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佩強,費彩霞
(1.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兒科;2.淮安市洪澤區中醫院兒科,江蘇 淮安 223100)
支氣管肺炎是兒科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多由細菌、支原體、病毒等致病因子引起,早期癥狀包括咳嗽、發熱、乏力等,影響患兒成長發育。目前臨床主要根據患兒癥狀表現、X線片及胸部CT等進行診斷,但不同病情患兒的癥狀體征存在一定差異,影像學檢測在患兒病情診斷中具有一定局限性[1]。血清降鈣素原(PCT)和C‐反應蛋白(CRP)是炎癥反應中的急性時相蛋白,可反映炎癥反應的活躍程度,并鑒別細菌或病毒感染[2]。白細胞介素‐6(IL‐6)是一種多效應性炎癥因子,參與多種細胞功能調節,加劇機體炎癥反應[3]。由于肺部感染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兒童免疫系統功能與呼吸道防御功能發育尚未健全,且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不易及時被發現,此外,肺炎病情進展迅速,病原學檢查具有滯后性,細菌培養時間較長,臨床無法及時區分細菌或病毒感染,易導致濫用抗菌藥物,影響臨床及時診斷[4]。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PCT、CRP及IL‐6在小兒支氣管肺炎診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淮安市洪澤區人民醫院收治的50例支氣管肺炎患兒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肺炎組,同時回顧性分析同期進行體檢的50例健康兒童的臨床資料,并將其作為健康組。肺炎組中男患兒28例,女患兒22例;年齡8個月 ~ 5歲,平均(3.01±0.63)歲。健康組中男童27例,女童23例;年齡9個月 ~ 5歲,平均(3.00±0.66)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參照《小兒肺炎臨床診療》[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肺炎組患兒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且經X線胸片檢查確診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發病后未使用過抗菌藥物者等。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者;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結核病;身體其他部位感染者等。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1 檢測方法 采集所有研究對象清晨空腹狀態下靜脈血約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取血清,采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對血清PCT、IL‐6水平進行測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對血清CRP水平進行測定。陽性標準分別為血清 PCT ≥ 0.25 μg/L,IL‐6 ≥ 15 pg/mL,CRP ≥ 8 mg/L[6]。
1.2.2 分組與治療方法 肺炎組按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癥組(發熱,乏力,咳嗽,痰多)與重癥組(體溫持續在39 ℃以上,精神不振,少吃少動,出現比較明顯的喘息,喘憋,大量的水泡音,X線片或者是胸部CT能看到大片的肺實變陰影),各25例。予以所有患兒基礎檢查及對癥治療,如退熱、吸氧、鎮咳、平喘等,輕癥組患兒采用氨溴特羅口服溶液(北京韓美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317,規格:100 mL∶鹽酸氨溴索150 mg與鹽酸克侖特羅0.1 mg)口服治療,8個月 ~ 1歲患兒劑量為5.0 mL/次,1歲以上患兒劑量為7.5 mL/次,3次/d。重癥組患兒采用霧化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03063,規格:2 mL∶1 mg)1 mg聯合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湖南華納大藥廠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186,規格:3 mL∶0.3 g)0.3 g,加入0.9%氯化鈉溶液2 mL稀釋后進行霧化治療,15 min/次,2次/d,兩組患兒均連續治療1周。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肺炎組患兒與健康組兒童PCT、CRP及IL‐6水平。②比較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IL‐6單獨與聯合檢測陽性情況。③比較肺炎組患兒治療前后血清PCT、CRP及IL‐6水平。④采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分析兩組患兒PCT、CRP及IL‐6的相關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行χ2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血清PCT、CRP及IL-6水平 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組,且重癥組均顯著高于輕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3組兒童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比較[例(%)]
2.2 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IL-6單獨與聯合檢測陽性情況 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IL‐6聯合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于血清IL‐6單獨檢測,且重癥組患兒血清PCT、CRP、IL‐6單獨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于輕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兒血清 PCT、CRP、IL‐6聯合檢測陽性率與血清PCT、CRP單獨檢測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及IL-6單獨與聯合檢測陽性情況比較[例(%)]
2.3 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及IL-6水平 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PCT、CRP及IL‐6水平均顯著降低,而重癥組均顯著高于輕癥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比較(±s)

表3 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及IL-6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
組別 例數 PCT(μg/L) CRP(mg/L) IL‐6(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輕癥組 25 1.56±0.03 0.05±0.01▲ 9.33±1.24 3.72±1.21▲ 22.07±1.16 6.48±1.10▲重癥組 25 5.48±0.07 0.08±0.02▲ 35.35±4.57 4.40±1.06▲ 38.61±1.86 7.51±1.22▲t值 257.361 6.708 27.475 2.114 37.727 3.135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血清PCT、CRP及IL-6的相關性分析 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肺炎組患兒PCT與CRP、CRP與IL‐6、PCT與IL‐6之間均呈正相關,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r= 0.523、0.663、0.346,均P<0.05);健康組兒童 PCT與CRP、CRP與 IL‐6、PCT 與IL‐6之間均無相關性,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r= 0.035、0.102、0.005,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兒童血清PCT、CRP及IL-6的相關性
因幼兒氣道發育不成熟,氣管狹窄、彈力差,黏液與分泌物阻塞肺部,易導致肺部感染,引發支氣管肺炎。由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致病因子較多,若早期未進行診斷,僅靠抗菌藥治療缺乏針對性,導致患兒治療過程延長,臨床療效較差,且抗菌類藥物不良反應較大,不利于患兒身體發育[7]。目前臨床主要通過肺泡灌洗液培養、血培養等病原學檢查診斷小兒肺炎感染,但血培養結果受采血時間、采血頻數等多種因素影響,且培養時間長,易錯過患兒最佳治療時間,影響患兒預后[8]。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是小兒支氣管肺炎治療成功的關鍵,血清學檢測具有高效、省時、適合大量樣品檢測等優點,可作為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輔助診斷方法。
PCT是降鈣素的前肽物,主要由人體甲狀腺細胞產生,穩定性較好,其在健康者血液中水平極低,在嚴重感染者血液中水平顯著升高。有研究表明,當機體受到炎癥因子侵襲時,機體中的肝臟巨噬細胞、肺淋巴細胞、內分泌細胞及單核細胞可產生大量的PCT并進入血液,機體炎癥程度和PCT水平關系密切[9]。腫瘤浸潤、創傷、感染、炎癥等均可導致機體CRP水平升高,組織損傷后修復、炎癥嚴重程度均與CRP關系密切。機體在炎癥的作用下會有劇烈的免疫反應發生,向肺泡侵入的細菌會大量釋放炎癥介質,刺激機體免疫反應[10]。IL‐6屬于一種多肽類細胞因子,在各種炎癥性疾病的病理過程中,IL‐6均參與其中,患兒肺部感染導致體內巨噬細胞無法及時清除凋亡的病原菌和細胞,引起免疫反應,使患兒IL‐6水平升高[11]。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顯著高于健康組,且重癥組均顯著高于輕癥組;重癥組患兒血清PCT、CRP、IL‐6單獨與聯合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于輕癥組,提示PCT、CRP、IL‐6均參與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發生過程,同時和疾病感染嚴重程度相關。
在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臨床治療中,布地奈德具有高效的抗炎作用,糖皮質醇受體結合力較強,可增強機體內皮細胞與氣管平滑肌細胞的穩定性,抑制抗體合成,有效抑制過敏活性介質的釋放;乙酰半胱氨酸作為黏液溶解劑,臨床常用于治療呼吸道疾病,可稀釋痰液的黏稠度與黏附性,通過促進溶膠層分泌促使痰液排出,提高氣道清除能力[12]。霧化治療利于藥物直達病灶部位,起效迅速,相較于全身給藥,霧化用藥劑量較少,且不產生疼痛,可提高患兒配合度,有助于改善患兒預后。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IL‐6水平均顯著降低,但重癥組仍顯著高于輕癥組,提示乙酰半胱氨酸溶液聯合布地奈德霧化吸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療效確切,可有效降低患兒血清PCT、CRP、IL‐6水平,同時也提示這幾項炎癥因子可反映患兒的治療效果,對預后起到一定的預測作用。
血清PCT可鑒別細菌性與非細菌性感染,且與感染的發生程度呈正比。有研究表明,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與外周血中均含有IL‐6等炎癥因子,說明全身和局部炎癥反應共同參與了肺炎的發生發展,在炎癥反應與免疫調節中,IL‐6和多種細胞因子共同參與[13]。有學者對支氣管肺炎患兒的血清CRP、IL‐6水平變化進行了觀察,發現測定支氣管肺炎患兒的血清CRP、IL‐6水平能夠對肺炎嚴重程度、機體炎癥強弱進行有效判定,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判斷患兒預后[14]。本研究結果顯示,肺炎組患兒血清PCT、CRP、IL‐6聯合檢測陽性率均顯著高于血清IL‐6單獨檢測;經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肺炎組患兒PCT與CRP、CRP與IL‐6、PCT與IL‐6之間均呈正相關,提示血清PCT、CRP、IL‐6水平與小兒支氣管肺炎密切相關,可有效反映患兒疾病嚴重程度,檢測血清PCT、CRP、IL‐6水平對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病情評估與療效監測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綜上,小兒支氣管肺炎診治中血清PCT、CRP及IL‐6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較高,可有效反映疾病嚴重程度,為臨床診療提供依據,值得推廣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