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華
【摘要】幼兒是一個各方面協同發展的個體,為了保障這一個體發展的均衡性,幼兒園應積極推崇家園共育理念,呼吁家長增加陪伴幼兒的時間和精力,在保證幼兒教育質量的同時促進幼兒園、幼兒、家長的共同成長,以此助力幼兒的高質量成長。基于此,本文立足雙減政策,對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實踐研究展開思考,以期借鑒。
【關鍵詞】雙減;幼兒園;家園共育
在無形中,“雙減”理念逐漸滲透到我國教育體系的方方面面,盡管其形式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但其本質上是對我國育人體系中各個層次的號召。作為一切教育開展的起點,幼兒園應深諳這一道理,并在雙減政策下尋求幼兒教育發展的新方向。鑒于幼兒教育的特點,幼兒園理應針對家庭這一重要教育主體展開思考,就家園共育的實踐方法或策略進行探究,以此促進幼兒園教育在雙減政策下的積極發展,為幼兒之后的成長、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一、更新觀念,改良家園溝通態度
教師肩負著對幼兒啟智的教育責任,是幼兒園幼兒教育的主要執行者,也是家園共育工作順利開展的聯絡者、維系者。因此,在幼兒教育工作中,幼兒教師應率先更新自身教育觀念,全面了解雙減政策的理念并深度掌握雙減教育的精髓,在充分認識到當前背景下“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同時,進一步改良自身對待幼兒家長的態度,保證園方能夠與幼兒家長達到平等、融洽的溝通,進而加深家園之間的羈絆,豐富兩者之間的情感聯系,為之后的家園共育工作做好前期準備。
例如,在召開家長會之前,傳統的園方做法是通知家長到場,告知需要準備的東西、將要做的事情,然后自顧自的宣講,按部就班的組織活動,將家長的地位、作用最小化。但是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該轉變這種做法,在家園共育理念的指導下,認真聆聽家長的意見和看法,真誠回答家長提出的疑問,或請教,了解家長所想所思,明確為了幼兒更好的教育園方更應該做些什么。所以,教師可以在家長會召開前向家長發放一份問卷調查,將會議內容變為家長真正感興趣、需要的平臺,以此讓家長感受到園方與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與重視,從而促使其積極配合園方工作,保障家園共育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溝通,提效家園信任合作
為了達到家園共育的緊密聯系與密切配合,園方需要與幼兒家庭建立一種親密、互信、合作的伙伴關系,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在做好日常教育工作的同時兼顧與家長的溝通,在一定程度的溝通中逐漸喚醒并加強家長參與教育的意識,有針對性地幫助家長優化自身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式,確保家園共育工作可以在雙方互相信任、扶持的基礎上達到高質量的開展實施,進而實現“家園共育幼兒”的理想化目標。
例如,在傳統的家園溝通中,園方大多數時候只會利用班級微信交流群下發通知,那么在雙減背景下,園方與教師可以讓其變得更有人情味一些。教師可以利用微信群、公眾號不定期上傳幼兒在園中的行為表現,讓家長更好地檢閱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更加全面地了解幼兒成長的點滴。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微信群向家長傳遞一些溫馨的提示,比如降溫了,叮囑家長給幼兒增加衣物;幼兒營養不良了,提醒家長保證幼兒在家食物的營養均衡;逢年過節在送上一份祝福的同時,讓家長不要忘記幼兒的教育事宜。如此一來,在全方位、多模式的家園溝通中,家長會更加認可園方與教師的工作,進而進一步促成家園互惠互利關系的建立。
三、整合資源,實現家園教育互補
實踐表明,要想做好幼兒教育,就要保證幼兒園和家庭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努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幼兒教育的質量,優化幼兒教育的成效。那么在雙減政策下,教師應將這一要求與園方的進一步工作聯系起來,積極發掘家園共育的資源,并將其整合起來,實現家園共育形式上、內容上的互補,確保兩者的教育優勢充分發揮作用,在提高家園共育成效的同時,更好地保障幼兒的生活與成長。
例如,園方可以根據實際教育工作與家長需求,設計組織“家長小課堂”“家庭教育分享討論會”等活動,以此引導幼兒家長利用自己的特長或優勢為幼兒“上一課”,在增進親子關系的同時豐富幼兒園教育的形式與內容,達到家園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比如,天天小朋友的媽媽是一名牙科醫生,其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為園里的幼兒準備了一堂別開生面的“牙科知識”小講堂,讓幼兒在認識牙科醫生這一職業的同時學習有用的牙齒保健知識,有效地強化了幼兒保護牙齒的意識。
四、組織活動,確保家園共育質量
實踐活動是家園共育的一種形式,也是教育幼兒的有效途徑。園方應積極主動組織開展實踐活動,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在親子活動中認識到自己肩上擔負的重要責任與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具體工作中,教師可以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與教育計劃設計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帶領家長陪伴幼兒開展實踐、參與探究,切身感受到幼兒的成長與變化,讓家長從教育的“旁觀者”變為“參與者”“實踐者”,進而保證家園共育的質量,進一步強化親子關系。同時,這一舉措可以增強家長家庭教育的素養,有利于家長在雙減政策下更好地、獨立地教育幼兒。
例如,幼兒園的很多孩子對“車”比較感興趣,為此,園方精心組織了“車展”活動,歡迎幼兒帶來自己的模型與玩具,在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種類、功能的車同時提高幼兒的生活認知水平,并鼓勵幼兒與家長一起動手制作自己喜愛的車的模型,以此幫助幼兒達到知識遷移,在加強幼兒學習印象的同時,提升家園共育的質量。
結語
總而言之,家長是幼兒的啟蒙教師,幼兒園教師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兩者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中均占據著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全社會、全階段推行雙減政策的今天,作為新時代的幼兒教師、轉型中幼兒園,應積極肩負起幼兒教育的使命,不斷更新自身的育幼理念,深度認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時,在家園共育中,園方應發揮好自身的引領和指導作用,確保家園共育優勢的全面發揮,保證在溫情陪伴下三方可以獲得共同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頡莉.家園共育,發展道德——幼兒品德素養的提升策略[J].清風,2022(04):90.
[2]包寧寧.成長有煩惱——家園共育背景下關注幼兒心理健康[J].東方娃娃·保育與教育,2022(02):62-64.
[3]潘瑋.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J].家長,2022(02):40-42.