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現存的一系列古老文化傳統都要隨著社會進步的腳步不斷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其應有的社會作用和文化內涵。行當是戲曲表演藝術的主要顯著特征之一,根據不同行當的扮演角色和藝術特色,對戲曲演員的專業進行分工,通常分為生、旦、凈、丑四大行當,其中還可以由不同的標準產生不同的分支。小生即是隸屬于“生”的分支,不同的人物形象豐富多樣,或玉樹臨風,或風流瀟灑,或執劍天涯,或深情不悔。戲曲演員需要深入解讀不同作品的人物,針對其特色融入自己的理解,并進行人物塑造,以達到絕佳的演出效果。本文從小生的概念分類、作用地位、唱腔及表演方式等方面,對小生行業進行簡析。
關鍵詞:戲曲小生;表演藝術;傳承創新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統戲曲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民族文化和歷史智慧的結晶,其蘊含著自傳統文化發展以來的所有精神元素和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價值體系,對其內涵的研究和傳承發展對完善當今文化體系具有重大的意義?,F存的傳統戲曲形式有幾百種,百花齊放、各有特色。但即使每個劇種都擁有自己的獨特分類,小生在每個戲曲中都具有極強的代表性,無論是京劇、黃梅戲,還是淮劇、評劇以及瓊劇,小生在其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戲曲作為文化瑰寶,本身就是表演、舞美、音樂等藝術混合的集大成者,小生作為舞臺的核心人物,其表演本身就是一項嚴謹的藝術創造工程,因此對演員本人的表演水準要求極高,只有在表演形式上下功夫,才能將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
一、戲曲小生的概念和分類
傳統戲曲行當自有其門道,每個角色設定都有其相應的人物特點和深刻內涵。小生一般是指戲曲中不戴胡子,扮相清秀,比較年輕的男性角色,其顯著的表演特色是,唱念特點以真假聲相結合,聲音清脆而不柔媚,要將其唱法掌握得爐火純青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小生的假嗓在具有美感的同時,還有著極強的穿透力,在念白上也與眾不同,將大嗓和小嗓進行合理結合,在體現小生的特色的同時,又不能使念白顯得過于單調,其恰當的尺度是非常難以把握的,需要小生有著多年的技術訓練和熟練經驗。根據不同戲曲的劇情內容,小生又可分為扇子生、紗帽生、翎子生、窮生和武小生。
扇子生,顧名思義,其戲曲人物的主要標志就是手揮扇子,一般身穿繡花褶子,多為風流倜儻、儒雅多情、風度翩翩的公子或書生。如昆曲《牡丹亭》中的柳夢梅,越劇《梁祝》中的梁山伯,京劇《紅娘》(《西廂記》)中的張生,《拾玉鐲》中的傅明;紗帽生,顧名思義,以頭戴紗帽為主要標志的表演形象,大多代表著朝堂之上年輕的文官,人物形象成熟、穩重、儒雅、端莊、斯文,具有風度,例如,京劇《陳三兩爬堂》中的陳魁,《玉堂春》中的王金龍,《清風亭》的張繼保,身段瀟灑,形象穩重;翎子生,得名于戲曲舞臺上盔頭插兩根較長的雞尾翎子,大多為戲曲中年輕的武將,或文武雙全的英雄豪杰,比如京劇《群英會》中的周瑜,《四郎探母》中的楊宗保,都屬于翎子生的范疇,角色具有英武的風度和身段,以體現出人物的剛健氣質;武小生在舞臺上的表演特征基本與翎子生相像,在舞臺上扮演的都是年輕的英勇武將。比如,淮北梆子戲《盤腸戰》中的羅通,《岳家莊》中的岳云;窮生,又名“鞋皮生”,在戲曲中多扮演為落魄潦倒、科舉不第的文人,如瓊劇《評雪辨蹤》中的呂蒙正、《狀元橋》中的韓賢亮、《連升三級》中的王明芳,都是此類窮生角色的典型代表。
二、戲曲小生角色的作用與地位
小生在戲曲表演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不可或缺的行當在各個劇種中發揮著作用。一方面,許多劇種包含著重要的“三小戲”劇目,以小生、小旦、小丑為主要人物,如淮北梆子戲《拾玉鐲》中的傅明、孫玉姣和媒婆,就是劇目中的核心人物。另一方面,在許多劇種中的愛情戲也占據著重要地位,其主人公大多是正旦和小生,如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中的祝英臺和梁山伯。小生在戲曲表演中有著不可替代的藝術作用與地位。
三、戲曲小生的唱腔和表演方式
戲曲小生演唱唱腔是較為獨特的,演員多是年輕演員扮演,其演唱形式是大小嗓參半。例如瓊劇小生最具特色的腔調“真假腔調”混合,期間小生唱腔中主要以渾厚的真音為主、假音為輔來的呈現,比如瓊劇《張文秀》“榮歸”一折張文秀中唱的“十年煎熬志不餒、瘦鯉變蛟躍龍門”,其兩句唱詞調門是較高的,前面一句通常是運用真音去演唱后面一句。則需要真音、假音相混合進行整句唱句的完成。另外,小生也從某些唱腔上的“襯字”可以有效地區別開其他行當腳色,例如瓊劇小生通常用的“lu b”“喂b”“lo”“na”等瓊劇襯字來輔助完成小生唱腔,這也是瓊劇音樂唱腔的特色之一。
小生通常要對所扮演的人物形象進行深入挖掘,探究鮮明人物特征,不能千人一面。戲曲小生要恪守表演規范、把握情感主線、渲染人物性格。戲曲對舞臺表演形式的要求極高,同時其對規范的細化也使其區別于其他的曲種。小生作為極具代表性的角色,在舞臺上的一言一行、一聲一色、步伐招式都有獨特的講究,小生演員對表演形式的熟練掌握程度影響著其是否能演繹出人物性格的鮮明度。
劇目中的人物形象都有血有肉,小生對于人物經歷的精準把握和共情,能有助于其分析人物性格、情感變化的微妙之處,在了解人物經歷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人物中所深埋的內涵與內心世界,將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更好地在舞臺上還原和呈現出來,給觀眾帶來更真實、更有思想、有意識的角色。小生所代表的青年群體大多為性格陽光、具有活力的年輕人,而不同角色之間的性格差異又體現在行為舉止中,要想在舞臺上散發魅力、光彩照人,必須通過細節迸發角色的生命力,體現出戲曲人物的藝術魅力。
四、戲曲小生的傳承與創新
小生作為戲曲行業的一個重要的行當,是構成中國戲曲表演藝術的中流砥柱,在戲劇表演中一直占據重要地位。在戲曲藝術蓬勃發展的幾百年間,戲曲小生行當亦是大師不斷,人才輩出,爭奇斗艷,小生此類角色也曾盛極一時。但由于其復雜程度和字音考究,對演員本人的功底要求極高,因此小生一行也曾人才凋零,地位喪落,后繼無人。而沒有小生的戲曲舞臺就像華夏丟了寶劍文墨,因此要正視小生行當在發展上的不足之處,合理利用現代更先進、純熟的技術,對其加以改進,繼承先人一直傳承下來的戲曲英姿和風骨,更好地詮釋角色的龍姿鳳璋,描繪出更絢爛的文化圖景,推動我國戲曲行業繁榮、穩定發展。
五、結語
藝術創作是人類生存發展以來凝結而成的瑰寶,是高級而復雜的生產活動,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個時代的社會發展狀況,并在時間的流逝中不斷發展創新。戲曲是中國所獨有的藝術表演形式,戲曲劇種皆為中華民族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化財富,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于戲曲繼承發展的前途,應該得到各方面人員的關注和重視,讓更多的人看到戲曲對于文化傳承的貢獻和其本身所深埋的巨大文化魅力。
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結合現代藝術發展對其進行創新改良,使其更好地融入現代生活,并繼續引領思想文化潮流。戲曲小生作為戲曲行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演員首先要掌握本行當特有的藝術精華,精于各種精妙絕倫的表演形式和特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專注刻苦、嚴謹慎獨、精益求精,對戲曲中深埋的文化內涵與傳承有更深刻的理解。將戲曲的精髓要素融入進小生的表演中,將繼承和創新有效統一,才能超越前人,引領戲曲文化不斷向前發展,使扮演的角色永遠地存在于觀眾的心中。
參考文獻:
[1]王渤凱.小生行當藝術的繼承與創造研究[J].戲劇之家,2022,(20):39-41.
[2]馬志晨.戲曲小生表演探討[J].戲劇之家,2022,(11):36-38.
[3]海龍.小生的表演藝術風格探討[J].中國文藝家,2021,(03):189-190.
[4]吳崇陽.淺析傳統戲曲中小生角色的表演教學要點[J].戲劇之家,2018,(0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