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智





盧禹舜,現任中國國家畫院院長、院務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澳門科技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校長、教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畫學會副會長,第二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有突出貢獻優秀專家,全國優秀教師獲“人民教師”稱號,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十幾年前的一天,我們幾個朋友在煙臺的金海灣大酒店聚會,藝術界的一位朋友抱畫而入,要我辨他藏畫如何。一共6幅畫,前4幅是范曾的《老子出關圖》,其中一幅是真品,另外3幅是假的。還有一幅是郭石夫的花鳥畫,最后是一幅巨幅豎軸山水畫。看到這幅山水畫,我一時被震撼了,畫面氣魄浩大,仿佛是宇宙天籟,時空倒錯、天地混沌未開,讓人聯想到遠古時代,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未有人類的景象,到處一片朦朧迷茫,那種超自然的悠遠意境、曠達無垠。畫面幾乎纖塵不染,潔凈如洗,似能洗滌人的一切塵緣雜念,如夢如幻,充滿了詩情畫意。回過神,急看作品題款,畫面右上角工整地寫著“天地大美,心馳神往,筆遂墨順”。題款高度契合畫境,有點睛之妙。再看落款,方知畫家名叫盧禹舜。這名字起得寓意深刻,使人聯想到先古時代堯舜禹禪讓的故事,讓我記憶尤深。
后來在一家美術館,有幸又看到盧禹舜幾張巨幅作品和一本厚厚的畫冊。仔細研讀后,才真正走進了盧禹舜的藝術世界。他的繪畫作品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探究、吸收和容納,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對宇宙蒼穹、人類和國家民族生存的思考探求。盧禹舜的現代藝術探求,已不局限于山水之間,而是超越時空、天地交融的精神混元世界。在他夢幻、伊甸園般的畫境和斑斕色彩鋪陳的作品下面,是中國傳統的水墨和游絲般的線條,有懸針垂露之異,又有臨危據槁之形。
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夫畫者,成教化,助人倫,窮神變,測幽微,與六籍同功,四時并運,發于自然,非由述作。”“幽微”就是宇宙大象,自然就是道,是時空穿越、天地交融的混元。盧禹舜的畫,到處一片鴻蒙意韻,時空交錯,萬物交織,令人陷入無限的神秘和永恒之中,使人感到大自然是美的,她的美在于她的原始野性、渾雄蒼茫。這種原始的空靈極具朦朧而混沌的詩意,給人一種荒寒寂寥的蒼涼惆悵感。而恰恰這種洪荒原始的天地大象孕育出來的山水圖卷,有深刻的人文思想有待挖掘。中國畫的營養是儒、釋、道文化,盧禹舜對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的研究。他于中國傳統文化中尋覓精神源泉和思想土壤,領悟了中國山水畫的真諦。這在他的《乾坤大義》系列作品中有影可尋,是他天地大象藝術的精神營養。在他通讀的眾多古代文化典籍中也不乏神話《山海經》《開辟演義》《封神演義》等,他的《精神家園》系列作品就被賦予了神話般的色彩。正因為植根于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盧禹舜用現代筆意追求的卻是傳統的溫敦、悠靜之美。他認為,越是現代化社會,越需要類似夢幻般原生態的天地大美來安頓人類躁動不安的靈魂。《呂氏春秋》里說天分九野,地有九州,《奇門遁甲》里說天有九宮,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九天九地之說。在古人的意象思維里,時空穿越而交織,天地相應而交融,這也許就是盧禹舜天地大象藝術發端的機樞所在,使他的山水畫筆墨氣韻渾然交織,瀟灑而恢宏,極富創造性。
盧禹舜的藝術創作道路經歷了四十年艱難而漫長的探索。他的早期作品多注重對宇宙天地精神的宏觀表達和對詩意人生理想棲居的微觀表達,后期作品則更多地體現了他對傳統文化傳承和社會歷史責任擔當的現實觀照。表面看盧禹舜的畫,圓融和氣,溫柔敦厚,一如他的為人,穩重內斂,平靜從容、不溫不火,但卻蘊含著力抵千軍、排山倒海的力量。畫面多是清澄如洗,山色莽蒼,有天遠地荒、蕭疏蒼涼之感。乍看似是了無植被,悄無聲息,細讀后拙樸中現沉雄、深厚之力量,令人冥想。
盧禹舜的繪畫語言,色彩斑斕,豐富多彩,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他的畫面,用中國傳統的水墨打底,大面積使用紅、綠、黃色分層次渲染畫面。《周易》中,黑色代表水,博大深沉,是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綠色代表木,意為生機,是生命力旺盛、不屈不撓的象征,紅色代表火,意為向上、陽剛、正氣,是中華民族正大光明、昂首闊步的體現,黃色代表土,代表融合,天下大同。正是這種傳統人文精神內涵使盧禹舜的天地大象藝術,貌似描繪荒寒寂寥的自然景象,實則是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傳寫。
盧禹舜的畫中彌蕩著令人醉美的天籟旋律,蘊含著黃鐘大呂、華夏之魂。他的畫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靜,其色調明朗、濃郁,色彩對比鮮明、強烈,表現手法單純、拙樸。他信馬由韁的想象、精神化藝術語言、對天地的馳騁與遨游,都令人感嘆。他的畫,貌似安詳而平靜,卻蘊含天地交融、渾然激蕩的天地風云大象,這是一種具有原始色彩的、飽含著對藝術的熱愛和激情僨張,是淋漓盡致的靈魂抒寫,是用整顆心和生命在對宇宙蒼穹和天地交融的頌贊。他的《山海經》系列作品,超越時空天、地、人、神融為一體的大象藝術,充滿了夢幻、浪漫的詩意。高天,厚土,夕陽,曉月,一次次交相疊化,千山萬壑起伏的曲線在寂寞中無聲的蜿蜒沉浮,直通廣漠天涯。幾株小樹在蒼茫中佇立山梁,它的腳下是一條蜿蜒曲折的灰白小路,若夢似幻,如同一縷云煙。
盧禹舜的畫執著于捕捉宇宙天地的瞬間幻象。他的《天地大美》《河山錦繡》《乾坤大義》《彼岸理想》《天下大穰》系列作品,畫韻幽雅古樸,虛幻縹緲,夜靜鑾鈴之下似乎能聽到古圣先賢“以天下為己任”“生無一錐地,常有四海心”的家國情懷的吶喊,具有民族人文情懷的自然和質樸。他用具有創造性的繪畫語言,飽滿的筆墨,去熔冶、凝練中華民族的民族性格。這是縱橫古今歷史而產生的、對美好未來的希望和信念。他渴望通過自己的天地大象藝術作品,使個人藝術信念、對國家民族感情得以從胸中抒發。他要創造與時俱進、符合時代要求、帶有本民族色彩的繪畫藝術。
唯有超塵拔俗的精神境界,才能煦蘊繪畫藝術。中國畫自古追求天人合一,講求道法自然,這也是人類社會謀求長遠發展必須遵循的法則。畫家面對自然,只有靈魂和自然融為一體,才能洗滌內心世界,凈化靈,濾掉一切俗塵雜念,使精神得以升華。盧禹舜以明凈、寬闊的內心去親近自然萬物,達到我心即宇宙,宇宙萬物皆我心的至高境界。他用創造性的筆墨語言,使他的山水畫籠罩在神秘永恒的精神氛圍中,體現了天地人和諧共生的大美。
(作者為煙臺市作家協會副主席)
責任編輯:宋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