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教育領域也開始把互聯網應用至教育教學環節當中。在我國的教育體系當中,幼兒園是十分重要的時期,只有落實好“幼兒園”的教育工作,才可以給我國的教育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幼兒園教師應該開展現代化的教育活動,以信息化的創新性教育,實現相應的教育目標。而幼兒教師如若能夠將幼兒園教育和互聯網技術有效融合起來,延展網絡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價值,讓幼兒園教育變得更具獨特性,那么教師就能夠推動幼兒的全面發展,為幼兒創設舒展且高效的教育環境,進而依靠環境的創設,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加強幼兒的實踐能力,深化幼兒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的技術發展,我國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教育的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技術的發展和運用,促進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革新與發展。現代信息技術已經伴隨課程改革的深入進到了幼兒園教育的各個層面,且成了培養幼兒形成正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關鍵部分。幼兒園教育能夠透過思維的滲透,完成幼兒園教育的信息化創新,幼兒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時代下的技術合理應用,促進幼兒園信息化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是一種融合科技范疇和教育范疇的創新性教學方式,既具備交流范圍廣泛的特點,也擁有傳播速度快、學習效率高的優勢。其轉變了傳統教學下的漏洞,對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進行了實踐,構成了以生為主的教育模式。在這種模式的應用影響下,幼兒教師可以依靠各式各樣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幼兒形成正確的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并且幼兒教師能夠依靠對互聯網材料的應用,調動幼兒學習知識的熱情。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不僅可以讓傳統意義下的師幼關系得到改善,而且能夠給予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料。學生可以在幼兒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到教師所創建與設立的教學活動當中。幼兒園的活動課堂也會在此背景下,往“教育信息化”的方向延展與創新。幼兒園教師能夠在此背景下,找尋到適合幼兒成長與發展的教學形式,完成教學過程里的教育目標,幼兒則能夠在此背景下,迅速掌握知識理念,提高個體化實踐思維與能力,拓寬自身的學習視野,強化自身綜合能力的進展。
二、當前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應用存在的誤區
在當前這個階段,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一直都在持續地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關系越來越緊密。信息技術也成了幼兒園教育趨向信息化的核心性手段。但因為現階段的信息化教育還處在初級時期,所以,在幼兒教育的過程里,幼兒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一定的誤區。
(一)過分依賴技術展現,教學自主性比較匱乏
在現階段的幼兒教育過程中,課堂上所運用的教學資源、教學方式、教育理念,都和信息化教育相關。無論是新媒體的應用展現,還是微課的制作設計,都給幼兒的視覺、聽覺帶來了感官上的刺激,幼兒會出于好奇心,而對其產生新鮮感,這激發了幼兒學習知識的興趣,且也協助幼兒教師節省了大量時間,因此,很多幼兒教師都開始接納這樣的教學形式。網絡所帶來的便捷性,使幼兒園的課堂教育獲取了一定量的收益,但這種便捷性,也給課堂教育帶來了一些問題。不少教師在設計教案的時候,常因為“麻煩”,而依賴技術展現,從互聯網資源中,找尋極其相似的課件,為學生上課。但因為課件的重復性、相似性,使得很多教師在“搬運”的過程里,無法觀察到其中的錯誤。為此,這種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課件的泛泛化,也讓課堂變得枯燥無比,這并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發展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教師對互聯網資源的依賴性過強,對資源的直接搬運,就成了信息化教育下的其中一個教學弊端[1]。
(二)課堂效率相對比較低下
在幼兒園的課堂教育當中,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和幼兒之間需要進行“你問我答”的全程性互動,但有一些教師未能完整了解信息化和教育之間的關聯,也沒有切實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內涵,所以其教授給幼兒的知識內容也是固定化的,形式化的。還有一些教師過度依存信息化資源,直接摒棄了自身以往的教學方案,在教學進程里,直接應用媒體課件,這種現象會阻礙學生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延展,幼兒階段的學生,因為世界的未知性,對所有的事情都有探索的欲望,且具備濃厚的創造能力和聯想能力。單單依靠信息化教育,可能還會限制學生的想象思維與創新意識。可能讓孩子們只學會了觀看和轉移,而沒有獲取自主思考的意識與能力,這種教學形式,只漂浮在淺層方面的知識教育上,而輕視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延展性,讓學生不能在課堂之上,直接突破一節課的學習重點。在信息化不斷進展的今天,課堂效率的低下也屬于其中的一個弊端。
(三)沒有凸顯幼兒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立足于新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要求,在現階段的幼兒教育課堂當中,教師要依靠多元的教學形式,明確性的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但基于信息化課堂的落實,學生的主體作用卻遲遲得不到發揮,當前不少課堂,都是幼兒教師預先準備好多媒體課件,之后在課堂上直接展示出來。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迎合了課程改革的發展,做出了相應的創新,但課堂主體既不是教師,也不是學生,反倒成了“多媒體”的主場。教師和學生間的交流活動也開始逐漸變少。長期下去,這種教學方式和傳統環境下的“灌輸式”教育就成了沒有區分的教學實踐,幼兒成了“課件”的接收者,并非課堂的參與者,教師對學生主體地位地慢慢忽視,也成了信息化教育當中的其中一個弊端[2]。
三、創新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積極價值
(一)有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依托對傳統幼兒園課程的分析,其過程既單一又枯燥,所以,很難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我國內部大多數幼兒家長,都認定幼兒園的課程并不重要。幼兒園的開展,本質就和兒童托管機構一樣,兩者并沒有很大的差異。在這種理念的限制下,傳統幼兒教育就凸顯了“托管”的構建,忽視了“教育”的延展,所以,傳統教學方式下的幼兒教育,不僅對幼兒當前的教育所起的效益不大,對幼兒之后的教育所起的成效也不是很大。但合理性的信息化教育手段,能夠從感官刺激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幼兒會在興趣的奠基下對幼兒園課程進行研究,其可以在研究過程里,感知到幼兒園課程的魅力,而幼兒的主動配合,能夠讓實際性的教育工作得到順利的開展,課堂整體的教學質量和效率也會得到極大程度地提高與發展。
(二)有助于深化幼兒課堂的實效性
事實上,對幼兒的教育工作,不僅僅展現在幼兒園內部,而且還展現在幼兒家庭之間。幼兒的家長與教師擁有同等的教育地位,但傳統教學方式下的幼兒教育,常常會忽視家長的教育任務,并不常和家長交流幼兒在幼兒園內部的學習情況,這讓幼兒教育的實效性呈現下降的趨勢。但在應用了信息技術以后,幼兒教師就可以在現實性的工作過程里,構建一項相對健全的網絡管理制度,在制度之下,幼兒和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就會變得頻繁,其既能夠依靠各項技術平臺進行交流,也能夠借靠視頻軟件,觀看幼兒的生活情況和學習情況。由此,創新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深化教師和幼兒家長之間的關系,而關系的融合性,就會讓幼兒課堂的實效性獲取相應的提升[3]。
(三)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多元表現能力
基于對幼兒園教育信息化課堂實踐的深層探究,教師可以直觀地發現,其對信息化技術手段的運用,在實踐教學的過程里,會豐富幼兒園課程中的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變得多樣化、生動化。這種轉變,對幼兒核心素養的加強,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4]。除此外,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之下,幼兒園教育對“信息化技術手段”的合理應用,會讓課堂呈現出十分活躍的教育氛圍,這種氛圍會讓學生擁有良好的“知識認知體驗和情感領悟體驗”,幼兒的心智能力也會基于這樣的環境氛圍而得到迅速的發展,最為重要的是,這種氛圍下的幼兒參與性比較強,他們會配合教師完成教師所提出的學習任務,并積極參與到教師所建立的教學活動當中,他們在活動中的實踐,可以有效加強他們自身的語言表述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也就是說,創新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幼兒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多元表現能力。
四、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性應用策略
(一)借靠信息技術,構建信息課堂
立足于“互聯網+”的時代背景,幼兒園能夠充分結合先進化的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來建構趨向教育信息化的創新性網絡課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里,教師可以融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年齡特征來創設一個符合幼兒學習需求,迎合幼兒興趣愛好的微型信息化視頻。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媒體軟件中的立體翻頁技術進行微課程的展示,并結合課程內容,利用合理化的微課程制作軟件,制作出聲畫并行的微型閱讀視頻[5]。
教師可以用這樣的技術,替代傳統教育中的紙質閱讀,使幼兒的閱讀課堂變得更加多樣、更加生動、更具有趣味性,只有這樣,幼兒才會更加積極地、主動地進入到教師所創設的閱讀活動當中。當然,教師在制作微型視頻的時候,必須要結合學生具象化的年齡特性,根據幼兒的現實性閱讀需求,來設計簡易性地、易懂性地、價值性的繪制類書籍,使幼兒在閱讀的過程里,可以有聲畫所帶來的感官刺激,這不僅會讓課堂變得有趣,而且還會以此提高幼兒對文字、對故事的理解能力。而在這樣的教學背景下,教師所開展出的閱讀活動,就會獲取一個相對比較良好的閱讀成效。
比如在講述與“顏色”相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把與“顏色”相關的教學內容,制作成一個有趣的書籍閱讀微型視頻。在這個故事當中,要穿插一些和顏色、水果、蔬菜相連的情節,完成視頻故事和教材內容間的融合,以此借靠聲畫滲透,提高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幫助幼兒建構“顏色認知結構框架”,以生活物體的實踐觀察,加強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依托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在傳統化的教學過程里,教師通常會依照教材內容,開展對應的課程活動。比如誠信教育下的角色扮演活動、自然教育下的實踐探究活動、認知教育下的創作活動、閱讀教育下的演講比賽活動等等,教師會通過具體性的活動來完成幼兒園課程教學。但幼兒園教育的教學材料有一定的限制性,且可能與幼兒的現實學習情況不符,但依靠信息技術的應用,就可以在互聯網上搜尋到大量符合幼兒認知特征的信息資源[6]。由此,為加強幼兒園課程教育的針對性,教師就要結合幼兒的學習情況,找尋恰當的教學資源,以豐富幼兒園課程教育的教學內容為目標,提高幼兒的文化素養,加強幼兒的學習能力。
比如在講述與“環境問題”相關的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依托信息技術,豐富幼兒園課程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從“實際案例”出發,通過信息技術將幼兒平時的生活習慣,用視頻展示出來,之后讓幼兒對自身的“衛生行為”進行評價,幼兒可以在評價自身衛生行為的過程里,明確自身的優缺點,進而改善缺點,延展優點。而在播放完視頻以后,教師就可以遞進式地向幼兒展示當前世界的環境情況和人類衛生習慣對“當前環境”的影響,幼兒可以借此認知到“自身行為”和“保護環境”之間的相連,形成保護環境意識的同時,明確“保護環境,要從我做起。”
(三)融合信息技術,推進家園共育
在幼兒園的課程教育中,家庭教育一直都和幼兒園一樣,有著同等的教育作用。但當前的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并未做出良好性的銜接,無法發揮“雙倍”的效果。但把現代信息技術融合到幼兒園教育當中,就可以依靠平臺與平臺的建立,推進家園之間的共同教育。幼兒教師也可以通過自身和家長之間的教育聯合,有效加強課堂整體性的教學質效。互聯網+時代下產生了不少高科技結果與技術,教育領域的研究人員,更是設計出了“家園共同培育幼兒”的軟件、網站和平臺,教師可以依靠移動化的智能平臺、智能軟件和智能網站來完成幼兒園教育進程中的“信息共享”,依托交流向的APP,來推進幼兒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有效交流。
比如,幼兒園在組織教師進行課程教育探討的時候,就可以結合信息技術上的教育共享軟件,使幼兒教師直接依靠網絡進入到教學探究當中,并在網絡平臺上,研討教學內容、教學方案,確立教學目標和教學模式。教師還能夠依靠幼兒園信息化素材中的案例,豐富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在課堂之上,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協助幼兒建立起正確的學習理念,推動幼兒的健康發展。
又比如,教師在踐行“安全教育”活動的時候,其就可以依靠網絡上的“家園合作平臺”,把與“安全教育理念”相關的內容推送到上面。讓家長一起做好對應的安全教育。除此外,教師還能夠依托這個溝通平臺,發布家庭作業,使幼兒家長可以了解幼兒在課堂上的學習進度和幼兒實際性的學習情況,繼而讓家長結合幼兒的實際表現和幼兒在幼兒園當中汲取到的知識內容,對其進行課后輔助。除此外,教師和家長在對幼兒進行評價的時候,還可以依靠信息技術,整合“幼兒”平時的學習表現,對其進行全方位的評價,通過信息平臺上的對比功能、分析功能,讓教學評價變得更加科學、更加合理,繼而融合評價的對應數據,改正課程教育內容,提高課堂教育質量,推進幼兒園的持續性發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幼兒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已經朝“主流方向”發展。基于這樣的發展方向,幼兒園的教育過程就應該建立在科學技術的應用基礎上,改革傳統化的教育理念,創設和建立信息化、網絡化的幼兒課堂,豐富幼兒課堂中的教學內容,構建信息化平臺,完成教育資源的共享。除此外,幼兒教師在開展“信息化”幼兒教育活動的時候,還能夠依靠基于家園互動主題所創立的網站、APP來完成家園間的共同培育,以此綜合性的深化幼兒園教育的課堂質效,推動幼兒園教育信息化的創新發展。
作者單位:馬燕花" " 甘肅省臨夏市第三幼兒園
參" 考" 文" 獻
[1]汪美蓉.“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教學信息化創新應用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85-87.
[2]馬寧萍.論“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67.
[3]王藝珠.“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03):113.
[4]吳高男,蔡淑敏.教育信息化" 課程游戲化——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J].家教世界,2021(30):21-22.
[5]柳君.構建幼兒園教育信息化應用新常態[J].新智慧,2020(24):32-33.
[6]馬蕾.教育信息化課程游戲化——信息技術在幼兒園教育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