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塊鏈技術能夠實現去中心、極難篡改、數據共享等特性,在眾多領域得到了應用。所以文章針對保險企業應用區塊鏈技術,將區塊鏈技術與內部控制活動結合,發現區塊鏈技術的這些特性對保險企業的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及監督產生重要影響。
關鍵詞:區塊鏈;保險企業;內部控制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區塊鏈技術正在改變各行業的運行邏輯,使得組織形態與資源被重塑和重整,包括保險行業。區塊鏈技術不僅改變了保險技術的基礎架構,而且可以解決保險行業的備份、安全、性能、存儲等問題,促進保險創新及提升保險企業運行效率。
一、區塊鏈的概念及特點
區塊鏈是一種鏈式數據結構,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將數據區塊按順序組合成,通過塊鏈式數據結構來存儲與驗證數據、運用分布式節點生成和更新數據、使用密碼學的方式確保數據訪問和傳輸的安全,是由自動化腳本代碼組成的智能合約的分布式基礎架構與計算方式。[1]
它的特性是極難篡改、智能合約、數據共享、加密技術、時間戳、分布式(去中心化)和去信任。
二、內部控制的定義和要素
根據規定,內部控制是一個由企業管理層和全體員工實施的、為合理保證實現企業運營管理、資產安全、財務報告真實完整和合法合規的目標,以提高經營效率和效果,以實現企業發展戰略。[2]
內部控制包括以下5要素:
1.內部環境。
2.風險評估。
3.控制活動。
4.信息與溝通。
5.內部監督。
三、區塊鏈技術的發展現狀
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支持,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中下游應用領域市場需求的不斷加大,區塊鏈技術得到了快速的增長,不再局限于最初的數字貨幣,而是在多個領域都有應用。據統計,2019年1-6月超23個省市發布的政策信息中涉及區塊鏈的超過112條。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區塊鏈技術研發和應用,開展區塊鏈戰略布局。
隨著區塊鏈技術在各個行業普及,將對現有的財務、審計帶來質的改變。劉敖迪等[3]研究了認證技術、訪問控制技術、數據保護技術,并分析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挑戰,總結了區塊鏈信息安全領域的發展前景。而袁廣達等[4](2019)指出區塊鏈技術加強了會計信息的信任,共享區域間會計信息;實現企業財務的精細化管理。陶嵐等[5](2020)認為區塊鏈技術能提高我國會計監督的質量,而金樹穎等[6](2021)認為區塊鏈技術能夠防范財務舞弊的發生,同時降低了審計市場的風險。
四、區塊鏈技術對保險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
(一)區塊鏈技術對保險企業內部環境的影響。
內部環境取決于治理層和管理層對內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態度、認識和措施。區塊鏈的分布式和去信任化的特點決定所有的參與方是交易者的同時也是監督者。區塊鏈技術使得信任不再是問題的系統,參與者運行復雜的共識協議,一致并安全地同意共識協議添加到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中,同時保持其完整性。區塊鏈技術使得管理層省去對各信息需求方再次驗證的時間和成本,消除了中間人,從而降低交易的總體成本。企業管理層以及各個參與方不愿違約,因為違約成本將被提高,從而使得企業整體的誠信度提高。
(二)區塊鏈技術對保險企業風險評估的影響。
風險評估就是在已經確定的控制目標前提下,通過各種方式識別出對企業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的因素,并評估企業可承受風險的能力,最后制定應對措施。區塊鏈技術可以提高保險市場的風控能力。可以通過區塊鏈平臺的網絡層實現及時有效的對風險進行及時評估,促進以后的風險識別工作。所以通過區塊鏈技術的數據共享、不可篡改性,保證電子保單的安全性,并擴寬了電子保單的應用范圍,結合區塊鏈平臺的網絡層與企業外部環境進行客觀的認識,存儲最新的共性風險目錄和損失事件數據庫,及時高效地識別對企業有利或不利的風險因素,以便于后續的風險分析和風險應對,解決了信息丟失的煩惱,使電子保單更具安全性。
(三)區塊鏈技術對保險企業控制活動的影響。
在傳統控制活動中,保險企業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各環節設置控制節點進行各類交易確認的控制。首先,區塊鏈技術的極難篡改特性實現了對客戶信息的保護。區塊鏈運用零知識驗證的技術,在無需泄露數據本身情況下證明數據是真實的,來實現信息數據的交易。
其次,由于區塊鏈鏈條上的各方參與者既是監督者,所以交易真實性能實時確認,不再依賴某個環節的控制,不需要完全依靠權威第三方機構的認證,而且交易結果極難篡改,既能夠保證保單的真實性。保險企業將投保人參與投保的交易記錄放在區塊鏈鏈條上,當區塊鏈技術不斷成熟,將不斷提高區塊鏈技術的利用度,未來將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以提升投保人參保的滿意度。即使數據分散地存儲在全網絡的多個節點上,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特性保證賬本存儲的一致性,當保單因為操作失誤或者是被篡改偽造時,投保人的保單也能在另一節點的交易備忘錄中進行查詢。
最后,區塊鏈技術的智能合約可以支持自動化索賠,其透明且可靠的支付機制,可以用來執行特定于合同的規則。在保險事件發生并滿足保險賠付條件的情況下,智能合約會自動執行代碼指令,自動啟動保險理賠程序,實現自動劃款賠付,減少了傳統保險賠付路徑中大量的人工操作環節,大大降低了對賬、確認等基礎性工作的時間消耗,提升賠付效率,降低保險公司的運營費。例如,在農產品保險中,當出現極端天氣時,對農產品收成產生了不利影響時,可通過智能合約的天氣反饋機制,實現對農戶的自動賠償。
可見,共同算法成了區塊鏈時代的信任基石,通過技術來建立信用,傳統控制活動中為確認交易性而進行的崗位設置、對賬機制等均不再是控制的重點。智能合約的廣泛使用也將降低履約過程中對檢驗和控制的需求。
(四)區塊鏈技術對保險企業信息與溝通的影響。
首先,管理層應當構建暢通的內部溝通方式和渠道,確保企業準確的信息能在企業內部與外部有效的溝通。由于保險公司在保險產品銷售過程中工作人員容易存在銷售誤導、保險條款不透明以及事故發生后賠償難等問題,或是投保人利用信息不對稱而存在的騙保現象等,所以保險公司與客戶之間存在信任的問題。那么保險公司可以運用區塊鏈技術的數字化合同將信譽轉化成可管理的性質。區塊鏈技術同時可以驗證客戶和事務(如索賠)的真實性,幫助保險公司發現賠付過程中是否存在重復或可疑的交易。
其次,各保險公司可以成立一個數據庫,實現保險公司之間的信息共享。各保險公司利用區塊鏈技術中的數據層對信息進行加密。同時區塊鏈技術極難篡改的特性,使得區塊鏈中存儲的數據信息安全和可靠,保險公司也可以使用數據層的公私鑰,對數據信息進行管理。
最后,保險公司不僅要保障自身的內部敏感信息的安全,更要確保投保人的私人信息安全。公司還可以在區塊鏈平臺中進行信息的高效傳輸和利用,增強內部溝通和交流,促進企業組織內部良好運轉。
(五)區塊鏈技術對保險企業內部監督的影響。
在區塊鏈技術下,保險企業內部監督將不再僅僅是一項事后監督手段,由于內部監督人員可以通過區塊鏈上接口實時獲取交易數據,因此使實時監督成為可能,降低企業監督成本。公司可以運用區塊鏈多方驗證的交互式共識信息傳遞程序,構建自我監管和行業內相互監督的點對點的管理系統,同時該系統內置檢查和平衡機制,確保系統內的任何計算機操作都無法逃過系統的監控。
保險公司還可以利用區塊鏈平臺匿名操作,激勵員工內部監督。由于管理層某些主觀因素導致內部控制監督沒有落實,進一步導致了企業內部控制的監督失靈。因此管理層可以在區塊鏈平臺激勵層中設置獎勵激勵員工積極參與監督。
五、總結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保險企業的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內部監督中,降低企業時間成本,提高數據信息存儲的安全,區塊鏈的難以篡改性實現了企業治理層對企業經營狀況的監督與管理、實現全流程數據在保險公司、監管機構和消費者之間完全公開,并實現各方信任共享,發揮企業內部各部門的優勢,提高企業整體的競爭力。因此,區塊鏈技術對保險公司的內部控制產生重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周敏,李清. 區塊鏈技術在互聯網政務數據共享中的應用實踐[J]. [1]江西省公安廳科技信息化總隊, 2022.
[2]賈超增. 淺析企業財務內控制度[J]. 現代經濟信息, 2012.
[3]劉敖迪,杜學繪,王娜等.區塊鏈技術及其在信息安全領域的研究進展[J].軟件學報,2018,29(07):2092-2115.
[4]袁廣達,郭譯文.區塊鏈技術在會計領域中的應用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9,No.582(06):73-74.
[5]陶嵐,鄧曉雪.區塊鏈技術在會計監督領域的應用與研究[J].商業會計,2020,No.676(04):81-83.
[6]金樹穎,王鵬,張子辰.區塊鏈防范財務舞弊行為的動態博弈分析[J].財會月刊,2021,No.898(06):7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