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連綿,綠樹成蔭。走進北宅,鄉間道路兩旁綠意正濃,一只只小蜜蜂不時飛過;桃園里,果農正在采摘蜜桃……一幅幅歸園田居、美麗鄉村畫卷映入眼簾。從鄉村改造到設施配套,這是鄉村振興的1.0版本;再到美麗鄉村建設,產業振興的2.0版本;又到城鄉融合一體化、農文旅融合發展,北宅街道鄉村振興率先打造3.0版本。
村民家門口當“職業農民”
" 在北宅街道周哥莊藏紅花種植基地,71歲的村民王進慶忙著給丹參除草。大片的丹參長勢喜人,前期栽種的藏紅花也在慢慢生長,到10月份將陸續收獲。
" “以前靠外出打零工賺錢,8分田主要種菜,后來田地流轉給種植基地,我也成為基地的工人。從3月工作到10月,月收入3000多元。”王進慶說,土地流轉得到了一部分收益,再加上在基地工作,每年合計下來有3萬多元的收入,再也不用外出打零工了。
" 像王進慶這樣的工人,在基地有10多人,他們從村民變成了“職業農民”。
" 藏紅花是一種貴細中藥材,號稱“軟黃金”。2019年10月,經過5個月的實驗,青島市同仁堂藥店有限公司在北宅試種的5畝藏紅花獲得成功。2020年5月,青島市首個藏紅花種植基地在北宅簽約。
" 北宅街道黨工委書記王立園是藏紅花基地落戶北宅的見證者。他介紹說:“嶗山區與藏紅花原產地歐洲緯度相近,與主產區中亞地區地理氣候相似,尤其是北宅的土壤水質生態條件優越,藏紅花絲品質明顯高于其他產區。去年,北宅藏紅花每斤賣到了16萬元,成為世界頂級藏紅花,保守估計,一畝藏紅花的年收入達五六萬元。我們將依托該項目,打造全國知名的中草藥種植特色小鎮,并打造觀光新景點,帶動周邊鄉村旅游產業。”
電商讓北宅特產成搶手貨
" 雖然北宅櫻桃采摘季已經過去,但是最近五龍澗村書記王儉龍依然很忙,他忙著張羅更多的農副產品走電商的銷售渠道。
" 2014年,在村民的支持下,王儉龍參加了村莊居委會換屆,并且成功當選為村主任,他也成為當時北宅街道最年輕的居委會主任。
" 經過前期探索后,2020年5月份,青島云上澗農副產品有限公司成立,王儉龍在櫻桃園里搞起了直播銷售,結果一次直播就銷售了3000斤大櫻桃。
" 今年,王儉龍創辦的“云上澗”品牌影響力更大了,不少外地游客專門來五龍澗品嘗櫻桃,村里的小櫻桃價格達到了20多元一斤的高價。
" 這些年,五龍澗村的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寬。今年6月11日,嶗山區委農村工作會議暨鄉村振興重點工作推進會議上,王儉龍登臺獲得“鄉村振興奮進獎”。
" “在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我們村還將繼續發展電商事業,我們依托村里的花生醬、辣椒醬、豆腐乳、花生油、月餅等特色產品,準備后期通過網絡平臺銷售,進一步增加村莊集體收入。”王儉龍說。
" 嘗到電商甜頭的不光有北宅櫻桃,北宅的白舞茸也是聲名遠播。2019年,白舞茸開始在我樂社區批量種植,種植面積約為30畝。目前,白舞茸產品已經在部分醫院營養科、同仁堂藥店等渠道銷售。
北宅街道要打造“甜蜜之鄉”
" “今年采了四茬蜜,從開春的櫻花蜜到槐花蜜,再到后來的百花蜜,現在正在采荊條蜜。”在周哥莊村,蜂農王開海也很忙碌,他養的60多箱蜜蜂迎來產蜜豐收期,總產量能夠實現2000多斤,毛收入能有七八萬元。
" 王開海養蜂有40個年頭了,原先飼養意大利蜂,近年來隨著嶗山區大力扶持中華蜜蜂產業,他又飼養了30多箱中華蜜蜂。因為北宅蜂蜜的品質高,不少蜂農在朋友圈里銷售蜂蜜,引來不少回頭客。
" 嶗山生態環境持續改善,蜜源植物逐年豐富,特別是北宅街道森林覆蓋率大,是蜜蜂的天然牧場,已經成為嶗山區重要的中華蜜蜂養殖基地。
" 前不久出臺的《嶗山區中華蜜蜂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嶗山區力爭建成山東省乃至全國主要的中華蜂良種繁育基地、成熟蜜基地、嶗山本草種植基地。
" 后期,嶗山區還將以北宅、沙子口、王哥莊、中韓等4個街道為主要實施區域,建立良種繁育中心、良種供應基地。“黨建+N”答好“北宅答卷”
" 王立園介紹,今年以來,北宅街道進一步落實“作風能力提升年”部署要求,扎實推進“六基工程”,推進“黨建+網格”“黨建+治理”“黨建+產業”的深度融合,形成了一套“黨建+N”融合型工作模式,在鄉村振興的趕考路上,交出一份貼合實際、具有北宅特色的答卷。
" 北宅街道把“綠水青山”納入基層黨建工作成效“評價單”,推動廣大黨員帶動身邊群眾投身“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以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今年以來共清理“三大堆”(沙堆、土堆、石子堆)300余處,綠化美化10萬余平方米,利用路邊清理出來的邊角地塊打造了11處微景觀。
" 在原來三個黨建產業聯盟示范帶的基礎上,新成立了嶗山櫻桃谷、九水休閑旅游谷、五里溪谷、“花花浪”新野趣味谷、華樓運動探險谷5個黨建產業聯盟。在五里溪谷流轉土地150余畝,規模化種植藏紅花等名貴中藥材,每年為集體和村民帶來45萬元的租賃收益和70萬-100萬元的勞務收入;對清理出來的老廠房等閑置資產改造升級、功能轉化,將空閑民宅進行統一托管,引入理想村、田園會客廳等文創休閑、研學基地、民宿康養等10余種新型業態,集體經濟逐漸壯大,農民收入顯著增長。
項目落戶北宅開啟加速度
" 王立園介紹,鄉村振興要讓村民成為受益者,對于每一個產業項目,北宅街道都“約法三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條標準是“富民強居”,能夠為村莊、村民帶來收益,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項目還要有長遠打算,鄉村振興是久久為功的事情,必須實現持續發展,實現項目與資源的匹配。再就是,項目在業態中要處于領先地位。在北宅,鄉村振興項目起步就要3.0版本。企業只做企業的事情,其他事情由政府來做,在嶗山可以放心無憂地干事創業,這就是嶗山的軟環境。”王立園說。
" 據悉,山東文旅集團將在北宅打造國內頂端的康養示范點,實現五六個村莊的成片規劃,打造目標是建成齊魯的鄉村振興示范區樣本。藏紅花基地二期還將投入1000萬元,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白舞茸基地二期也要投入1000萬元,建設現代化全自動化立體溫室大棚,實現一年四季都能出產白舞茸,面積和規模都要提升,產量將達到現在的5倍以上,后期還要推出白舞茸酒等衍生產品。南北嶺村要建設一處“異域特色小鎮”,還要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一處一年四季常綠、三季有水果的水果采摘園。
" “很多項目方都是慕名而來,在聽取我們的要求和承諾后,他們對于未來的發展信心很足,其中大嶗櫻桃谷項目,我們實現了一個周洽談、一個周落地的‘北宅速度’。”王立園說。
" “立足當下,更著眼于未來,我們除了盤活資源外,還要不斷為北宅引流,后期要解決交通出行問題,實現雙循環模式,停車難題也要一并解決。”王立園書記介紹說,下一步,北宅街道將整合黨建、文化等現有資源,作好“農文旅融合發展”,不斷釋放美麗鄉村新活力,讓鄉村成為青島人心靈的“棲息地”,積極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觀海新聞/青島早報 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