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靜
閱讀與寫作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閱讀與寫作密切相關。閱讀教學幫助學生獲得知識,寫作教學引導學生表達觀點。讀寫一體化是一種新式的教學設計理念,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發展的重要實踐路徑。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提出的明確要求,是學生經過某一課程學習之后應該發生的變化,以及預期的學習結果。實施讀寫一體化教學,教師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優化設計,從整體上把握學生的發展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特點,設計可量化的目標要求。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一課時,教師應把握讀寫一體化教學的特點,圍繞學生的全面發展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自主學習并扎實掌握本課生字、生詞;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自主分析作者運用的寫作手法;能夠在理解課文內容和情感的基礎上進行模仿、補白。2.過程與方法:與教師討論作者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嘗試表達自己對家鄉的情感。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童年的樂趣,感受作者思念家鄉的情感;嘗試描繪自己對家鄉的感情。這樣的教學目標從多個維度對學生提出要求,引導學生把握讀寫一體化的方向。
教學內容是教學實踐的載體。在教學設計中優化教學內容,有利于教師在課堂上合理安排時間,有效銜接不同的教學環節,為學生的課堂實踐活動提供支持。
例如,在《桂花雨》一課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為學生提供桂花的圖片、視頻,引導學生彼此交流,說一說對桂花的看法;教師在課文精講的過程中抓住關鍵字、重點詞語以及情感充沛的句子,引導學生細細品味作者表達的情感;在教學拓展與總結階段,教師播放配樂詩《鄉愁》,引導學生借助音樂的輔助再一次體會課文中傳遞的思鄉之情。這樣的教學設計有效整合了各個階段的教學內容,學生不僅可以體驗文本的魅力,鑒賞文本的形象、語言和技巧,還能把讀的過程轉換為寫的沖動,把寫的體驗再融入新一輪的閱讀活動之中。
教學活動是教學設計的核心環節,是落實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要方式。在讀寫一體化的教學設計中,教師應把握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重視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征,設計豐富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支持下完成讀寫一體化訓練。
例如,在教學《桂花雨》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讓學生匯報自己的預習情況,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在精讀課文的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品讀課文,從文本中感受桂花的香氣,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在學生仔細品讀“搖花樂”這一段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搖花樂”的情境,鼓勵學生進行補白,并以口頭語和書面語進行表達。在學生閱讀全文后,教師可以圍繞“鄉情”這一主題為學生推薦一些寫鄉情的詩詞,讓學生閱讀鑒賞詩詞中的鄉情。這樣的教學活動,將閱讀與寫作融合在一起。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將閱讀與寫作相融合,實施讀寫一體化教學,對學生積累閱讀素材、體會情感表達、熟練掌握并運用語言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加強閱讀指導,積極開展讀寫一體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