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頻頻落子“未來賽道”,釋放經濟新活力
新型顯示產業加快投產擴產,新能源汽車產量創新高,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項目頻落地……當前多地新興產業增勢強勁,亮點紛呈。在推動新興產業持續發展壯大的同時,不少地方瞄準腦科學與類腦智能、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謀劃布局未來產業,推動前沿科技成果產業化,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帶來新機遇。業內人士指出,前瞻布局新興產業的同時,要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完善創新創業生態,多方協同發力培育壯大經濟新動能。
“百行千區萬企走進專精特新”專項活動密集落地
為助力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在全國范圍內舉辦“百行千區萬企走進專精特新”專項活動。通過政策宣導、平臺對接、金融服務等全方面賦能,加快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和創新發展水平,推動交流合作,促進共同發展。此項活動在武漢、杭州、昆山、慈溪、滄州、廣州、許昌、滕州、長沙、柳州、成都、蘭州、亳州、哈爾濱、南昌、南寧、濟南、北京等地持續舉辦,攜手中小企業主管部門、證券交易所以及各類專業化企業服務機構共同推廣,共同探索行業生態圈的創新發展之路,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提供發展方向,加速“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和上市步伐,拓寬“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逾三百萬件,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超三成
截至2022年9月,我國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315.4萬件。戰略性新興產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國內總量的比重超過三成。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創造量質齊升。2012年至2021年,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授權發明專利395.3萬件,年均增長13.8%。我國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連續10年穩步提升,位居中高收入經濟體之首。
工業母機ETF上市,冀望改變“大而不強”局面
于10月26日上市的工業母機ETF跟蹤中證機床指數,目前共有50只成份股,涉及機床整機及數控系統、主軸、切削工具等關鍵零部件的設計、制造和服務等領域的上市公司,能夠反映機床產業上市公司的整體表現。該指數廣泛覆蓋機床工具、工控設備、激光設備、機器人等國家大力發展、“攻堅克難”的工業領域。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母機消費國,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然而國內工業母機市場整體“大而不強”,高端數控機床產品仍然多依靠進口。在政策面和資金面的雙重加持下,國產工業母機產業鏈有望加大關鍵零部件及數控系統研發投入。
3%
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870269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比上半年加快0.5個百分點。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4.8%,二季度增長0.4%,三季度增長3.9%。從環比看,三季度GDP增長3.9%。
20.4%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我國服務貿易繼續保持平穩增長。服務進出口總額3937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4%。其中,服務出口19082.4億元,增長23.1%;進口20293.2億元,增長17.9%。
51.5%
十年來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蓬勃發展,民營企業數量從2012年底的1085.7萬戶增長到2022年8月的4701.1萬戶,10年翻兩番,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超過9成;外資企業從44.1萬戶增長到66.8萬戶,增加51.5%。
2.47萬億元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10月11日發布的數據,9月人民幣貸款增加2.47萬億元,同比多增8108億元。9月社會融資規模新增3.53萬億元,同比多增6245億元。9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3.8個百分點。
3.81萬億元
據海關總署統計,9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3.81萬億元,同比增長8.3%。其中,出口2.19萬億元,增長10.7%;進口1.62萬億元,同比增長5.2%;貿易順差5735.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