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哥白尼
如今一說起哥白尼,任何人的第一反應一定都是“偉大的天文學家”,這個標簽隨著他身后一個又一個的天文新發現而變得牢不可破。不過他本人嘛,可能當時并沒意識到這一點,因為他在世時,最為人所知的身份并不是天文學家這個職業。
哥白尼出生的時候挺幸運,那時正好是波蘭發展的黃金年代,教育發展領先歐洲。老哥白尼先生去世得早,孩子們跟著當主教的舅舅長大。這位主教大人不但自己是一位有聲望的學者,并且和同時代的一些大學者有著良好的私交,所以小哥白尼在數學、天文學和法學等方面的學問可能都受到了舅舅的熏陶。他循著和舅舅一樣的求學軌跡,先進入了波蘭本地的克拉科夫大學,然后去意大利攻讀教會法和醫學。
畢業后,他被委任為“尊貴的瓦爾米亞神父會的共同財產管理人”,這個職位可相當了不得,俗稱“國家神父”,擁有弗龍堡兩大莊園地區的行政、司法和其他方面的最高權力,完全就是個手握實權的大人物。實權到什么地步呢?哥白尼神父親自帶領士兵跟十字騎士團打過仗!雖說中世紀的城堡確實是攻難守易,但他的仗打得還是相當漂亮的,守住了神父會的財產,讓亂兵沒能洗劫到這片地方。而且他還是個相當有經濟管理才能的統治者,對控制物價很有一套,親手編寫過谷物價格與面包價格的對照表,寫過一篇名為《深思熟慮》的貨幣論文大綱。這篇大綱后來拓展成論文《論貨幣的信譽》,哥白尼也因此被譽為“普魯士最杰出的貨幣事務專家”。這篇論文主要論述的是實際價值不同而名義價值相同的貨幣在市場上同時流通,實際價值高的貨幣將被實際價值低的貨幣所取代,逐漸退出流通領域。簡單一句話,著名的“劣幣驅逐良幣定律”,它其實是由尼古拉·哥白尼最早提出的!
音樂家赫歇耳爵士
天文學家這個行當,好像特別容易出業余的大師,這不,二百多年后又出了一位。這次不再是行政型人才了,改成了藝術型人才——發現天王星的那位威廉·赫歇耳爵士,當初是一位音樂家,在教堂里擔任樂團指揮和風琴師,有時還要兼差音樂家庭教師來貼補收入,在演出季每天需要工作15個小時,經常只能在樂團演出中場休息時飛奔回家,見縫插針地觀測上兩眼。直到他發現天王星成為名人之后,才變成了“國王天文隨從”,成了拿津貼的官方人員,不用再靠演出糊口。
赫歇耳的天文學聲望,除了一鳴驚人發現天王星之外,主要就是在恒星的觀測上,他因此被譽為“恒星天文學之父”。這主要因為他自制望遠鏡技藝的高超——又是一門完全從業余,經過漫長的磨煉和摸索變成專家的手藝。按照赫歇耳自己的描述,望遠鏡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就跟他當初做指揮的時候女主角在歌劇里的地位一樣重要。說起調試望遠鏡,他也經常拿演出前樂隊的調音來做比喻。音樂與天文被他微妙地聯系了起來,這個傳統上承畢達哥拉斯——“宇宙即數,數即音樂”。
議員費馬
和天文學比起來,數學家這個行當對業余人士似乎就沒那么友好了。不過在歷史上,也有那么一位業余人士,他從來沒以職業數學家的面目出現過,可是留給后世的難題,卻著實讓無數職業數學家前仆后繼地奮斗了358年。這位就是專職的律師和議會議員,兼職的業余數學家,皮埃爾·德·費馬。
費馬的父親是個富有的商人,母親是個貴族,這種家庭出身的小孩只要念了大學一般不是經商就是從政。
費馬確實也這樣做了,他當上了議員,但一下班就窩在家里研究數學。
費馬的工作成就主要集中在數學的三個分支領域內:概率論(他是創立者之一)、微積分(牛頓承認他是在“費馬先生的畫切線的方法上”發展出了微積分),以及數論,也就是傳說中那著名的“費馬大定理”所在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