進,但并不與業務部門統一。而后者在工作上一般都是銷售和推廣為主,關注的是其能獲得的經濟效益。在業財融合角度上促進各部門之間的交流與協同,增強信托財務人員管理前移的意識,將風險防范貫穿于企業的每一個工作環節,提高財務管控力度,通過嚴格的財務信息幫助業務部門在信托產品審計和銷售的時候完善工作風險評估、開展管理和監控以及后續檢測評價,讓各種活動安全順利地開展并保證活動延續性。第二個是內容層,以企業的價值鏈角度為出發點,開展財務和業務之間的協同需要信托產品設計、市場推廣、固有投資決策分析及日常管理等多方面工作構建全面價值鏈分析體系,可以幫助企業員工充分了解公司業務線條的構成、市場的分布情況等。在制作戰略規劃的過程中,企業的發展方向還有財務信息都會凸顯出來,有利于促進企業在未來發展各種資源時實現高效調配。當企業落實各項經營活動的時候,一般都會建立嚴格的戰略規劃,比如在制定信托業務的管理報酬時,就要由財務部門進行分析探底,找到公司的業務成本構成和占比,通過有效的措施去降低成本,設置公司最低的報酬率,以此來為企業打造更高效益,避免做一單虧一單的情況。業務前端在市場營銷過程中,要保持與財務工作人員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拋出那些無價值的產品,將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到具有盈利功能的產品中。在市場占有率方面,要完善對客戶的售前售后服務,提高客戶滿意度,銷售部門和售后服務部門以及財務部門之間要對服務的成本和質量精細化計算,以此來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績效管理工作落實量化分析,明確每一個部門和工作人員所能帶來的利益,將管理工作貫穿于企業所有流程中。第三個是架構層,信托行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強調管理前移,只有財物管理工作前期就參與到業務中,才能讓業財融合有的放矢。落實信息和財務共享的時候,財務人員可以從繁瑣的會計交易相關工作中脫離,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身于日常的經營和各項業務分析之中。
四、業財融合角度下財務管理水平提升措施
(一)強調財務管理前移,建立專項小組
基于信托行業的金融產品具有多樣性、信托公司本身的固有投資金額巨大、模式個性化等特點,信托行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必須強調管理前移,要求前期財務人員就要參與到業務前端。具體而言,可以試行建立一個專門的虛擬部門,抽調前臺業務人員和中后臺財務人員組成業財融合小組,專注于為前端信托產品設計、合同擬定、項目可行性分析、后端財務管理、風險控制、項目落地完整的價值鏈條服務,這樣投入各項工作才能夠更加有的放矢。
(二)財務人員打破局限,加強外部交流
無論哪一個行業,財務人員想要真正地了解業務,想提高業務和財務部門之間的綜合效率,那就必須加強部門內財務人員與其他部門之間的溝通,提高自身的數據檢測能力,完成自身轉型。財務管理人員積極維護和其他部門以及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保證各項工作開展能順利進行,也方便收集和共享財務數據。溝通方面,財務人員在收集各種數據的時候應當以管理人員的角度為基礎,積極轉變工作人員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處理各項信息的時候不能使用過去固定的模式,要積極地創新和完善,動態性地收集整理數據,保證業務和財務功能真正實現融合。此外還必須提高對業務人員的培訓力度,增強業務人員對財務數據的敏感度,使其在執行各項業務的時候能夠著重留意財務數據,雙方在互利互助的基礎上把部門之間的工作隔閡打破,建立合理協同機制,讓業財融合工作更加順利。
(三)構建科學財務管控體系
打造一個完善的財務管控體系對企業的經營發展意義重大,而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對于企業開展會計核算和各項監督管控也能起到保障作用。結合國家目前的法律法規政策和各項業務開展情況來構建財務管控體系,能有效優化財務管理工作的各項流程并發揮出主導作用,給業務和財務工作制定出一種集約化目標,真正實現業財融合。在企業的管理工作中,財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不僅要給管理人員和領導提供各種財務數據,同時還有監督管理的職能,財務部門工作要想順利開展就要根據部門特點及其職能權屬制定一個完善的管控制度,以此來配合各項業務的進行。在具體建設財務核算體系的過程中,首先要保證企業的基礎核算,構建財務管控體系能對各項業務的成本進行精準核算,將業財融合的作用充分突出。其次要打造一個多元化的財務管理工作模式,要求各工作人員以資金和財產等角度為出發點,加強事前預測和事中管控以及事后監測分析,實現各業務和財務工作動態化跟蹤,了解每一筆資金和資源的使用方向,避免出現財務風險隱患或者浪費現象,讓企業投入的資金資源能夠和前期的預算高度匹配,這是避免風險出現且保證各項業務管理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與此同時,業財融合管理工作開展以后,應當積極進行嚴格的科學化分析和評價,打造合理的激勵政策。
(四)提高全面預算管理水平
財務和業務部門在職能上有所不同,所以對數據的敏感度存在差異。但是業財融合開展必須要做好成本、預算還有投融資管理工作方面的銜接,在具體的工作中要把財務和業務部門提供的各項數據整合到一起進行分析,從而制定業務財務開展方案,并進行預算編制,為后續工作進行做好充分準備。預算也應當在各部門的協調與輔助下完成,可借助于信息技術模擬業務活動開展過程,在此過程中根據風險因素和成本資源,構建科學合理的方案,及時推出精準財務報告,助力企業的管理和執行。需要明確的是,在信托企業中,要想順利融合業務和財務工作,那么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在過去企業各部門之間雖都有著單獨工作內容和方向,但是這些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并不合理,而且配合度較低。在新時期借助于各種信息化技術,可以很好地加強各部門工作人員之間的合作,并使各個部門之間實現信息溝通零障礙,而相關管理人員就可以在此基礎上成功構建業財融合體系,這樣一來業務和財務信息就能實現良好互動和共享,不僅能推進各項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時也能從整體上幫助企業完善經營和戰略發展。
(五)人才隊伍建設
無論什么樣的行業都離不開人才支持,信托公司在開展業態融合管理工作模式的同時,也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和培養。人事部門要加強人才招聘制度規范性,此外還可以在原有的考核內容基礎上加入大數據技術等相關內容。而對在職人才方面,可以提高教育培訓力度,不同崗位人員采用不同培訓內容的方式,在加強員工個人綜合素質素養的基礎上,適當增加對各崗位人員信息技術方面的培養,以此來提高企業上下對信息技術的操作熟練度。此外針對業務和財務部門之間的工作人員,可以構建一個合理且高效的一體化培訓機制,并據此提高兩個部門之間的交流頻次。在以上的各種培訓方案中,都要保證進行科學合理獎懲措施,只有這樣才能讓業財融合當中的所有工作人員都能提高積極性并對其形成有效約束。
結 語
綜上所述,對于信托公司而言,業財融合是必然趨勢,且迫在眉睫,但企業內部往往還存在的一些問題,阻礙著業財融合的順利進行。本文針對實際情況展開了具體分析,與此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措施,希望能夠對有關從業人員提供幫助,以期促進信托行業更好地運營發展。
(作者單位: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