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中醫藥大學 張晴惠,洪陽
嬰幼兒照護服務是指為0-3歲嬰幼兒提供專業照料看護服務,屬于公共服務的范疇。主要是圍繞嬰幼兒的生活照料、安全看護、平衡膳食、疾病防控、早期學習五個方面來展開服務。它不僅包含對嬰幼兒的基礎保健、保育服務,還需要結合嬰幼兒發展規律,進行適當的早期教育開發服務,以促進嬰幼兒身體和心理的全面發展。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9】15號),促進貴州省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貴州省人民政府于2020年5月發布《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黔府辦函[2020]29號)。將嬰幼兒照護服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健康貴州建設的重要內容,以提高嬰幼兒照護服務整體水平,不斷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規范發展。
在強大的市場需求及政策東風向好的情況下,要在全省范圍內大力推進和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離不開對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這就需要貴州政府、社會、高校共同配合,不斷發展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對醫教、保教、體教、早教多方位融合的復合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培養出能滿足貴州省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發展的高質量人才,從而為全省嬰幼兒照護服務事業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是一個以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結合保育、保教、體教三方面對嬰幼兒提供全面養育照護的專業服務場所。它作為嬰幼兒照護服務及早期喂養與教育的主要場所,承擔著連接嬰幼兒、社會及家庭教育的橋梁作用。
目前,貴州省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正迅猛發展。據統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省已經有127家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通過了備案申請,還有上千家照護服務機構正在積極準備備案申請資料,目前行業所需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規模最少為100萬人。在沒有進行大規模人才儲備的前提下,市場需求的快速增長,導致我省嬰幼兒照護行業從業人員供需缺口巨大。
雖然貴州政府聯合多部分協作,對全省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規劃及相關人才培養方案展開了相關的部署與安排,然而,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目前,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展現出嚴重的供需不平衡。
據調研了解,目前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大部分來自于學前教育或者早期教育等相關專業,其中受過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知識培訓的人員并不多。雖然這些從業人員經過實踐積累后,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缺乏成體系的理論知識基礎支撐,無法推動發展專業化,這間接地制約和影響了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大力發展。
在此情況下,如何科學規范、專業實用地培養適應行業發展需求的照護服務專業人才,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對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是穩步提高嬰幼兒照護服務質量,推動行業發展的核心要素。
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類人才是指,結合0-3歲嬰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具有扎實的基礎理論和熟練的操作技能,能按服務政策的要求,對嬰幼兒及家長提供科學保教、保育、體教一體化的照護服務或培訓的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
經過調研,目前,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從業人員主要來源于學前教育專業、早期教育專業、育嬰師短期培訓。參照的資格證書為幼兒園教師資格證書、育嬰師證、保育員證、蒙臺利梭資格證等。但是無論是學前教育專業、早期教育專業等教育類背景從業人員,還是經過短期職業培訓的從業人員,對于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的需求及發展來講,不僅“杯水車薪”,還短板重重。
2019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等七部門公布的《關于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中提出,每年至少1所本科高校開設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2021年,高等職業教育按照國家戰略、行業需求和職業分類調整后,設置了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等相關專業。
據統計,貴州省現有普通高等學校74所,其中本科類院校29所,高職(專科)類院校45所。其中本科類學校中沒有直接開設嬰幼兒照護服務這個專業,只有14所院校設置了學前教育專業(見表1)。

表1 貴州省各本科類高校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開設情況統計
45所高職類院校中,只有10所院校開設了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有9所院校開設了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另有9所學校開設了學前教育或早期教育專業。以下簡單羅列了貴州省內各高職類院校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幾個專業的開設情況(見表2)。

表2 貴州省各高職專科類院校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開設情況統計
按照辦學理念的不同,學前教育專業可能更趨向于是對3-6歲兒童實施教育工作的專業。而針對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早期教育這幾個專業都能結合0-3歲嬰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培養具備保教、保育等綜合能力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
雖然貴州省對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發展高度重視,但我省在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體系方面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
開設有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的高校太少,不能培養出一定規模的學生來滿足市場需求。并且,很多高校的相關專業也是在近兩年才開設的,高校和相關專業的學生都還處在一個探索學習階段,基于人才培養發展的特征,要想獲得省內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人才大規模發展效果,還需要一定的發展時間。
雖然貴州政府及相關行政部門大力支持,我省很多高校相繼開設了相關專業,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照護專業人才做出了貢獻。但是,由于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起步時間較晚,專業底蘊不夠深厚,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在課程體系構設及實踐實訓基地打造方面,甚至很多高校都是參照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體系進行改建,所展現出來的培養目標中對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這個主題的關注和實踐較少,產教融合方面較為缺失,可能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能力不夠全面。
根據調研發現,由于外部培訓費用高昂且機會較少,目前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從業人員中,僅有極少的機構管理人員或者從業人員能參加到由政府部門組織的專業培訓。其余的大部分從業人員可獲得的職后培訓主要為從業機構管理人員舉辦的相關培訓。這會導致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的后續學習和專業發展能力受限,與行業日益提高的需求不相吻合。
從魚龍混雜的相關資格證書中不難發現,當前我國針對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的從業資格證尚無統一標準。在資格準入方面,各單位要求也不盡相同。對于保育員證、育嬰員證、蒙臺梭利資格證、家庭教育指導師證、幼兒園教師資格證等,大部分機構單位也并沒有明確界定和區分,證書持有標準混亂,缺乏統一的標準。
省內高校應結合目前貴州省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發展規劃和融合發展需求,開設嬰幼兒照護相關專業和課程。部分院校也可整合現有的優勢資源,加強對嬰幼兒照護相關學科專業建設。再結合行業發展動態,優化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完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標準,穩步推進培養體系建設,培養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人才,實現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統籌健康發展。
優質的教學資源是保障教育教學活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撐。首先,高校需要大力開展實訓基地等教學資源建設,培育和打造具備實訓、教學、教研等多項功能的產教融合型企業基地。其次,大力引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課程的優秀師資人才,選派實踐經驗豐富的教師繼續深造研學,引導理論功底深厚的教師到企業掛職實踐,打造一批學歷和經歷俱在的雙師型教師隊伍。也可借助市場力量,聘請行業中的相關企業專家進校開展系列專題講座,或邀請他們加入學校兼職教師團隊。因此,可通過校企協作,打造一支強有力的師資隊伍,為培養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添磚加瓦。
作為應用性比較強的復合型專業,嬰幼兒照護服務相關專業的學生必須加強實操技能培訓與學習。可采取教學、實踐、比賽、資格證連動結合的模式進行。學生以高校進行相關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為基礎,通過基礎理論知識、職業技能、研學創新等實訓實踐技能比拼大賽,提升學生的實踐實訓興趣及主動性,提高職業技能和素養。與此同時,也可通過技能大賽推動促進相關職業資格證的發放認定,達到“以賽促教,以賽促踐,以賽促證”的效果,大力提升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為“技能貴州”建設貢獻力量。
建立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培訓機制,可由政府作為政策支撐,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省總工會、省衛生健康等多部門協作,制定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長期培訓計劃,按照國家標準和評價規范,對照護專業從業人才提供有效的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為行業從業人員的職后培訓和繼續教育提供足夠的支持和保障,促進行業發展。通過集中培訓或者在線學習等方式,不僅能提高嬰幼兒照護服務從業人才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水平,還能提高從業人才對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的職業認同感,讓從業人才從內心真正認識到嬰幼兒照護事業的重要性和發展性。
應制定并統一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資格準入標準。考慮到照護服務從業人員自身的職業發展以及社會不同層次的需求,可由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多部門聯合制定嬰幼兒照護人才職稱等級評定細則和職務晉升細則,以保障嬰幼兒照護從業人員的職業晉升通道順暢。職稱等級從低到高可分為多個層級和等級。當然,現有的“育嬰師”“保育員”等資格證也可根據嬰幼兒照護人才鑒定認證體系重新頒發相應等級的資格證書。做到對認證、管理標準統一。
面對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的興起,改變我省市場上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的專業人才供給總量小于需求、結構性失衡、資格證書混亂、職后培訓缺乏的現狀刻不容緩。我們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省內嬰幼兒照護服務市場需求為導向,省政府及相關行政各部門明確職責分工,逐步完善我省嬰幼兒照護服務專業人才培養的體制機制,為貴州省嬰幼兒照護服務行業發展夯實人才基礎,也為著力解決人口結構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石。
注釋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育嬰師(員)國家職業標準http://www.mohrss.gov.cn/gkml/zhgl/jytabl/jydf/201811/t20181128305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