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中美洲北部的沿海小國,薩爾瓦多于2021年6月決定采用比特幣作為國家法定貨幣,法案在同年9月7日正式生效,由此薩爾瓦多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比特幣定為法定貨幣的國家。本文從俄羅斯烏克蘭戰爭對比特幣價值影響出發,闡明了比特幣的產生及發展概況,重點描述了薩爾瓦多將比特幣事件定為法定貨幣的背景及原因。作為“吃螃蟹”的第一個國家,在把比特幣列為官方貨幣之后,薩爾瓦多政府就面臨著國內外不少質疑的聲音,比特幣法定化的道路可謂是一路披荊斬棘。今后,該國是否會成為轉化勒索收益的首選之地?比特幣的法幣之路是否走到了終點?
關鍵詞:貨幣;比特幣;法定貨幣;數字貨幣
在俄烏局勢緊張之下,全球避險情緒進一步升溫,引發投資市場震蕩,而中美洲沿海國家薩爾瓦多竟也成了受害一方。這不免讓人感到意外:千里之外的戰火,是怎么讓薩爾瓦多深受重創的呢?
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一直是比特幣的忠實粉絲,在2021年6月,薩爾瓦多國會最終批準了總統布克爾關于比特幣的提案,從當年9月7日起,比特幣成為該國的法定貨幣。但比特幣并未如布克爾所愿延續此前的強勢,一路走低,影響了國民經濟,加上俄烏戰爭影響,比特幣隨其它風險資產迅速下跌。作為第一個“吃螃蟹”國家,薩爾瓦多比特幣的法幣之路是否已經走到了終點?
一、比特幣的前世今生
那么轟動一時的比特幣,到底是在何種“催化劑”下誕生的呢?從比特幣產生背景看,可看到主要有技術傳承和經濟背景兩方面的原因。從技術傳承看,諸如電子貨幣、虛擬貨幣、密碼朋克、數字貨幣、P2P等技術在比特幣產生前就已相對成熟,在給電子網絡貨幣的產生提供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從經濟背景看,諸如“特里芬難題”引發全球流動性問題、國際鑄幣稅和通貨膨脹稅造成國際貨幣格局不公、缺乏國際協調機制,引發合作困境、多元主權貨幣體系下,國際貨幣可信任的“錨”仍未找到的國際貨幣體系的缺陷使得人們對于貨幣產生了逆反心理,自此催生了第一批“用腳投票”的比特幣使用者,為比特幣的產生提供了契機。2008年11月1日,比特幣正式在網絡上發行,發行前后一年多時間并不具備市場價值。但在此之后,比特幣的身價可以一躍而上。從2009年起,有關交易市場也開始創建。
二、比特幣的法幣之路起點:薩爾瓦多
北京時間2021年6月9日,在這看似平常的日子,一則由薩爾瓦多總統布克爾撰寫的《比特幣法》引起了軒然大波。當地時間2021年9月7日零點,比特幣合法化法案生效。由此,薩爾瓦多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正式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的國家。
但與新政快速推行相伴的是,薩爾瓦多對于合法化加密貨幣的準備似乎并不充分,尤其缺乏危機應對能力。布克爾總統不得已在推特上呼吁,希望民眾多一點耐心,問題會得到處理。然而,直到同年9月14日問題都沒能得到完全解決,引發了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
三、為何會是薩爾瓦多第一個“吃螃蟹”?
如果不是2021年6月9日的比特幣合法化法案,很多人可能并沒怎么聽說過薩爾瓦多。作為中美洲沿海小國,薩爾瓦多全國面積僅2.104萬平方千米。薩爾瓦多工農業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近年來受國際經濟和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長緩慢。就是這樣一個處于內憂外患環境下的國家,為何仍然堅持不懈的推進比特幣法定化的進程呢?
(一)領導集團遮羞的“煙霧彈”
2020年2月3日,布克爾執政后,腐敗傳聞甚囂塵上,掠奪政府資源、利用政治影響力獲取或輸送利益、接受賄賂、操縱選舉等現象層出不窮。基于此,《比特幣法》成為了一種“改變其國際形象”的方式。借由此舉,總統布克爾從一系列破壞他形象的丑聞中走出來,贏得了眾多的新追隨者。
(二)擺脫經濟困境的“新出路”
在海外的薩爾瓦多移民高達200多萬,技術移民率為31%,處于世界上技術移民率最高的國家之列。據CNBC估算,2020年,移民向該國匯款的總金額達60多億美元,占該國GDP的20.9%。因此,國外工作的薩爾瓦多人的匯款在經濟上就變得尤為重要。然而,國際轉賬通常會收取10%或以上的費用,需要幾天時間才能到賬,有時還需要親自提款。如此巨大的僑匯市場及背后龐大的轉賬成本使得該國總統將目光轉向比特幣,使用比特幣來避免匯款過程中造成的數百萬美元損失。
(三)美元長久約束的“逃離”
拉美國家“苦美元霸權久矣”,每一輪美元周期都會對拉美地區的金融穩定產生致命沖擊。無論是官方美元化還是事實美元化,絕大多數拉美國家均受到美國經濟政策和美元霸權的深度影響。新冠疫情以來,美聯儲“大放水”,資產價格上漲,美元走弱,削弱了拉美國家中產階級的購買力。對于一些諸如薩爾瓦多僑匯收入占比較大的國家,使用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匯款可以節省大量的交易費用。
四、反對聲音愈發高漲
雖然不能忽略薩爾瓦多比特幣法定化帶來了一定的好處,國內經濟在短期內略有增長。但與此同時,薩爾瓦多也招致了更多國內外反對的聲音。
去年7月,穆迪就已將薩爾瓦多的主權債信評等調降至「Caa1」,反映「非常高的信用風險」。此外,美國信用評級機構惠譽評級也將薩爾瓦多的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CCC),理由是去年該國將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存在風險。同時,傳統金融市場對薩爾瓦多新政也并不看好,薩爾瓦多債券也在新政實施的第一天大幅下跌,標準普爾也給予薩爾瓦多B-評級和“stable”outlook。
而在薩爾瓦多國內,就在比特幣正式成為當地法幣的第一天,薩爾瓦多就遭遇了市場閃崩、錢包故障、國內抗議的窘境。一部分民眾在當地立法議會前舉行抗議,抗議該國家將比特幣作為法幣。由于人們普遍擔憂比特幣存在金融和法律風險,因此比特幣合法化引發的不滿和抗議幾乎從未停歇。大規模抗議活動、燒毀比特幣ATM等行為并不鮮見。不少示威者認為把比特幣作為官方貨幣將嚴重損害薩爾瓦多的國家經濟和民眾的“私人口袋”,使用比特幣實則是一種“賭博”。
五、比特幣的法幣之路起點即終點?
薩爾瓦多的比特幣法幣之路一路走來可謂是內憂外患、困難重重。
從民眾的角度來看,比特幣自然比美元的波動性以及風險性更大。比特幣成為法定貨幣就意味著個人和企業必須強制接受,拒絕接受將面臨制裁,這對于個人利益無疑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部分民眾反對也在情理之中。對于海外勢力而言,比特幣的合法化意味著美元的霸主地位在當地受到沖擊。年輕一代在加密環境下成長,對加密貨幣持積極態度,更多小國可能效仿薩爾瓦多,邁入加密行業,未來美元在這些國家可能會被逐步取代。
那么,接下來還會有其他國家跟進薩爾瓦多,將比特幣作為國家法定貨幣嗎?
在薩爾瓦多《比特幣法》通過以來,已經有一些中美洲與南美洲國家紛紛站出來亮明自己對比特幣的官方態度,其中古巴開始將島上已經使用的加密貨幣合法化,而巴拿馬和烏拉圭等國的立法者也提出了類似的立法條例,中美洲成為加密金融新天堂。
和薩爾瓦多一樣支持比特幣的國家大多數經濟體量不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內生動能較弱,對外部市場尤其是對歐美市場依賴性較強,且不少國家自身法定貨幣穩定性與普及性較差。這些國家都有同樣的共性:曾遭受殖民且目前經濟不發達,沒有金融包袱;通脹嚴重,本國主權貨幣公信力較弱。因此,它們對于加密金融的開放性和包容性更強。可以看出,這些國家都是有特定原因的。
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將薩爾瓦多的信用評級都作出一定的下調后,也許有意向將比特幣作為法幣的國家會三思而后行,不會輕易采取實際立法行動。
雖說比特幣的法幣之路未必已經走到終點,但注定將一路荊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