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社會支持理論和協同理論的分析,南粵巧手工坊項目實際推進過程的實施情況。借由廣州市Y機構開展的南粵巧手工坊項目,為女性手工藝人提供的創業服務,從項目背景和實施過程展開細致討論,動態呈現出群社協同下女性手工藝人創業社會支持的建構。對女性手工藝人創業社會支持現狀及問題分析的基礎上,運用群社協同帶來的效用協助女性手工藝人完善其創業社會支持網絡,以緩解她們所面臨的創業支持困境,并在該項目實施過程中發覺不足,由此為進一步完善群社協同下女性手工藝人創業社會支持提出建議。
關鍵詞:女性手工藝人;創業社會支持
一、南粵巧手工坊項目的概況
(一)項目實施的背景
南粵巧手項目是在廣東省婦聯針對女性手工藝人創業進行的項目,由廣州市Y機構組織和運營,根植于廣州某小區內作為女性手工藝人創新創業基地,在建立南粵巧手工坊,成為助力婦女特色手工藝創業發展的資源集散平臺、交流平臺和展銷平臺。工坊采取“創作-設計-生產-銷售-推廣”的模式,引導傳統手工藝走進社區、融入生活、拉動就業、增加從業人員的收入,將手工藝生產、銷售、體驗作為婦女就地靈活就業、創業的新渠道,打造出廣東鄉村振興與文化振興的特色婦字品牌。
(二)項目實施的基本狀況
南粵巧手工坊項目動由廣東省婦聯、廣州市婦聯指導,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支持,荔灣區東漖街道黨工委、荔灣區婦聯、荔灣區教育局主辦,優勢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東漖街社工站、東漖街芳和花園社區居委會承辦。從2022年2月到12月為項目周期,涉及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東莞市以及潮州市等女性手工藝人,涵蓋刺繡、布藝、褂裙等領域。
項目開展期間,廣泛拉攏包括不限于手工藝工作室、女企業家、金融機構、文創經營企業、專家學者、媒體,以及工商、財稅、文旅、農業農村、教育、專利、人力資源等相關的政府部門,形成扶持婦女手工藝創業發展的多元主體協同的機制。主要組織開展了如下工作,婦聯通過開展座談會、深度訪談、實地拜訪等形式主動了解女性手工藝人等優秀代表的需求,及時提供項目資源對接。營造手工藝實現創業就業的良好氛圍,吸引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其中。發揮婦聯組織和執委聯系婦女群眾的作用,創新宣傳動員的形式,常態化開展婦女特色手工藝政策的宣講會,幫助女性手工藝人及時了解、掌握和運用相關政策,探索創業增收的新路徑。優勢力社會工作發展中心東漖街社工站負責匹配全省范圍內,重點是廣州范圍內的手工藝及非遺藝人,以及東漖扶貧與鄉村振興對口地區的手藝作品,定期展示各類手工,同時挖掘組織一批愿意參與且有一定培訓潛質的婦女參與,在此基礎上密切與轄區企業及商會的協作,擴大作品銷路。通過參與手工藝培訓、制作、生產、銷售的各個階段,社會工作者為女性手工藝人提供創業特色服務。
在項目整體成效方面,南粵巧手工坊根據入駐手工藝特色建立相關的本土聯盟、行業組織等,發揮交流、支持、維權、對外合作交流等功能作用。開展面向本地區或本行業傳承人群的培訓、產品展銷、合作交流等活動,并提供信息發布、權益維護等服務,構建婦女特色手工藝產業交流平臺。同時結合線上線下形式,搭建婦女特色手工藝展銷平臺,助力開拓手工藝產品的推廣與銷售渠道,幫助婦女特色手工藝開拓市場。而平臺的維護和運營由社會工作者協同婦聯干部對接資源,傳輸資源,關注資源的利用效率。同時營造手工藝實現創業的良好氛圍,吸引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其中,為困境婦女、殘障婦女帶來更多就業崗位,促進手工藝行業經濟持續良性發展。
二、完善群社協同機制,提升群社協同效應
(一)優化群社協同運行機制
(1)建設協同制度
群社協同的有效發揮離不開頂層設計的引導。當前群社協同已有不少雛形和嘗試,但是缺乏真正意義上引導、促進和保障群社協同的政策法規,對在實際工作中行動合法性、合理性的認證有一定的空白,影響來自公眾方面的信任與認可,對群團組織的官方權威和社會組織的專業性造成模棱兩可的態度。
(2)促進平臺建設
促進平臺建設,提升平臺影響力。群社協同下,各個參與主體針對資源的使用、共享和流動要形成有關體制,提升資源的協同共享能力,解決需求匹配的關鍵問題,使得群社雙方之間快速互動,從而提高工作效率,極大地降低溝通成本,發揮平臺應有作用。
(二)暢通群社協同溝通機制
(1)暢通溝通渠道
暢通婦聯干部、社會工作者以及女性手工藝人相互間的溝通渠道。靈活運用溝通媒介,結合線上線下的形式,提高溝通的效率。拓展溝通的形式,包括不限于座談會、實地走訪以及線上沙龍,激發各個主體的溝通積極性。必要時簡化行政流程或者采取靈活的行政流程,以便及時應對需要處理的緊急問題,同時婦聯方也要適當給予社會工作機構處理問題的獨立性,強調溝通的平等性。
(2)完善溝通流程
各個參與主體需要明確好溝通的切入時機、溝通內容以及溝通形式等。在正式溝通的不同階段完善有關議事制度。社會工作者需要提前協調好時間、場地和參與人員,對相關方貫徹清楚溝通細節,婦聯方面發揮自身組織優勢動員更多人員參與其中,完善制度的支撐下形成雙向的協同溝通機制。
(3)提升溝通質量
溝通質量的提升需要各個參與主體的努力。具備一定的溝通技巧是保證溝通質量的先決條件,并在溝通之前做好準備,例如溝通的主題、適當總結在項目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的不足以及自己的看法等。并且需要在溝通過程中做好記錄,將關鍵內容轉化為文字材料,并不斷規范相關工作文書。
(三)整合資源調配統籌機制
(1)分類供給資源
提高資源的調配效率。首先需要深度識別女性手工藝人的創業需求,再針對性地為該群體鏈接匹配的資源,注重資源輸入的精準性。但是考慮到實際籌措資源工作的不易,在婦聯方、社會工作機構或其他組織聯動資源的過程中,進行資源的分類,進一步提高資源調配的效率,既是避免浪費,也是更快速地化解女性手工藝人有關創業方面的困境。
(2)加強資源整合
擴大資源鏈接的來源。發揮自身組織優勢向政界、商界和社會面籌措多元資源,包括不限于物質支持、信息支持以及關系支持等,并創新合作的形式,為女性手工藝人爭取多元主體的多樣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精準匹配不同創業階段的女性手工藝熱需求,并追蹤資源的使用情況。優化資源流動方向,對于未能充分使用的資源能夠進行回收再利用,提高資源輸送的效率,及時解決緊急問題。
三、提高社會工作者創業領域的服務能力
(一)提高社會工作者的專業性
進入創業領域的社會工作者,應該結合自身專業特長和技術手段,創新提供相關服務,而不僅僅是作為資源的鏈接者和傳遞者。要善于發現實際工作中,能夠踐行專業特長的地方,主動向協同主體溝通,成為扶持的中堅力量。不斷地向有經驗的社工、創業者學習以外,還要適時加強對自身專業知識的學習,善于總結和反思工作中的不足。
(二)優化社會工作者的資源整合能力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社會工作者還需要提升自身資源整合能力。鼓勵自身集合更多的力量,看待資源多元視角,提高資源使用的覆蓋程度。不僅能夠為女性手工藝人帶來創業社會支持,同時還為社區殘障婦女爭取就業機會,發展社區的全職媽媽成為非遺講師,拓展新的職業可能,這也緩解女性手工藝人企業的勞動力短缺問題。
(三)為社會工作者提供支持
為社會工作者提供創業方面的督導資源和培訓。創業瞬息萬變其中包含了不少專業知識,需要社會工作者不斷更新學習,并配合專業服務為有需要的人群輸送,例如金融貸款類、經營管理類和創業政策類的知識。這就需要創業行業的專家為社會工作者培訓,協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觀念。
四、提升女性手工藝人整合創業社會支持的能力
(一)提高創業資源的整合能力
需要加強女性手工藝人對政策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物質資源的用能力,為該群體創造實踐的機會,通過實踐的過程培養女性手工藝人對資源的綜合轉化和運用能力。南粵巧手工坊依托社區和婦聯陣地,有自己的空間,這就需要進一步打造好創業空間,利用好專業設施和技術為女性手工藝人整合資源提供外界支持。
(二)加強識別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為女性手工藝人營造良好創業氛圍和環境的同時,協助她們樹立起主動尋找資源并把握好機會的意識。推動開展創新的交流活動,為女性手工藝人拓展高質量的溝通渠道,參與包括不限于學術研討、商業論壇、跨界對話等等。在創業培訓中重視對女性手工藝人機會識別和把握能力的提升,協助該群體轉換思維、轉變視角,以便在瞬息萬變的創業市場中尋找到合適的機遇,進一步推動創業的有效開展。
(三)提升創業抗風險能力
協助女性手工藝人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不是一昧沉浸在消極、抱怨和焦慮的情緒中。對于創業環節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為女性手工藝人進行資源鏈接、金融扶持、困境咨詢以及心理輔導,及時解決女性手工藝人的創業問題,盡可能解決該群體的后顧之憂。注重為女性手工藝人補充法律方面的知識,因其手工藝行業涉及較多的知識產權,避免其陷入相關產權糾紛影響創業進程。
最后,社會工作作為一個起源于西方的以助人為己任的新專業,其理論體系并不是一種“純理論”, 而是要將理論用于實踐中, 或利用理論來解釋、分析乃至指導助人過程中的問題、需要和情境。社會支持理論為女性手工藝人創業社會支持的提升帶來實務指導、分析問題的新框架以及新支持的構建路徑,提出相關意見和反思這對于構建女性手工藝人創業社會支持的本土化路徑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思斌. 社會工作導論[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