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醫管理局
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優勢,深化中醫特色優質護理服務內涵,通過開展中醫護理門診標準化建設,提升中醫護理門診規范化水平,擴大中醫護理門診服務外延,挖掘傳承中醫護理經典理論與特色技能,探索專科發展方向,發展中醫護理門診服務新業態,滿足患者對中醫護理多層次、多元化的服務需求,改善患者就醫體驗。
以患者需求為導向,依托專科特色開展相應的中醫護理服務項目,為就診患者提供集專科護理、康復護理、養生保健、慢病管理為一體的綜合護理服務;發揮中醫護理在疾病防治與康復中的健康指導作用,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辨證施護、辨證施術、辨證施膳、辨證施教、辨證施情、辨證施養的個體化健康指導,有效減輕患者痛苦,促進患者康復;根據患者健康問題,建立健康管理檔案,保障患者治療的延續性和有效性;建立專科護理技術操作規范和標準流程,健全中醫護理門診質量評價體系,開展患者滿意度、質量安全、療效評價等工作,加強過程質控和結果質控,促進中醫護理門診建設的規范化。
積極探索中醫護理服務模式,健全中醫護理門診組織運行管理,合理配備護理人員;優化就診服務流程,創新服務理念,重視人文關懷,規范護理服務行為;加強環境和設施設備建設,建立保障機制,探索科學、標準的中醫護理門診績效管理辦法,逐步健全中醫護理服務體系,最終形成便民、高效、可持續發展的中醫護理門診服務模式。
加強中醫護理人才隊伍建設,搭建專科護士職業發展新平臺,采用多種人才培養形式,開展中醫經典理論和中醫護理技術技能培訓,推動專科護理人才隊伍發展,全面提升中醫護理核心競爭力,打造一支專業精進、技術精湛、學術領先、經驗豐富的中醫護理人才隊伍。
為防止交叉感染,按照醫院感染管理的相關要求,將中醫護理門診劃分為診療區、候診區。診室面積不小于30平方米,設備設施完善,配置診床至少2張,床間距設置應大于0.6米,診室保持整潔干凈,環境布局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候診區備有候診椅和宣傳欄,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的醫療環境。
根據中醫護理門診需要配備必要的設施設備,設施設備目錄見附件1。
1 人員配置
根據門診規模及發展設有護士長1名。資質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接受過系統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并獲取相關資質,在中醫專科護理領域工作≥8年。具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熟練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能力、良好的組織管理和協調溝通能力。
根據門診規模及發展配置出診護士若干名,出診護士畢業于中醫院校或中醫護理專業或系統接受中醫藥知識和技能崗位培訓(培訓時間≥100學時)的比例應達100%,且每個中醫護理門診至少配備1名中醫專科護士。資質要求大專及以上學歷,主管護師及以上職稱,在中醫專科護理領域工作≥5年。具有扎實的中醫理論基礎、熟練的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能力、專科護理服務能力。
按照中醫護理門診實際情況及需求,至少配備1名中級職稱及以上中醫執業醫師。
2 崗位培訓要求
出診護士應按時完成理論和技能培訓,每年完成繼續醫學教育學分25分(中醫護理專業學分不少于1/3),參加中醫護理相關專業技能培訓1--2次/年,并取得培訓合格證。在出診期間要引導護士積累撰寫護理病歷,完成個案報告不少于5例/年·人,不斷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提升專科護理服務能力。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應符合《中醫醫療技術手冊》、《中醫護理常規技術操作流程》相關要求。參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醫療技術手冊》技術分類與技術分級標準,推薦中醫護理門診開展的技術范圍包括全部一級中醫醫療技術和部分二級中醫醫療技術,具體中醫護理技術分類見附件2。
此外,醫療機構引進或自主開發的新技術,須由所在科室進行可行性研究,在確認其安全性、有效性、完成倫理與道德方面評定的基礎上,經專家論證后可考慮在中醫護理門診運營中開展。
護理部負責全面監控護理質量檢查工作,組建由科護士長、中醫護理技術學組構成的質量督導組,每月對中醫護理門診的護理文件書寫、中醫護理技術實施、護理安全(不良)事件、醫院感染控制、效果評價等內容進行督導檢查,提出整改建議,護理部定期抽查整改落實情況,做到中醫護理質量持續改進。
中醫護理門診采用護理部主管,醫護聯合的運行管理模式。護理部監督制定中醫護理門診相關職責與制度,并負責督導具體實施及協調工作。
護士長負責中醫護理門診的行政和業務管理,出診護士嚴格遵守各項護理制度和技術操作規程,認真履行工作職責,具體工作職責見附件3。
根據中醫護理門診實際情況,制定緊急意外事件(停水、停電、火災等)應急預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等傳染病防控應急預案,并參照北京市中醫技術質控中心制定的《中醫技術異常情況處理標準》制定中醫護理技術意外(暈灸、暈針、燙傷、暈罐、皮膚損傷等)應急預案,定期組織應急演練,演練紀要完整留檔。
設備實行檔案化管理,制定設備管理制度,安排專班專人負責定期檢查儀器設備運行狀況,發現異常問題及時聯絡專業人員進行檢查維修,做好維護保養記錄。
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根據實際需求,建立方便快捷的門診患者管理系統,推進互聯網+護理門診,促進中醫護理門診精準化管理。
醫院領導要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中醫護理門診建設的必要性、重要性,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建立激勵機制,保障護士的權益。完善各項制度,加強人員培訓,強化日常監管,健全質量管理的長效機制,確保護理質量安全,促進中醫護理門診規范化發展。
附件1
附件2

中醫護理門診推薦開展的中醫護理技術分類目錄
附件3
護士長工作職責
一、根據本科室的專科特點制定中醫護理門診管理制度、年度工作計劃、人員培訓計劃、明確崗位職責、優化工作流程、加強儀器用具等物資設備管理。
二、負責護士排班及人員調配、監督護士崗位職責落實情況、負責護士心理疏導等工作。
三、加強對門診護理質量管理,定期開展護理質量督導檢查,做到質量持續改進;落實各項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各項消毒隔離制度,保證患者安全,確保中醫護理技術的規范應用與推廣。
出診護士工作職責
一、負責護理門診診療區、候診區環境的清潔與消毒隔離工作,防止交叉感染。
二、及時領取所需用具、器材、藥品,保障物品配備齊全。
三、負責診室的安全,做到防電、防水、防火“三防”管理。
四、出診時應做好開診前準備工作,對就診患者進行正確合理的分診,對急、危、重及老年患者合理安排診治時間。
五、嚴格執行醫囑,基于患者的病情及辨證分型的結果正確執行相應的中醫技術操作,嚴格査對制度,做好交接班,嚴防差錯事故。
六、為患者建立個性化的中醫健康管理檔案,提供科學、系統健康指導。
七、按要求統計各種數據,填寫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