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媛
摘 要:本文基于“新鉆石理論”,以天津市濱海新區的旅游產業為例,從旅游資源、目的地形象、政府行為和資金條件、發展機遇、創新能力等5個要素對濱海新區的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并結合旅游產業的發展特點和規律,提出提升其旅游產業競爭力的措施,旨在為濱海新區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從而更好地拉動區域經濟增長。
關鍵詞:“新鉆石理論”;旅游產業;競爭力;天津市濱海新區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鉆石理論模型”又稱波特菱形理論,是由哈佛大學邁克爾波特教授于1990年在其著作《國家競爭優勢》中首次提出的[1]。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和科技的快速發展,影響產業競爭力的因素不斷增加,復旦大學的芮明杰教授在“鉆石理論模型”的基礎上提出了“新鉆石理論模型”,該模型強調要把握發展機遇,重視創新能力。新鉆石理論模型包括6個要素:旅游資源、目的地形象、資金狀況、政府的行為、發展機遇和創新的能力[2](見圖1)。筆者認為該理論更符合對旅游產業競爭力進行分析,對于這6個要因素的分析和解讀有利于天津市濱海新區旅游業的發展,從而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

天津市位于華北平原的東北部,緊鄰我國首都北京和河北的雄安新區,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一環,地理位置相對優越,水陸空交通條件十分便利,是我國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環渤海地區的經濟文化中心。天津市境內有山川、湖泊、河流、海洋等各種自然資源,依托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發展起來的旅游資源也有很多,如北邊的盤山、黃崖關,市區的五大道、古文化街,東邊的東疆灣郵輪母港,還有津味十足的相聲茶館、楊柳青古鎮等旅游休閑好去處。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7.13萬人次,入境旅游外匯收入3.34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1.41億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 331.42億元[3]。
濱海新區坐落在天津的東部沿海地帶,這里是連接國內外、連接南北方城市、聯系東西部的重要交通樞紐,是我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近年來,濱海新區大力發展經濟,同時也在穩步發展第三產業,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天津濱海新區的旅游業具有后續發力的優勢,中新天津生態城、東疆灣旅游區、國家海洋公園等已發展為獨特的旅游資源。2020年12月,濱海新區入選第一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中新天津生態城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
(一)旅游資源
旅游資源是吸引旅游者前來參觀游覽的前提條件,旅游資源的類型決定旅游項目的發展和布局規劃[4]。東部沿海的溫帶季風性氣候造就了天津濱海新區的自然資源優勢,成就了東疆灣和國家海洋公園等旅游景區。“近代中國看天津”,其中濱海新區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這個人文旅游景區,還擁有泰達航母主題公園、國家海洋博物館、天津海昌極地海洋公園等6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2個3A級旅游景區,12處國家和天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5項國家級和市級非遺項目,7個天津市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已成為我國熱門旅游目的地之一。
(二)政府行為與資金條件分析
政府充分、有效、準確地行使權力,有利于旅游產業的穩步前進,對市場競爭也起著催化作用。天津濱海新區文化和旅游局充分了解旅游業發展的大好前景,同時予以其高度重視,制定各項優惠政策和貸款政策。濱海新區文化和旅游局也在大力推薦海洋旅游,塑造海洋旅游文化形象,為強化國家海洋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作出努力。根據《濱海新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濱海新區政府設立了旅游發展的專項資金,加大對旅游發展的資金支持力度,主要用在旅游宣傳、重大旅游項目啟動等方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完善金融服務,將會為濱海新區的旅游產業持續向好發展提供有利保障。但與第二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相比,外資和國內大型企業對文化旅游產業的投資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發展機遇分析
在全民旅游的背景下,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機遇。緊跟旅游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步伐,濱海新區整合現有的旅游產品,依托海洋特色,將人文歷史、文化習俗、影視創作、生態保護和親海親水的旅游項目相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和體驗區,構建以海漁鹽風情游、探尋工業文明、紅色旅游等為核心的“一廊一帶一區多組團”的濱海旅游新格局。創造我國海洋休閑體驗運動的活動中心,集中政府、企業、社會等各方力量,打造出一批有特色吸引力強的親海旅游線路。由此看來,全民旅游給濱海新區的旅游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推動了天津旅游產業的發展[5]。
(四)創新能力分析
創新能力是一個產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和源泉,是旅游產業維系競爭的必要條件,缺少了創新,也就缺少了吸引力,從而更加沒有競爭力。盡管濱海新區有獨特的地理位置,但是旅游資源分散并且吸引力不強。因此,濱海新區旅游產業要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必須要依靠技術手段和科技創新。然而,濱海新區的旅游基礎設施和相關配套設施都需要進行優化改造,相關服務和旅游產品有很大的改造空間,加大不同旅游產品的相互融合發展,也是提高濱海旅游創新能力的關鍵一環。在智能化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云旅游讓人們不出家門,即可看遍天下景,成為提高旅游市場影響力的方式之一。在此背景下,濱海新區要加快引進并完善線上旅游系統,激發人們主動性參與,助力濱海新區旅游市場的宣傳和介紹。同時也要結合海洋文化,創新發展方向,打造“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從而提升區域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一)耦合文旅產業,整合旅游資源
現如今,文化和旅游產業已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在城市和區域文化產業極速發展的過程中,濱海新區應通過耦合協調的方法找到文化和旅游的發展平衡點,對傳統文化進行繼承并創新發展,加快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濱城文旅圈。一方面,要打造數字化文旅產業融合鏈條,創設文旅空間,如坐落在濱海文化中心的“網紅圖書館”,將區域文明融入城市發展建設,為文旅產業發展提供保障和支撐。另一方面,要增強文旅產業的藝術性,在生態環境友好發展的大前提下,完善城市夜景,打造城市文旅光景,帶動夜間旅游的發展,建設環境友好型的休閑特色街區,增添藝術元素,營造城市文旅空間的氛圍和意境。此外,還要進一步體現“旅游+”的概念,如開發“旅游+科技”“旅游+體育”等旅游產品,發展旅游新業態,實現旅游產品的多元化和差異化發展,從而進一步提高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二)挖掘區域文化內涵,打造鮮明的目的地形象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更習慣于使用并依賴互聯網,游客在攜程、驢媽媽、小紅書等平臺分享自己的旅游攻略和心得體會,也在分享著旅游目的地的相關信息。通過提取各大平臺的旅游數字足跡,發現游客對濱海新區的積極態度多于消極態度,“海洋”“方特”“東疆灣”等詞匯出現頻率較高,但也有“海水臟”“項目少”等消極詞匯,表明濱海新區的沙灘景區和秦皇島、青島等北方海邊城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由此也可得知,游客對濱海旅游有著更高的期待。因此,濱海新區要打破傳統景區發展的壁壘,堅持展現北方港口城市的特點和特色,挖掘區域文化內涵,打造濱海新區鮮明的目的地形象。例如:依托東疆灣郵輪碼頭的優勢,大力發展郵輪游艇旅游;依托中新生態城、于家堡金融中心開展商務會展游;依托大沽口炮臺、大沽船塢遺址發展紅色教育游;依托濱海文化中心、極地海洋世界發展休閑購物等新興業態;依托直升機、通用飛機和進口房車的優勢,創新發展房車露營、通用航空旅游等,以此完善“濱海休閑游、海上觀光游、現代工業游、漁鄉體驗游”等專項旅游產品,打造旅游地方品牌,強化濱海新區的目的地形象,從而提高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三)把握機遇,拓寬宣傳渠道,提升競爭力
趁著旅游直播快速興起的大好時機,濱海新區應抓住旅游直播帶來的紅利,把握機遇,拓寬宣傳渠道,在尊重保護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基礎上向外界全面地展示濱海特色、濱海故事等,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傳播,增強濱海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借助新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利用新媒體傳播媒介,創設自己的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官方賬號,通過圖片、文字和短視頻的形式感染游客、吸引游客,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濱海熱情友好的人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弱化人們對濱海新區的消極印象,塑造積極向上的濱海新形象,打造濱海新區的新名片;同時,緊跟“十四五”規劃步伐,穩扎穩打地發展文化旅游業,通過舉辦國內外大型商務活動,用現代化的方式讓濱海新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加強與國內外海濱城市的交流合作,學習先進的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拓寬宣傳渠道,挖掘國內外旅游市場,從而提升區域旅游競爭力。
(四)創新發展模式,推進區域旅游聯合發展
天津市歷史悠久,下轄16個區,每個區都有自己的旅游產品和文化特色,應加強和其他各區的聯合發展,做到資源開放,信息共享。目前,濱海新區在國內外市場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尚且不足,要依托全市的旅游線路進行捆綁合作,捆綁銷售。首先,可以加強和北部薊州區、市內6區的合作,打造4天3晚的休閑旅游線路,也可以加強和東麗區的合作,打造3天2晚的航空科技之旅等。其次,2022年正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第7年,應依托這個大環境大背景,結合一省兩市的資源,因地制宜地設計旅游線路和旅游產品,以首都和雄安新區的發展帶動濱海新區旅游業的發展。再次,京津冀半小時的高鐵圈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濱海新區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打造濱海新區的旅游新名片,從而進一步提升區域旅游競爭力。
本文通過“新鉆石理論”分析了影響濱海新區旅游產業競爭的6個因素,提出了提升濱海新區旅游產業競爭力的對策。首先,從資源和目的地形象打造上,提出耦合文旅產業,整合旅游資源,挖掘旅游內涵,打造鮮明目的地形象;其次,在政府行為和資金行為方面,提出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人才隊伍建設;再次,根據發展機遇和創新行為,提出把握機遇,拓寬宣傳渠道,提升競爭力,創新發展模式,推進區域旅游聯合發展等策略。希望通過多渠道、全方面的改革和提升,推動濱海新區旅游業的繁榮發展,從而提升濱海新區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1] 楊紅.基于“新鉆石模型”的福建旅游產業競爭力分析[J].科技廣場,2013(12):170-176.
[2] 張鵬海,陳三悅.基于“新鉆石理論模型”的西藏鄉村旅游業競爭力分析及提升策略:以林芝為例[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4):60-64.
[3] 天津市統計局.2020年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3-12)[2022-01-15].http://www.tj.gov. cn/sq/tjgb/202103/t20210315_5384328.html.
[4] 朱鶴,唐承財,王磊,等.新時代的旅游資源研究:保護利用與創新發展——旅游地理青年學者筆談[J].自然資源學報,2020(4):992-1016.
[5] 王殿華,趙園園.推進天津濱海新區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區發展建設戰略研究[J].理論與現代化,2019(5):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