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早前有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的“關于盡快在教育部設立老年教育司的建議”,教育部在日前公布的提案建議答復函中表示,教育部將統籌考慮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需要和部內機構編制工作實際進一步深入研究,同時也將認真履行老年教育管理職責,牽頭研究制定老年教育發展政策舉措,加快推進老年教育事業發展。
此前有報道指出,老齡人口增多、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老年教育成熟服務體系尚未形成,且老年教育遠程信息化應用程度不高、服務能力不強等,都導致了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存在不足。毋庸置疑,成立一個專門機構有助于集中推動上述問題的解決。然而,現實地看,重視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是否意味著設立專門的部屬機構,是值得探討的話題。正如教育部在答復中所提到,設立一個新部門需要“統籌考慮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需要和部內機構編制工作實際”。換個角度,人們關于老年教育的建議和呼聲,初衷不在于成立一個機構,而是傳遞了強化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的迫切期待。
站在需求端,還要看到今天老年人對教育資源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賦予了我們更多元化的學習渠道和方式。更好滿足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期待,既要重視“挖潛”,即依托現有的老年大學、高校、職業院校等體系,不斷加大供給和服務水平;也要充分調動其他社會力量積極廣泛參與,彌補供需之間的巨大缺口。一方面,要強化社區層面的教育服務供給,為老年人提供更多觸手可及的學習、培訓、交流服務;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技術加持,大力發展在線老年教育,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在改善老年教育資源分布不均的同時,打造觸手可及的學習終端,滿足老年教育低成本、個性化需求。
相比于義務教育、高等教育的建制體系,尤其要看到老年教育往往與興趣、社交等緊密結合,更需要立足基層,強化政策支撐保障,因地制宜、創新形式,來充分滿足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期待。
(摘自《南方日報》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