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云龍
“為什么一定強調要抓好保安工作呢?因為保安是第一形象,在這里他們代表的是省政務服務中心,不能一上來就查這個查那個,給人家的感覺不好,要進行微笑服務。”4月12日,在剛剛試運行的江西省政務服務中心門口,江西省政務服務辦主任邵高正在指導開展工作,他的目標是“要讓每一個來辦事的企業人員和群眾,一到政務服務中心就能感受到暖心爽心的營商環境”。
從去年開始,江西將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上升至“一號改革工程”的戰略高度,并稱其是“固本之舉、浚源之策”,與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共同成為全省的“關鍵工作、頭等大事”。《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注意到,為了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江西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務實舉措,改革力度空前。迄今為止,江西已制定了全省統一的行政權力清單,涵蓋行政權力事項1860項;截至去年10月,江西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出臺的政策文件多達130余條,此外還開展了優化提升營商環境10大對標提升行動、18大攻堅行動、5大領域專項治理行動等。在這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助推下,市場主體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冰山、高山、火山”正在翻越,制約企業發展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逐步被打破,適合企業發展的“水量、水溫、水質”正在形成。
今年2月,江西省《關于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的意見》正式發布,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加碼升級。此后,“一號改革工程”確定的各項改革事項具體方案陸續出臺,目前正在穩步推進。值得注意的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發展,今年江西“戴著口罩促發展”,力爭全年為市場主體減負2000億元,先后出臺了降本增效“30條”、助企紓困“28條”政策,不斷在支持企業力度上做“加法”,在企業運營成本上做“減法”,在提供要素服務方面做“乘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廣受市場主體好評。
如今,在贛鄱大地上,事關營商環境的各種改革事項正在細化和推進,改革紅利也逐步涌現。在一項項惠企政策的兌現中、一次次攻堅行動的推動下,“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的營商環境品牌,已全面打響。
“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向改革開放要動力,向創新創業要活力,向特色優勢要競爭力,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新勝利。”這是2016年丙申猴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到江西調研時對江西提出的殷切希望。2019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江西視察,要求江西“努力在加快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上作示范、在推動中部地區崛起上勇爭先,描繪好新時代江西改革發展新畫卷。”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寫好改革與發展這兩篇大文章是關鍵所在。今年2月7日是春節后上班第一天,江西省委、省政府高規格召開了事關改革與發展的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會上,江西省委書記易煉紅強調,大力實施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和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立足江西發展新方位、新階段,把握發展新態勢、新趨勢,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易煉紅指出,雙“一號工程”是在全省改革發展中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引領性突破性的關鍵工作、頭等大事,是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和營商環境優化之思路、舉措的升級版,是加快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再提檔。
如果說實施數字經濟“一號發展工程”,是江西打造戰略性支柱產業和首位產業的關鍵一招,那么,優化升級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則是事關全局發展的基礎工程和牛鼻子工程。在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召開后不久,江西省就正式印發了《關于深入推進營商環境優化升級“一號改革工程”的意見》,對于具體的改革內容和事項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安排。《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通過梳理該意見發現,開展“一號改革工程”堅持的原則是:“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重點突破和系統集成相結合、堅持對標提升和自我革新相結合、堅持有事必應和無事不擾相結合”,目標是江西營商環境一年求突破、兩年大提升、五年樹品牌。7034字的意見稿,核心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圍繞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便捷高效的政務環境、平等保護的法治環境、更高水平的開放環境以及包容創新的人文環境5個方面持續發力;二是針對營商環境對標提升、“新官不理舊賬”問題專項治理、公職人員不作為亂作為專項治理等7個方面展開重點行動。

江西省“一號改革工程”怎么改?總體來看,還是瞄定市場主體需求和企業急難愁盼,在“加減乘除”上做文章。在簡政放權方面盡力做“減法”,及時調整全省統一行政權力清單,無法定依據的原則上全部取消,實現清單之外無行政審批事項。并賦予地方更多權限,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與此同時,加大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便利化改革和智慧化賦能。在優化服務上努力做“加法”,推廣“一照通辦”改革,推動跨行業跨領域許可證集成辦理,企業開辦實現全程網辦、一日辦結。加大創新創業支持力度,加快建設人才服務體系,并研究建立政商交往正面清單和負面清單,持續開展“入企走訪連心”活動,推廣“政企圓桌會”等經驗做法,認真傾聽市場主體意見建議,幫助企業排憂解難。在產業生態上做“乘法”,實施企業上市“映山紅行動”升級工程和“金融贛軍”工程,深入實施《培育壯大市場主體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鼓勵支持“個轉企”“小升規”,大力扶持“專精特新”、科技型企業發展。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推動大中小企業、內外貿配套協作各環節協同發展。幫助市場主體解決經濟循環中的堵點卡點問題。在要素瓶頸上做“除法”,在土地、人才、物流、融資擔保、電力保障、中介服務等方方面面,革除積弊,打破制約瓶頸,深化各種涉企要素的市場化配置。
通過減環節、降成本、增服務、強要素、做攻堅等系列優化營商環境“組合拳”,江西推進“一號改革工程”正在逐步走向縱深。為了確保改革見實效,“一號改革工程”已成為“一把手”工程,江西各地黨政主要負責人親自上陣,抓推進、促落實。“推動落實‘一號改革工程做得比較好的,按照有關規定予以表揚和獎勵;對得過且過、推諉扯皮的進行批評和約談,直至問責追責。”據江西省發改委主任張和平介紹,對于“一號改革工程”確定的各項任務,江西已建立了“清單+臺賬+調度+銷號+回頭看”的工作推進體系,強化閉環管理,切實做到“一條條推進、一條條落實、一條條銷號”。
時間進入4月,江西省率先向因政府機構換屆、領導干部更替、單位變化、體制機制變更等,導致的政府機構不履職或履職不到位,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等“新官不理舊賬”問題開刀,面向全省征集問題線索。此后,江西又接連開展了行政審批中介服務規范治理和招投標領域治理專項行動。據江西省發改委體改處處長喻學鋒介紹,“一號改革工程”共確定了4個專項治理,其中新官不理舊賬、中介服務、招投標領域問題整治具體工作方案目前已經出臺,“另一個也在醞釀起草當中”。
“江西要全面打響‘江西辦事不用求人、江西辦事依法依規、江西辦事便捷高效、江西辦事暖心爽心的營商環境品牌,爭當全國政務服務滿意度一等省份,讓江西成為要素集聚的‘磁場、企業發展的‘沃土、投資興業的‘寶地、現代治理的‘范本。”在今年年初召開的雙“一號工程”推進大會上,易煉紅用兩組排比句,指出了江西要打什么樣的營商環境品牌,要取得什么樣的效果。
營商環境既是系統工程,也是口碑工程,更是人心工程。如何讓市場主體在辦事過程中感受到公平公正,體會到速度效率,感受到力度溫度;如何讓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得到支持與幫扶,享受到關懷與溫暖,這是擦亮營商環境品牌的關鍵。
4月12日,江西省政務服務中心試運行的第二天,盡管新冠肺炎疫情的陰霾籠罩著南昌,但來到這里辦事的企業人員和群眾仍絡繹不絕。在省醫保局辦事窗口,戴著口罩和護具的工作人員面對每一個前來辦事的群眾,都微笑服務,耐心解說。在省政務服務中心內,不時可以看到江西省政務服務辦服務管理指導處副處長侯超的身影,他正在忙著指導處理很多“細小的問題”,比如把換衣間的透明玻璃換成磨砂玻璃,以保護工作人員的隱私;比如各種設備的調試,入駐部門工作人員的迎來送往,等等。據侯超介紹,剛剛試運行的政務服務中心正在迎來各部門分批入駐的高峰期。“我們計劃共有43個部門進駐,初步梳理了一下,服務事項近千項,省級層面對企業的服務事項基本全覆蓋。”
搞好后勤服務,做好對接,是目前侯超的主要工作。盯好每一個細節,匯總各種問題,爭取當日落實,不過夜,目的就是“既要讓群眾感到溫馨,也要讓工作人員感到舒心,這樣為群眾服務才能有更好的氛圍。”作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主陣地之一,如何做好服務工作,邵高在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尤為重要。“群眾的建議和意見就是我們前進的動力和方向。我們專門設立了問卷調查,每一個來辦事的群眾,都要發一份。如果對我們有什么建議,需要我們哪些方面做得更好,提出來,我們去改。”
實際上,為了做好優化升級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擦亮營商環境品牌,江西省各部門、各級政府圍繞企業和群眾辦事,以問題為導向,積極改革攻堅的政策舉措不斷推出。去年3月,江西印發了《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攻堅行動方案》,針對企業開辦及注銷,獲得電力、用水用氣,執行合同等共17個事項展開攻堅行動。今年,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辦公室又會同省直相關單位,研究制定了《2022年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方案》,從18個領域明確了228條對標提升改革舉措,而且還明確了攻堅目標和責任部門,著力補短板、強弱項、揚優勢,簡化優化服務流程,暢通政策直達企業通道,保護企業產權和合法權益,進一步提升市場主體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另外,在江西各地優化營商環境“戰線”上,一群群給企業和商戶做“保姆”“店小二”的“營商專員”,一件件行政改革便民的實事,也正在擦亮江西營商環境品牌。去年4月,宜春市銅鼓縣從縣直單位共選派出了253名業務骨干作為“營商專員”,為重點企業、個體商戶、街邊小店提供包括融資、招工在內的各種貼心幫扶。同屬宜春的萬載縣,去年也選派了212名副科級以上干部作為“營商專員”,他們不僅是企業的“服務員”,也是經濟的“潤滑劑”,去年光幫助企業招聘員工就近2000人,協調辦理創業貸款4000余萬元。除了這些為江西營商環境品牌增色的人之外,許多地方政府通過創新服務模式辦理民生實事,也為營商環境贏得了好口碑。近日,上饒市廣豐區的江瓊夫婦用10分鐘不到的時間,就給自己的二胎寶寶辦完了社保卡申領等多個事項,這讓他們直呼“真是太方便了”。這得益于廣豐區在簡政放權方面做“減法”,在優化服務方面做“加法”,創新性推出的“人生十件事”一站式聯辦舉措。從去年5月起,廣豐區采取“一套材料、一表申請、一次提交、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次辦結”的模式,加強部門聯動,打通數據壁壘,將多個事項整成“一件事”,方便群眾快捷高效辦完出生第一件事、醫保一件事、退休一件事等“人生十件事”。
“不能簡單循舊例說‘不能辦,而要以創新的銳氣和改革的思路多謀‘怎么辦。”近日,江西省省長葉建春在調研中如是說。事實上,以行政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用為企服務的“真心”換企業辦事的“舒心”,江西各級政府部門不僅謀“怎么辦”,同時也在想“怎么幫”。“2020年我們得到補助資金500多萬元;2021年超過1.17億元,今年預計會超過2億元”,上海南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2017年起在江西吉安設立了子公司——南亞新材料科技(江西)有限公司,近兩年企業收到的惠企“禮包”越來越大。負責人李巍表示,如今江西各級政府對企業的幫扶不但力度大,而且更加精細、精準,“所有企業家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為了進一步給企業減負輸血,今年以來,江西先后推出了降本增效“30條”、紓困解難“28條”政策,大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要素成本,小到減免房租、減免用水用氣違約金等,千方百計、真金白銀地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據統計,近年來江西已陸續出臺了8批次259條降成本舉措,累計共為企業減負超過8400億元,今年江西為市場主體減負的目標是力爭2000億元。在這一次次“減”的過程中,江西營商環境品牌也在逐步“增”亮。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營商環境如水,企業如魚,水深則魚躍。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會用腳投票,哪里的政府服務好,營商環境優良,項目、資金、人才就會流向哪里。而一個地方的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具敏感性,也最有發言權。
江西贛州龍南市富康工業園,占地700余畝,投資超百億元的江西佳納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當中。據該公司副總經理冉建軍介紹,作為廣東佳納集團在國內最大的生產運營基地,龍南項目從政府平整土地,到建成投產僅用了一年的時間,“現在的項目所在地,原來是一座山,三個月就平整好了,效率非常高。這是我們歷史上推動最快的一個項目。”龍南市保姆式、媽媽式的安商服務,有求必應、辦就辦好的營商理念,讓冉建軍感受頗深。“在佳納項目推進過程中,當地安商單位采取一對一的服務,按照項目進度表,將一件件事情的落實具體到人。工程設計、建筑施工等,安商單位和我們一樣清清楚楚。”
除了辦事效率高,安商暖心貼心之外,政策方面的支持力度也尤為重要,對此,作為從廣東到江西投資的企業,對比兩地的營商環境,冉建軍用一句話就做了總結:“在灣區能享受到的政策,在這里也基本都能享受到。”與冉建軍一樣,贛州諾威新能源有限公司行政負責人劉鑫華也有同樣的感覺。據其介紹,2017年諾威公司從廣東東莞來到龍南,起初僅僅是租用標準廠房,后來因企業發展迅速,當地營商環境優良,才決定在龍南投資建廠。短短4年的時間,諾威公司的產值就從1.5億元飆升至15億元,翻了10倍,“今年做到25億元應該沒問題,這得益于龍南良好的產業生態和營商環境。所有的入住客商,都深深感受到這里的政府服務非常到位。比如說,我們最近想做另外一個項目,想再擠占一點上游的市場,服務單位都幫我們協調處理,而且是專人一對一的服務。”劉鑫華說。
在江西省會南昌的向塘國際陸港,占地400畝的京東集團“亞洲一號物流園項目”已建成投產,每年京東“6.18”和“雙11”電商大促期間,當地政府就會提前多次召開大促運營保障專項協調會,組建工作專班,按照“領導掛帥、干部掛牌”的方式,全力保障陸港內物流企業的道路交通、應急消防、醫療服務、用工保障、治安巡察、通信暢通。這讓京東物流華中區公共事務總監余韜感到“心里暖呼呼的!”余韜表示,對于南昌營商環境最大的感受有三點,一是政府實干爭先的定力足、干部干事創業的精神頭足,辦事的效率高;二是在產業延鏈強鏈補鏈,以及租金減免、稅收獎勵、設備改造、金融支持等方面政策支持好;三是自公司落戶南昌以來,政府在倉儲租金補貼、用地審批、規費減免、人員招聘、車輛通行、設備技改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扶持,服務保障強。
有為政府激活有效市場,通過一次次暖心爽心的服務,一項項事關營商環境的業務變革,企業的獲得感逐步增強,江西市場的“朋友圈”也越做越大。近日,福建安華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惠昭通過網上一番操作,便讓公司順利入駐了江西的中介超市,這讓他直呼“沒想到”。為了破解涉行政審批的中介服務環節多、耗時長、收費亂等問題,江西從2021年4月開始正式運行“網上中介服務超市”,如今已有省內外5400多家中介服務機構入駐,中介服務機構的效率平均提升1.4倍,行政審批時間平均縮減50%。這不僅有效斬斷了“紅頂中介”利益鏈條,提升了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也為更多的省外企業敞開了大門。去年11月,這一做法在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過程中被發現,并受到通報表揚。
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發布的《2021年江西省營商環境指數報告》顯示,超九成企業認為近3年江西省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近七成企業選擇江西為再投資地點;九成以上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外資企業對江西省營商環境感到滿意。去年11月1日,全國工商聯發布2021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調查結果,江西省營商環境滿意度居全國第11位,較上一年提升7位。
營商環境不僅是最好的“梧桐樹”,最大的“吸鐵石”,更是一個地區思想解放程度、對外開放程度、市場發育程度和執政水平的綜合體現。營商環境好了,經濟才有活力,發展才有希望。得益于江西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升級,近年來江西的市場主體預期高漲,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據《江西省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江西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28.9萬戶,市場主體總量達到402.5萬戶,增長26.1%。今年1月至3月,江西全省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254692戶,同比增長52.58%。其中,企業62794戶,同比增長15.83%;個體工商戶190596戶,同比增長70.69%,而江西今年定下的市場主體凈增目標是“超60萬戶”。這一組組數據不僅是江西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升級的生動注腳,也是革命老區在“做示范、勇爭先”過程中曬出的亮眼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