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遵循“以和為法”,認為人與天地相和乃生存之道,故應順天地四辰,以求形肉之康。臟腑、寒熱、氣血、營衛之和是“和”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多年的腫瘤及疑難雜癥的治療經驗,我對“和法養生”有一些體會。
調和肝脾情志暢。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常見焦慮、躁怒、失眠、腹脹痛、消化不良等癥狀。情志不舒傷肝亦損脾,可在逍遙散的基礎上加減用藥調和肝脾,平時還可用性味甘平之合歡花泡水,疏肝健脾。另外,練習八段錦、太極等,配合呼吸節律,可使肝脾之氣相和,則心緒自舒。
寒熱相和邪祛康。《素問》有言:“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現代人喜食肥甘厚膩,且喜坐、喜臥、惡行,易形成陽虛、陰虛體質,出現過敏性疾病,如慢性蕁麻疹、過敏性鼻炎等。為寒熱相和,可用中藥調理、貼敷;提倡不吃生冷及辛辣刺激制品,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D;順時添換衣物,避風寒;規律作息,跑步鍛煉,提高免疫力。
氣血調和神氣清。氣與血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資生的關系,但若失于調和,則精神、營養不運,如手術后者,癥見神疲乏力,氣短懶言,爪甲色淡。調和氣血可在歸脾湯的基礎上加減用藥,還可食療滋補,如服用羊肉紅棗枸杞湯、食用動物肝臟等;在腎功正常的情況下,適量補充蛋白粉;還可針刺及艾灸氣海、關元,助氣行運生養血;推拿督脈,疏通經絡,養血行氣,并保持心情舒暢,切勿熬夜,睡前泡個熱水澡、喝杯熱牛奶、聽輕音樂,有助睡眠。
調和營衛以養身。很多人為了追求美,常穿著單薄或斷食減肥,以致腠理不固,營衛不和,出現頭痛發熱,汗出惡風等癥;有的女性因先天體質虛弱或是后天失養,導致其產后外不御邪,內不抗邪,癥見怕風、產后低熱等。桂枝湯可做養生湯藥送服,滋陰和陽。導引、按摩等治療方法可疏通經絡,促進營衛血氣運行。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