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洋,穆納新,李玉華,王華枝
(1.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清華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內科,北京,100049;2.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清華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神經外科,北京,100049)
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與死亡在我國有很高的病死率,二者有著共同的發病機制與危險因素。冠狀動脈狹窄合并腦血管狹窄十分常見,主要是因為動脈粥樣硬化是慢性進展性的全身性疾?。?]。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是采用心導管技術疏通血管,并將各種治療用的器械送入心臟的血管部位來實現治療。腦血管介入治療是應用特別的器械,通過股動脈,或右側頸總動脈及左側頸總動脈等,得出全腦血管的造影檢查結果,并根據腦血管的實際情況,給予支架治療[2]。由于心血管介入和腦血管介入聯合手術的危險性高,并發癥均可危及生命,在護理上也需要心血管科和神經外科共同跨科合作,護理的難度極大。醫院2021年7月收治1例心臟血管前降支高達90%狹窄合并頸內兩處動脈瘤的患者,經心內科、麻醉科等多科會診后,于8月3日由心內科及神經外科共同完成心臟血管PTCA聯合腦血管介入的手術。同時,在多學科聯合治療和護理下,患者恢復良好,康復出院。
患者男性,65歲,于2021年7月27日主因“發現顱內動脈瘤1周”以“顱內多發動脈瘤”收入神經外科病區。入院時患者神志清楚,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四肢肌力V級,可攙扶行走,ADL評分80分,其他查體情況大致正常。頭顱CTA結果提示顱腦動脈瘤,需進一步在全麻下行腦血管介入手術治療?;颊呷朐呵?周曾感覺心前區不適,完善冠脈CTA檢查,提示前降支重度狹窄(約90%)。
2021年8月3日先由心內科團隊完成PTCA術,再由神經外科接臺繼續進行腦血管介入術,手術順利。術后評估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好,言語流利,生命體征平穩,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無面癱,雙側肺部呼吸音清晰,未聞及明顯干濕啰音。心功能評估為二級,四肢肌力Ⅴ級,可自行下地行走,大小便基本正常,于術后第6日康復出院。
2.1.1 術前準備:協助患者下床活動,不可過于勞累,每日監測血壓變化,使患者保持舒暢的心情,良好的狀態,食用低脂、低鹽、低糖食物,預防便秘,大便燥結、排便用力等均會導致腹壓升高,也會引起血壓和顱內壓升高,從而引起血管破裂?;颊咝g前口服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4d進行雙抗治療,同時給予抗血管痙攣、營養神經、糾正電解質紊亂等綜合治療。術前右側橈動脈、右側股動脈、會陰處清潔備皮,碘過敏試驗陰性。
2.1.2 術中護理: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經右側橈動脈行冠脈造影,提示前降支重度狹窄(約90%),告知家屬并協商后決定行PTCA術。術中追加肝素至7000U,送入型號為EBU 3.5指引導管至左冠開口,送入指引導絲至前降支遠段,分別沿導絲送入2.0×20 mm、2.5×15 mm、3.0×10 mm、3.0×20 mm球囊,至前降支近段病變處,擴張病變處,撤出球囊。再次造影顯示殘余狹窄<10%,血流TIMI 3級。心血管介入手術完成后,由神經外科開始腦血管介入手術?;颊呷椴骞芎螅∑脚P位,常規消毒鋪巾,右股動脈Seldinger技術穿刺,置入8F股動脈鞘,先以5F造影管行全腦血管造影,見左側頸內動脈C5段動脈瘤大小約5 mm×7 mm,撤出造影導管,向家屬說明情況后,家屬要求手術放置密網支架,5F顱內支撐導管放置左側頸內靜脈C4段處,微導絲帶微導管小心通過狹窄處放置左側大腦中段動脈M2處,手推造影,確認真腔后,撤出導絲,選擇血流導向裝置(3.5-20密網支架)釋放于動脈瘤處,復查造影動脈瘤內血流淤滯,其余動脈血流通暢。拔除導管鞘,股動脈穿刺處血管封堵器封堵并股動脈電動壓迫器加壓。經過7 h,由心血管科和神經外科聯合開展的心腦“一站式”介入治療順利完成。
3.1.3 術后護理:術后患者麻醉復蘇后,意識清楚,四肢活動好,安全返回病房。術后囑患者下肢制動24 h,右側橈動脈加壓止血器持續加壓,每2 h放松2 mL的壓力。每班注意觀察右側足背動脈搏動情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體征平穩,無發熱,心前區疼痛癥狀較前明顯好轉。
3.2.1 預防動脈穿刺處出血:介入治療經動脈穿刺后如果包扎不好,敷料移位極易引起動脈穿刺處的出血,嚴重時可造成局部血腫。術后返回病房,對于右側橈動脈護士指導患者術側手臂禁止用力,不做轉腕動作,每2 h協助醫生釋放加壓止血器壓力,保證末梢血運情況良好,敷料外觀清潔干燥,無出血情況,每班交接。對于股動脈穿刺處,護士密切觀察患者右側股動脈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敷料包扎情況,砂袋壓迫血管3~5小時。患者術后第2天,醫生將加壓止血器正常撤除,股動脈及橈動脈處無出血,僅有輕度淤紫,無硬結。
3.2.2 監測腎功能的護理:腎臟損傷是PTCA術后常見并發癥,因術中使用大量的碘海醇造影劑,需通過腎臟排出,而對腎臟造成損傷。護士囑患者術后多飲水(500~1000 mL),促進新陳代謝,觀察尿量變化,加速造影劑的排除,以保證腎臟功能正常。患者術后復查腎功能血液檢查未見異常,出入量達標,未造成腎臟損傷。
3.3.1 預防心包填塞:心包填塞是PTCA術最嚴重的并發癥,護士術后行心電圖檢查,對比術前術后心電圖變化,每小時監測血壓變化,觀察患者情緒變化,意識狀態,每班觀察BEEK三聯征(低血壓,心音低弱,頸靜脈怒張)?;颊咝g后未出現心包填塞癥狀。
3.3.2 監測凝血功能:遵醫囑監測凝血功能,每日按時服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波立維),抗血小板聚集。護士協助患者活動,加強患者口腔護理?;颊咧脸鲈簳r,凝血酶原時間時間9.5~12.5 s,患者口腔黏膜無出血情況發生,全身無瘀斑。
3.3.3 預防低灌注:護士每班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保證心臟灌注充足,維持心臟負荷?;颊咝g后24 h內血壓保持在正常范圍。
3.4.1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由于手術時間長,術后肢體制動,靜脈血栓是介入治療的并發癥之一[3]。術后當日護士給予患者按摩術側肢體,術后第2天,協助患者盡早下床活動,鼓勵患者主動進行膝、踝及趾關節的伸屈活動,舉腿活動。患者術后未出現雙下肢靜脈血栓。
3.4.2 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患者神志清楚,瞳孔等大等圓,護士每30 min測血壓1次,連續測量4次?;颊咝g后24 h生命體征未見異常,連續觀察至術后3 d,未見異常。觀察四肢活動良好,語言清楚。
3.4.3 預防顱內高壓、顱內血管破裂出血:護士嚴密觀察血壓變化,患者高壓120~140 mm Hg,低壓70~90 mm Hg。注意患者情緒的變化,鼓勵家屬陪護?;颊咝g后穩定情緒,未見異常。
3.4.4 預防暈厥:術后選擇合適的體位,絕對臥床24 h,定時翻身,不可過早下床,以免發生暈厥休克?;颊呋夭》?4 h后下床,未出現頭暈、休克癥狀。
患者意識清醒后,進食清淡的粥或者面條,進食情況良好,未攝入雞蛋等容易脹氣食物。鼓勵患者多飲水,多吃水果及富含膳食纖維食物,不吃過咸和過甜的食物。患者食欲正常,出院時體質量無明顯下降。
全面分析患者心理狀態,避免發生恐懼、緊張、抑郁等不良情緒,增強治療信心。有研究表明,對腦血管疾病患者治療期間給予介入護理,即通過心理護理及干預形式,增強患者治療信心,能消除患者負面心理,并降低并發癥發生比例,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4]。本例患者術后能保持愉悅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調整飲食習慣,多食膳食含纖維較多的食物,如玉米、大麥等。指導患者腹部按摩:沿著結腸的走形方向揉肚子,從右下腹開始向上揉到胃區,然后到左上腹以后再向下揉到左下腹。患者術后每日排便1次。
患者術后第1~2天出現失眠癥狀,經中醫科會診,考慮患者失眠主要是由于氣血虧損,陽不入陰,心神失養導致,應用耳穴貼壓中醫技術,緩解患者失眠癥狀,效果評價良好。相關研究報道采用耳穴壓丸對心、腦血管介入患者進行干預,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5]。選取主穴:神門、耳中、口、心、皮質下,配穴:肝、失眠點等穴位,每3 d更換1次,每天自主按壓3~5次,每次每個穴位按壓1~2 min,以出現熱、麻、脹、痛等為適宜,從而達到運行氣血、調理陰陽的功效?;颊咝g后第4天自述睡眠得到改善,深度睡眠時間有所延長。
護士指導患者掌握出院服藥方法、劑量和如何進行自我觀察的方法,囑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注意生活自節,促進身心健康;隨身攜帶硝酸甘油等急救藥物,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便秘時適當使用緩瀉劑,適當活動,改善外周代謝,增加運動耐量,提升生活質量;避免屏氣用力及高強度的運動如游泳、爬山等,以免增加心臟負荷;每月復查凝血功能,堅持服用抗凝藥物(>6個月),遵醫囑返回醫院進行頭部CT及MRI檢查。
基于多學科協作的“一站式”介入治療能夠減少患者多次手術的痛苦,降低手術費用,減少對腎臟的反復損傷。心血管疾病科與神經外科的高效聯合診療和“一站式”心腦介入檢查和治療,秉承了“心腦同治”“大循環病”等最新治療模式及理念,即一次性全面地解決患者的病痛,又有效保證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是精準醫療推進的方向。另外,由于中醫護理的廣泛推廣,尤其針對于手術后的便秘、失眠等都有顯著的效果,減少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了住院天數。未來醫院將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及資源整合,提升聯合診療合度,為患者提供更加精準、優質、便捷的優質護理服務,為患者減輕病痛的折磨,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