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彥 郭佩惠 崔芝波 王立新
【摘要】單元教學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要求的構建綜合性、活動型學科課程提供了現實可行的方法,是高中政治教學從“知識掌握為核心”走向“素養培育為核心”的有效路徑。在高中政治單元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教師認知水平和設計能力的不足,限制了高中政治單元教學育人價值的實現。提升教師政治站位,深化教師課標研究,探索有效的單元教學設計策略,是發揮高中政治單元教學效用,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價值回歸;育人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2)07—0029—05
為落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提出的“重視以學科大概念為核心,使課程內容結構化,以主題為引領,使課程內容情境化,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的要求[1],單元教學設計成為近年來高中政治學科教學改革探索的主要路徑之一,被逐步運用于高中政治教學。單元教學的實效受教情、學情、考情等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如果將單元教學設計的相關要素看作是一個整體,那么教師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能力就是整體中的最關鍵部分,決定了單元教學設計是否能通過統領、整合、優化諸課程要素,得出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符合新課標精神,校本化、生本化的單元教學方案。當下,由于政治學科教師對單元教學設計的認識程度深淺不一,良莠不齊,單元教學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實踐效果也千差萬別。通過對高中政治單元教學行為的觀察,我們發現一些教師普遍存在典型的認知偏差。從思想上糾正錯誤的認識,在行動上克服錯誤的做法,才能真正發揮單元教學對高中思政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的獨特教育價值。
(一)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設計的內涵
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設計是從養成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出發,以學科大概念為學理支撐,提煉政治學科議題,圍繞議題設計情境與任務,學生從做任務的過程中運用學科核心知識,形成關鍵能力、必備品格,最終樹立起正確價值觀的教學設計方式。高中思想政治的單元教學實施由一系列結構化的學習活動構成,學生一般會經歷單元整體認知、整體探究、整體遷移、整體重構等四個學習階段,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評價的學習方式完成一個單元的完整學習。由此可見,單元教學設計與傳統單元教學存在本質區別,傳統單元教學雖然對教學內容進行了疊加與整合,但教學目標仍然停留在知識理解和技能訓練;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本質上則是素養導向的育人活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目的,是高中思政課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具體路徑。
(二)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的特點
1.整體與重構。整體性、重構性是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設計最基本、最顯著的特征。整體與重構既指學生學習內容的完整化、結構化,又指學習活動、學習步驟的系統化、序列化。
從教學內容來看,高中思想政治單元設計以政治學科大概念為錨點,將學科大概念具體化為學科議題,以議題探究為主線,對議題推進中涉及的學科概念、跨學科知識、學科經典理論、學科思維方法等一切教學內容和資源統籌為一個整體化結構,可以視其為一個教學重構的過程,它不排斥對教材內容單元的承襲,但往往會突破教材內容原有體系的格局,根據議題具體內容重塑與之相應的學習單元。因此,高中政治單元教學設計是教學內容設置從關注局部走向統籌整體,從散亂走向結構的過程。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的學習活動是推進任務、支撐議題的學習行為集合,這個行為集合絕不是單個教學活動的簡單疊加。首先,各個學習活動之間應當是內在關聯、相互支撐的關系。其次,如果將議題探究和任務推進看作是一個完整的鏈條,那么這個鏈條就是由一個個環環相扣的學習活動組成。從整體上來看,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的學習活動是單元整體學習前提下的步驟設計,由若干學習活動構成的認知、探究、遷移、重構等四個單元學習環節支撐起高中政治單元教學學習過程的基本架構,讓學生的學習行為連續、銜接而遞進。
2.學生主體與教師引領。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設計強調學生立場,關注學生終身發展的需求,關注學習的真正發生,關注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議題的提煉、任務的設置、內容的組織、學習活動的設計等都應依據對學生真實情況的了解。相比于過去忽視學生真實需要、內心感受、自主意愿的政治教學,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是能夠激發學生自我系統,以學生為本,眼中有人的教學。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辯證統一,單元教學中教師正在經歷兩個轉變,首先教師角色不再是“絕對權威”,教學推進不再依靠教師發號施令。教師作為單元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共同經歷單元教學的系列活動,是學生學習和成長的陪伴者、引領者。其次,在單元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也與傳統教學有很大區別,其作用更多體現在單元學習方案的設計、學習活動的組織、引導評價反思等,由顯性控制轉變為隱形引領。高中政治單元教學不僅沒有否定教師的作用,而是對教師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
3.活動與體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認識論認為,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主體對認識的深化和發展只能在實踐活動中進行。然而,過去的高中政治教學鮮有將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設計,思政教學方式單調乏味,以教師對學生進行零散的事實性知識灌輸為主,思政教育難以達到入心入腦”的效果。單元整體教學將學生的學習看作是可塑的動態過程而非固化的結果。教師精心設計的學科活動就是學生在本學科成長自我的“攀爬梯”。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的學科活動既包括指向高階思維形成的思維活動,又包含社會實踐活動。思維活動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課內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則是在社會中進行的調查、研究活動。社會實踐活動是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尤為提倡的活動類型,“模擬政協”就是這類活動的典型代表。在此活動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走出校園,回歸社會實際,尋找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從而確定活動主題,圍繞主題開展調查研究,最終形成議案。這個過程就是學生綜合運用政治學科知識、方法、思維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的體驗,往往真實體驗才能夠激發學生的深度思考、情感共鳴、社會責任感,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一位參加“模擬政協”的同學曾發出這樣的感慨:“模擬的是形式,切實存在于每個人心中的則是‘以天下為己任’的情懷和成為真正理性公民的追求,我們拒絕精致利己,我們追求精神明亮?!睂W生獲得的體驗正是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結果。
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在一些地區和學校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嘗試,總體來說,素養導向的單元教學理念得到了大部分政治教師的認同。但是,由于教師個人課程能力、水平的差異,單元教學在高中思想政治學科中的教學實踐效果參差不齊,有的教學設計頂著“單元”之名,卻與思想政治單元教學素養導向的育人追求背道而馳,從總體上看,教師對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追求存在“過之”和“不及”的兩種錯誤傾向。
(一)脫離學科知識和能力的單元教學觀
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就是凝練出的學科核心素養高度精練地概括了政治學科的教育目標和價值追求,并以此為標識,將本次新課改與在此之前的歷次課程改革區別開來。因此,學科核心素養也成為教師們最為關注的熱門詞,為了“搭上新課改的快車”,一些教師盲目“趕時髦”,扭曲了對知識、能力、核心素養三者關系的認識,將知識、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這完全對立起來,孤立、片面地追求學科核心素養;在這種脫離學科核心知識、基本能力的單元教學設計中,學習活動游離于政治學科知識、能力之外,學科特征模糊;活動設計的指向不明,活動之間缺乏關聯性,價值觀引導成為空洞的說教,單元淪為眼花繚亂的活動堆砌。有教師曾經將這樣的課堂教學情況形容為“學生迷迷糊糊地來,熱熱鬧鬧地做,糊里糊涂地走”,看似熱鬧的單元教學過后,卻是政治學科靈魂的空洞,這樣既會降低教學質量,也難以達成培育核心素養的目標。
(二)知識本位的單元教學觀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是對接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要求,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價值追求,也是政治教師進行單元教學設計的根本目的[2]。然而,一部分教師沒有從根本上轉變對高中政治學科課程性質、目標的定位,也沒有領會單元教學設計深層次的育人價值,將單元教學設計工具化、功利化,認為單元教學設計僅僅是“抓成績、提分數”的新手段,新方法,甚至將單元教學設計等同于過去的內容單元教學。基于這種錯誤認識的單元教學設計有一些共性的表征,諸如,單元教學目標由對零散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升級”為構建系統的學科知識體系以及對知識體系的整體遷移運用,單元議題只是學科大概念的重現,沒有承載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學習活動設計矮化為習題羅列,做活動的過程只是對做題方法訓練的過程。這樣的教學設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也顯現了“整體性、結構性”的特征,但本質上來說,還是知識本位,學生依舊被視為“做題機器”,教學目標停留在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沒有考慮學生的真實情況、情感體驗,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沒有得到關注,這樣的教學設計是穿單元教學設計的“新鞋”走“唯考試、唯分數”的老路,距離高中政治新課標提出的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增強社會理解和參與能力[4]的學科素養目標存在較大差距。
(一)提升政治站位,做眼中有“人”的單元教學
長期以來,由于部分教師對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性質、功能的認識偏差,以及應試的客觀要求,許多高中政治教學僅停留于對學科知識、技能的傳授,缺少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引領。高中政治新課標凝練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對“思想政治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定位的守正創新,政治教師不僅要“授業”更要“傳道、解惑”,要把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而要實現這些目標,高中政治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高中政治單元整體教學具有學生主體性的顯著特征和獨特優勢,相對于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單元教學內含的情境和任務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真實體驗。成功的單元教學案例一定是以學生為中心,議題和任務設置直擊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迷惘;活動設計聚焦學生家國情懷、信念理想、道德情操、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將人生目標的確立回歸到民族復興的共同理想,把人生價值的實現扎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5]。
(二)系統看待知識、能力、學科核心素養三者的關系
高中政治新課標的“學科核心素養”目標,是在過去“雙基”“三維”目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本身就包含了知識能力目標,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借助合適的知識載體、一定的學科方法,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綜合性、復雜性任務的過程。因此,學科核心素養不是對基礎知識、能力的否定,而是力求對知識、能力的“深度理解”,以及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在學習知識、能力的過程中,思維方法、情感態度、價值取向都會打上學科的烙印,這本身就是學科核心素養形成的過程。然而,在過去的政治教學實踐中,教師過于強調學科知識的理解記憶,忽視了知識能力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從而弱化了思政課由知識能力轉化為學科素養的過程。高中政治單元教學的整體性、綜合性、活動性能夠最大程度上實現學科知識、能力、學科核心素養的統一,實現知識、能力與學科核心素養的雙向轉化。在高中政治單元教學中,知識、能力、學科核心素養這三個要素各有側重但又緊密關聯,都是單元系統必不可少、密不可分的要素,任何將三者割裂開來的觀點和做法,都是荒謬且有害的,既不符合教學的基本規律,又與單元教學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馳。
(三)探索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設計的有效策略
高中政治單元教學設計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依據高中政治課程標準進行單元劃分、議題提煉、任務設計、學習評價的教學設計行為。單元教學設計必須是通過系列培訓、實踐嘗試、反思改進才能獲得的課程能力和策略[6]。近年來,雖然單元教學的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教師的認可,但由于缺乏系統專業的培訓,在單元教學設計的單元劃分、議題設置、教學評價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導致單元教學的價值沒有在高中政治學科中得到充分彰顯。
1.單元劃分是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設計的首要環節。長期以來,高中思想政治單元劃分是很多教師的困擾,單元的“大與小”雖然沒有絕對的標準,但是必須以學科大概念為錨點,統籌考慮教學任務、課型、學生情況、教師水平、教學環境等因素。單元教學中的“單元”并不排斥教材的內容單元,有的教材單元本身已經能很好地承載學科大概念,教師完全可以此為學習單元。例如,在高三復習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單元《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時候,學生已經歷高一、高二單課學習,有了一定的學習積累,這時完全可以以學科大概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保障”為支撐,把第三單元整合為一個學習單元。
2.提升教師議題設置水平,是充分發揮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價值的關鍵。議題設置要遵循價值引領、關注時代、學科思維、學理支撐的原則。從內容上看,議題是學理與事理,學科邏輯與生活邏輯的統一,具有綜合性。從邏輯上看,議題處于思維分析階段,懸而未決,是有待眾人商討、議論的問題。從學情上看,議題與學生情感特征相應、思維水平相接,具有可議性。從指向上看,議題圍繞學科大概念,指向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具有學科性。教師在進行議題設置時,既要遵循一般原則,又要立足具體教學實際,既要強化承載核心素養的高階思維活動設計,又要兼顧活動設計的層次性、遞進性。
3.教學評價改進,是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價值提升的突破口。單元教學視域下,學生的學習不僅是達成預設學習結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表現,感受和體驗同樣被賦予了重要的教育意義,單一的結果性評價已經難以適應高中政治單元教學的需要。單元教學評價體系既要有測評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結果性評價,還要有記錄、測評學習過程,激勵、改進學習行為的過程性評價。過程性評價雖然尚處于探索階段,但是在教學實踐中,仍然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即從評價的目的上看,過程性評價應該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與發展,通過實時有效的評估反饋,激勵、引導師生及時調整學習行為,不斷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水平。從評價的方式上看,過程性評價打破了結果性評價中教師主體、學生客體的固有模式,采用多元主體評價,由教師、學生以及其他參與單元學習活動的人員共同完成,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有助于評價的客觀、公正。從評價的內容上看,過程性評價主要反映的是學生在本單元學習過程中的行為表現和變化,評價細則可以從學科思維方法運用、關鍵能力水平、情感態度變化、價值觀達成等四個維度進行設計。
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拔節孕穗”的關鍵時期,如何能讓學生對政治教學內容入耳、入腦、入心,從而真正發揮思想政治學科鑄魂育人的關鍵作用,是政治教師需要不斷反思、持續研究的課題。單元教學與高中思政的有機融合為政治學科落實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提供了具體、可行的路徑,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既是高中政治教學的守正,也是創新;既遵循教學的普遍規律,又充分體現政治學科特色。單元教學的價值在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也在于推動教師水平提升。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法,高中思想政治單元教學存在很大發展空間,對于教師來說,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新華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EB/OL].(2018-09-10)[2020-12-0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8400.htm.
[4]王易春.從教走向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5]孫文珊.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提升探究[D].濟寧:曲阜師范大學,2020(02).
[6]徐婉迪.指向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設計的實踐初探——以“網上交友新時空”一課為例[J].新課程,2019(10).
(基金項目:1.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資助,項目名稱:大單元整體學習范式運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改革與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21Y280;2.昆明市盤龍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研究成果,項目名稱:大單元教學設計在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中的使用策略研究,項目編號:31)
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