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史,看到廉潔官吏的一些事情,頗有感慨。記得有則故事,說的是大思想家墨子一次看了染絲的過程之后,感嘆說:“染于蒼則蒼,染于黃則黃,故染不可不慎也。”其實,染絲是這樣,做人也是如此,尤其是對黨員干部來講更要“慎染”,防止染惡習、入歧途、釀苦果。在這方面歷史上一些廉潔官吏為我們做出了表率,很值得學習。概括地說,就是要向其學“四慎”。
學“慎獨”
眾目睽睽之下謹言慎行并不難,難的是在遠離制度約束的情況下,也能嚴于律己。光武帝時的光祿大夫張湛,在公眾場合舉動行止很有規(guī)矩,獨處內(nèi)室同樣穿戴齊整,絲毫不見懈怠。有人說他是裝出來的,張湛聽后笑道,“就算我是裝出來的吧。人們都在裝‘惡’,我獨自裝‘善’,不也很好嗎?”
漢安帝時的荊州刺史楊震,赴任時路過昌邑。曾受楊震舉薦的昌邑縣令王密,為表達感激之情,夜里送上十斤金子,被楊震拒絕。王密說:“此乃深夜,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說沒人知道呢?”王密聽后羞愧而還。楊震也被后人稱為“四知太守”。
大量事實表明,監(jiān)督難,監(jiān)督自己更難,在遠離約束的情況下監(jiān)督自己,難上加難。很多黨員干部,就是在遠離他人監(jiān)督、獨自活動時,放松要求,以致違法亂紀、自取滅亡。由此可見,能否在遠離約束的情況下自覺監(jiān)督好自己,往往是決定黨員干部成長進步甚至前途命運的“分水嶺”。因此,作為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東漢良吏的“慎獨”精神,在獨自完成某項任務時,在“八小時”之外無人監(jiān)督的情況下,時刻緊繃紀律規(guī)定這根“弦”,真正做到像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chǎn)黨員的修養(yǎng)》中所強調(diào)的那樣,“即使在個人獨立工作、無人監(jiān)督、有做各種壞事可能的情況下,也能夠‘慎獨’,不做任何壞事”。
學“慎欲”
古語云:“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禍莫大于不知足。”作為一個自然人,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這本無可厚非,但若不謹慎對待和處理,隨意放縱,必然引火燒身,身敗名裂。在這方面,東漢時期一些官吏的行為值得效仿。光武帝時的蜀郡太守張堪,帶領兵民打敗公孫述后,獲得了堆積如山、足夠其十代享用的財寶,但他離任時未帶一件,僅僅乘坐了一輛車轅折壞的車子、身背一個裝了幾件破衣服的布口袋。
漢桓帝時的任城宰相楊秉,領取官俸都是按實際工作天數(shù)計算,多余的一點也不要。故友曾贈送錢財百萬,他分文不取。楊秉不飲酒,夫人早喪,也沒再娶,晚年自豪地說:“我這輩子有‘三不惑’,就是酒、色、財。”他也被后人稱為“不惑宰相”。
漢桓帝時的都尉張奐在幫助東羌擊退匈奴后,東羌部落首領為表示感恩之情,送給他二十匹駿馬和八枚金鐻(ju)。張奐一并收下后,把羌族各部落首領召集到一起,以酒灑地說,“使馬如羊,不以入廄;使金如粟,不以入懷。”將財物悉數(shù)奉還。羌族首領深受感動,由此威化大行,邊境安寧。可以說,正是這些官吏自覺“慎欲”,不為財色所惑,不僅使自己得以善終、垂名青史,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國家建設發(fā)展。
反觀今天的一些黨員干部特別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腐敗案例,他們之所以世界觀蛻變、人生觀扭曲、價值觀失衡,最終以身試法,與放縱欲望、貪戀名利有著直接關(guān)系。因此,作為黨員干部,要認真學習東漢良吏的“慎欲”精神,時刻謹記用黨紀國法和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約束自己,自覺做到克勤克儉不貪占,按章辦事不徇私,作風檢點不逾軌。
學“慎友”
周公曾告誡成王,“其朋其朋”,意思是要慎交朋友。東漢時期,很多官吏都躬身實踐著“慎交友”的古訓。光武帝時的太傅王丹,為人清正高潔,疾惡強豪。大司徒侯霸想與其交友,被他斷然拒絕。漢安帝時的司空尹勤,篤性好學,交友謹慎,以至于大門外的道路上長滿了荊棘。
漢章帝時的尚書仆射樂恢,秉性廉直介立,從不與貪腐貴胄交往。信陽侯陰就曾多次送禮給樂恢,想和他結(jié)交,都被回絕。夏陽侯竇瑰也想與他結(jié)交,同樣被拒絕。樂恢的妻子怕日后遭到報復勸他說,“古人都懂得容身避害,何必得罪他們呢?”樂恢說:“我既然為官,怎能忍心光拿俸祿,而不正直做事,與這些貪腐之徒為伍呢?”
古人講,“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其實交友本是人之常情,但關(guān)鍵要看交什么樣的朋友,以什么樣的標準交朋友。交品格高尚的朋友,可以使人心靈得到凈化,境界得到升華;交積極進取的朋友,可以使人增強上進心、責任心;交酒肉朋友、金錢朋友、勢利朋友,則會削斗志,拖后腿,甚至被拉下水。因此,作為黨員干部,要牢記古訓,謹慎對待交往問題,自覺做到多交品行高尚的摯友、諍友。
學“慎滿”
古人講,“窮高則危,大滿則溢,月盈則缺,日中則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數(shù)也。”其實,做人也是這個道理。光武帝時的伏波將軍馬援,一生以戰(zhàn)場為家,自律嚴格,為人謹慎。一次,匈奴、烏桓侵略扶風,馬援領命出征前,百官出送,馬援把黃門郎梁松、竇固拉到一邊,勸誡他們說:“一個人富貴以后,還可能回到貧賤;如果你們不想再貧賤,就要在身居高位時,堅持克制自己,保持良好的操守。好好想想我說的話吧。”后來,梁松果然因貴滿而致災,竇固也因貴滿難以幸免。
關(guān)內(nèi)侯陰興,是光烈皇后的弟弟,為官簡樸謹慎。有一次,光武帝想要封賞他,陰興婉拒,“我沒有沖鋒陷陣的功勞,因為姐姐的緣故,一家有好幾個人被封爵,受到的恩澤已經(jīng)太高,不能再復加了。”皇后問他不受封賞的緣故。他說,“易經(jīng)上說‘亢龍有悔’,自古以來,外戚家苦不知謙退,嫁女欲配侯王,取婦眄睨公主,我的心里很不安,富貴有極,人當知足,過分奢滿沒什么好處。”皇后很認同他的觀點,從此不再為自己的宗親謀求賞賜。陰氏一門四侯,得以善終。
有一名叫富宗的官吏擔任太守后,生活奢靡,車子及裝飾器物,很多不合法度。他的屬下虞延勸諫說:“過去晏嬰輔佐齊國,穿著粗陋破舊的衣服;季文子輔佐魯國,妻子不穿絲綢。因為戒奢戒滿而失誤的人很少啊。”富宗聽不進去,虞延憤然辭職。不久后,富宗果然因為奢侈放縱被殺,處決前他擦著眼淚說,自己后悔啊,沒有聽虞延的話。
由此可見,能否做到謹守“慎滿”,事關(guān)為官者的前途命運乃至身家性命。因此,作為黨員干部,要以東漢官吏為鏡鑒,時刻以如履薄冰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的崗位和工作,特別是在取得成績和進步時,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決不自滿,決不懈怠,決不停滯,真正做到守牢初心、善始善終。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江陰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