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桃江縣的楊先生有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2021年4月,他在中禛交通運輸有限公司購買了“機動車輛安全互助統籌單”,該統籌保險包括機動車損失統籌、機動車第三者責任統籌等四個統籌險種。
2021年10月,楊先生聘請的司機在起斗卸貨時操作不當,致使車輛重心失衡發生側翻,造成車輛受損,花費了6萬余元修理費。讓楊先生想不到的是,當他把相關費用的發票寄給中禛交通運輸有限公司時,對方卻只同意支付2萬余元。2022年2月,楊先生一氣之下將公司告上了法庭。雖然桃江縣人民法院判決楊先生勝訴,中禛交通運輸有限公司需支付6萬余元的修理費以及5500元的車輛施救費,但這一過程耗費的時間和精力,讓楊先生深切感受到了“機動車輛安全互助統籌”的理賠難。
"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類似的判決案例不在少數。很多購買了“機動車輛安全統籌單”的車主,發生交通事故后都遭遇理賠難,只能通過打官司維權。
" 據了解,車輛安全統籌是指通過向車主集資的方式,要求車主繳納相應的交通安全統籌費,形成統籌資金來為參與統籌的車輛提供保障,約定參加車輛安全統籌的車輛發生事故后,由統籌資金進行賠償、提供保障。簡單說,車輛安全統籌屬于運輸行業內部的行業互助,類似于大家所熟知的“相互寶”。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在公告中指出,機動車輛安全統籌業務并非保險業務,消費者購買機動車輛安全統籌后發生交通事故,一般按照合同約定賠償。一旦出現糾紛,只能通過訴訟解決。社會上部分安全統籌公司的業務模式不可持續,相關承諾履行和資金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特別是此類公司出現撤銷、破產等重大危機時,只能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等法律法規承擔責任,可能給消費者帶來損失,蘊含較大風險。
(摘自《三湘都市報》 9.13 潘顯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